拼多多优惠券漏洞事件引关注,律师解读消费者法律责任及平台权利

2024-11-05
来源:网络整理

拼多多优惠券漏洞事件无疑成为当下的热门话题。消费者更关心的是,领取和使用漏洞优惠券是否会承担法律责任?拼多多是否有权收回消费者已收到的优惠券?

对此,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律师游云婷告诉记者,用户此次领取优惠券的行为可能构成重大法律误会,因为拼多多本身存在漏洞。根据民法通则,该规定属于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拼多多有权行使撤销权,但一般来说,撤销权必须通过法院行使。

“如果用户收到的优惠券仍在账户中且未使用过,拼多多可以使其失效。如果第三方愿意与拼多多合作,那么拼多多也可以通过第三方行使取消权,比如如中国移动、腾讯等,优惠券作废。”游云婷说道。

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银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接受优惠券、现金券,不构成不当得利。因为互联网公司开展类似的返利或者促销活动是很正常的,目的就是为了吸引消费者,增加网站流量。因此,类似事件的发生关键在于具体原因分析。这要看优惠券事件是企业本身造成的,还是黑客攻击等非法行为造成的。若因公司自身原因造成,公司应按照优惠券领取规则履行承诺。如果经公安机关确认确实是灰黑行业团伙利用漏洞造成的,收到优惠券的用户将面临被退回的可能。不过,从目前公开的信息来看,虽然拼多多已经报警,但目前还不能确定领券事件是灰黑生产团伙钻漏洞造成的。具体以公安机关的调查结果为准。

法学学者朱伟告诉记者,少量的“放羊”行为一般不构成犯罪。但如果事实公布后仍继续“捡起”,则构成盗窃罪。

互联网企业应提高技术和设备安全门槛,杜绝类似事件发生

与拼多多类似,其他平台也出现了类似的漏洞。

2018年11月,东航App突然出现漏洞。国内多条航线头等舱、公务舱往返机票低至90元。对此,东航发布公告称,东航在系统维护期间销售的所有客票(成功支付并出票)均有效,可正常供旅客使用。

话费、Q币、会员资格等虚拟物品往往很难追回。 2018年初,腾讯视频出现了“0.2元激活VIP”的漏洞。类似事件在京东、苏宁等电商平台也发生过。最终,企业选择为自己的错误买单。

但从披露的信息来看,拼多多从未赠送过门户网站涉及的优惠券,也没有主动将优惠券发布到网上供用户“领取”。因此,本次事件与以往其他平台的漏洞事件有着本质的不同。

如果漏洞是外部攻击造成的,企业应该如何防范?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雷给出两点建议:一是保证平台系统的安全、稳定、可靠,进行多重风险防范,确保能够抵御相应的攻击,不被轻易破解。或被篡改。其次,在规则上,要进行严格的内部试运行,确保不存在法律和操作上的漏洞。

陈银江建议,互联网企业应不断提高技术和设备安全门槛,防止类似事件发生。一旦您受到灰黑产品团伙的攻击,一定要及时向警方举报,防止不法分子有机可乘,依法维护您和您用户的合法权益。此外,消费者不应贪图蝇头小利,文明理性消费,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本报记者 吴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