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印发指导意见,构建幼小科学衔接机制,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2024-11-14
来源:网络整理

构建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机制,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就《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答记者问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就《指导意见》相关内容回答记者提问。

一、请介绍一下《指导意见》出台的背景。

答:推动幼儿园与小学科学对接,全面做好入学准备和教育适应学校教育,确保孩子顺利过渡到小学生活,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和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 《关于深化学前教育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部署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行动,要求“小学起始年级必须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坚持零点教学”标准”。 《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要求“小学一年级要开设过渡性活动课程,注重幼儿园与小学衔接”。国务院领导同志高度重视,多次要求深入开展幼儿园与小学对接工作。

二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任务紧迫。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文化和学制的影响,幼儿园和小学分属不同的学段。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存在较大差异。两个学校阶段是分开的、互不相连的。许多孩子在适应学校方面面临不同程度的困难。困难已成为基础教育的痛点、难点问题。深化基础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必须加强统筹协调,切实解决幼儿园与小学衔接问题。

三是规范办学行为刻不容缓。由于社会竞争的加剧,家长普遍感到焦虑,对孩子抱有过高的期望。校外培训机构开展进修培训,火上浇油;一些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提前教授小学课程内容。这些违规行为严重扰乱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破坏了教育生态。必须加强规范引导,保障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2、请介绍一下《指导意见》的制定过程。

答:我公司高度重视文件制定工作,成立了由大学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课程专家、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人员、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等组成的专家团队,从各方面开展研究论证和文件起草工作。理论和实践水平。

培训中心网站设计_培训班网站设计_幼儿园网站建设培训班

(一)问卷调查。选取东、中、西部5个省份,对幼儿园、小学和教育行政部门进行问卷调查,全面了解幼儿园校校对接现状和问题。

(二)专项研究。收集整理国外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政策经验和国家案例,梳理建国以来国家和地方幼儿园与学校衔接的政策规定,并进行总结和整理借鉴相关经验。

(3) 开发文本。组织专家多次召开线上会议和现场研讨会,围绕文件框架和主要内容进行反复研究、讨论和修改,形成了文件初稿。

(四)征求意见。组织召开多次座谈会,听取有关专家、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和家长的意见。前方征求了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的意见,并根据意见和建议对稿件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

3、推进幼儿园与小学衔接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答:《指导意见》坚持科学导向,提出四项基本原则,确保幼儿园与小学衔接沿着科学方向推进。

一是坚持以儿童为本。准确把握儿童学习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是促进科学衔接的基础。文件提出,关注儿童发展的连续性,尊重儿童原有经历和发展差异,帮助儿童做好身心全面准备和适应,培养儿童终身发展。习惯和能力。

二是坚持双向衔接。衔接工作由幼儿园和小学共同负责。文件强调建立联系感。幼儿园和小学要共同努力,科学做好入学准备和适应入学工作,减缓坡度,促进孩子平稳过渡。

三是坚持系统推进。幼儿园与小学衔接是一项系统工作。文件提出,整合多元教育资源,统筹行政、教学科研、幼儿园、小学、家校共同教育等工作,形成合力。

培训班网站设计_培训中心网站设计_幼儿园网站建设培训班

四是坚持规范管理。强调建立动态监督机制,加大治理力度,纠正和扭转校外培训机构、幼儿园、小学违反儿童身心规律的做法和行为,为幼儿园和小学过渡提供良好的教育生态系统。小学。

四、《指导意见》对实施幼儿园转小学提出了哪些措施?

答:《指导意见》包括一个主要文件和两个附件。主要文件围绕幼儿园和小学两个主体,加强衔接协同,提出五项重大举措。对于幼儿园来说,需要帮助孩子为生活、社会和学习做好准备。小学要求将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改革一年级教育教学方法,加强与幼儿园教育的衔接。教研部门要求建立幼儿园与小学联合教研体系,指导小学、幼儿园教师加强课程、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合作、交流与研究。家校合作方面,要求幼儿园和小学建立家校协同教育机制,帮助家长了解过度加强知识准备和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内容的危害,并积极配合做好衔接。对于教育部门来说,要求整合各方资源,协调推进对接工作,进一步加强对违反教育法规的校外培训机构的持续管理。

两个附录分别从儿童发展的角度,为幼儿园准备教育和小学适应入学教育提供了具体、实用的指导。围绕身心准备和适应、生活准备和适应、社会准备和适应、学习准备和适应四个方面明确发展目标、具体表现和教育建议。发展目标和具体绩效重点,明确影响儿童入学准备和学校适应的关键指标和合理期望,解决“接什么”的问题,力求科学化、专业化。教育建议重点列出帮助孩子做好上学准备和适应学校的教育途径和方法,解决“如何衔接”的问题,着力增强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文件立足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大力推进基础教育与教育体系融合。幼儿园和小学同步行动,既要转变观念,又要推动落实,切实把衔接的“陡坡”变成“缓坡”。 ,重点实现三个“转变”:一是改变中小学教育衔接意识淡薄、分离的局面,促进双向衔接;二是改变过分强调知识准备、超前学习、超标教学的状况,做到科学衔接。三是改变不完善的衔接机制,实现有效衔接。

5、幼儿园预备教育应重点关注哪些方面?

答:针对幼儿园预备教育,《幼儿园预备教育指导要点》突出问题导向,主要强调三点:一是准确把握入学预备内涵。针对社会上过分强调知识准备的问题,强调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学习准备的有机融合和渗透。我们不能片面追求某一方面的准备,也不能以小学知识技能的强化训练来代替综合准备。 。二是处理好循序渐进和抓住重点的关系。不仅强调将升学贯穿于幼儿园三年保育教育过程中,从小班开始逐步培养幼儿的基本身心素质,而且强调大班要实施有针对性的升学教育根据即将进入小学的学生的特殊需要。三是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它强调采用符合孩子学习特点的科学方法,不仅帮助孩子为上学做好准备,而且帮助孩子为终身学习做好准备。

6、小学实施入学适应教育应重点关注哪些方面?

答:为了给小学生提供充分的适应教育,《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意见》对小学从教育理念到课程实施提出了系统性的改革要求,重点是改变让学生适应的传统做法。适应过去的学校,强调孩子入学的必要性。准备好上学。要把握四个要点:一是加强主动联系。要求小学教师树立强烈的联系意识,转变对教育和儿童的看法,主动了解幼儿园教育特点,主动倾听儿童需求,营造包容、支持的学校环境。二是着力适应转型。要求将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设置为幼儿园与小学过渡的适应期,在班级环境、作息安排等方面与幼儿园衔接。 ,解决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衔接坡度过大的问题。三是注重个体差异。为了防止对每个孩子采用统一的标准,挫伤他们上学的积极性,我们强调尊重孩子原有的经历和发展水平,为每个孩子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四是深化课程改革。小学要探索与幼儿园衔接的适应性入学教育,合理安排一年级课程内容,改革一年级教育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为每个孩子搭建适应入学的阶梯。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