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近两年后, Pay移动支付服务终于于2016年2月18日来到中国大陆。中国成为继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
很多人认为,国内移动支付领域将迎来支付宝、微信、Pay的竞争时代。然而,正当Pay进入中国并引发苹果粉丝的各种狂欢时,苹果本身可能也陷入了困境。
今天上午,上海卓奇科技在朋友圈爆料苹果侵犯其移动支付专利,并提出强烈抗议。
据了解,Pay需要NFC功能支持,目前支持以下设备:6s、6s Plus、6、6 Plus和。而这一次,涉嫌侵权的事情恰巧发生了。卓奇科技CEO刘超回复动点科技:“在手表上使用NFC进行支付是我们的专利,苹果从未申请过。”
为了证实卓奇所提到的专利的准确性,动电科技登录专利检索网站,居然找到了这项实用新型专利:
(字体比较小,可以点击仔细阅读)
该专利提出了一种具有支付功能的手环。核心专利是利用NFC模块实现公交卡、银行卡移动支付。从专利权利要求及相关描述来看,它仅仅涵盖了移动支付的核心功能。
卓奇科技表示保留对苹果提起相关诉讼的权利。
这并不是苹果第一次遇到专利问题
iPad商标之争
自2010年进入中国以来,苹果iPad风靡一时,成为都市时尚白领的“身份象征”。但当时,iPad商标在中国大陆的所有权并不属于苹果公司,而是一家名为“唯冠科技(深圳)”的公司。此后,深圳唯冠对苹果公司发起了长达数年的侵权投诉。唯冠认为苹果至少应该赔偿其4亿美元,而苹果只愿意赔偿不到1亿美元。为此,双方都不肯让步,直到双方都无力承担,才于2012年7月签署了调解协议,但苹果也付出了6000万美元的代价。
预测电路专利纠纷
苹果最引以为豪的技术或许是“核心”,但它也陷入了专利陷阱。 2014年,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附属校友研究基金会起诉苹果公司,指控苹果公司在A7和A8系列处理器上使用该基金会拥有的一项名为“预测电路”的技术来提高性能,从而侵权。处理器的运行效率最终应用在智能手机和iPad等平板电脑系列上。 2015 年,法院做出了对该基金会有利的裁决,并命令苹果赔偿 2.34 亿美元。
聊天机器人专利大战
2012年至2015年,苹果公司的Siri机器人和上海智真公司的小i机器人就聊天机器人专利多次提起诉讼。小i机器人于2004年发明,此后三大手机运营商的手机短信客服均采用了其技术。 Siri成立于2007年,时间稍晚一些,2010年被苹果以2亿美元收购。后来,通过与全球最大的语音识别厂商合作,Siri实现了语音识别功能。 2011年12月6日,苹果在其4S手机上首次推出Siri。此后不久,与小i的官司就来了。 2014年,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做出了败诉苹果公司的判决。随后,苹果公司再次提起上诉。直到2015年,北京高院才作出终审判决,撤销一审判决,允许“Siri”在中国继续使用。这段时期充满了波折,也可以说是一波三折。
为什么大公司经常面临专利丑闻?
随着专利意识的加强,人们也热衷于申请专利。目前,在线发布的专利可能有数百万或数千万。
由于不可能完全了解所有相关方的所有专利,从理论上讲,任何公司都可能有意无意地侵犯他人的专利,尤其是像苹果这样的大公司,其产品涉及领域广泛,需要的专利也很多。很容易遇到专利门。
同时,由于其极高的知名度,很多企业也希望利用这个机会来炒作自己。尤其是在中国,当面对其他不知名的小企业的侵权时,很多企业往往会选择视而不见,但当面对大公司的侵权时,他们一般不会轻易放过。
苹果再次惹出大麻烦,可以说是“小麻烦,大困难”。不过,作为全球顶级公司,苹果或许应该更加小心。
注:投票阶段正式进入。目前开放投票的奖项仅为企业奖项。我们将陆续对单项奖和特别奖进行投票。要了解更多信息,请单击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