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文化自信处于“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层次”的地位,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有机统一。激发文化自信的强大向心力和凝聚力,激发精神支柱的蓬勃发展和创造力,是主流媒体的使命和责任。
2016年以来,浙江卫视“深耕基础、探索创新点”,在理念上追求“有意义、有趣”,在制作上弘扬“工匠精神”,全元素呈现G20杭州峰会和世界互联网大会色彩丰富; 《奔跑吧》《中国新歌》是两档体现文化自信的“现象级”节目;纪录片《西泠印社》《汉字风暴俱乐部》《向上!》《诗》等人文佳作不断关注度达到新高度。
传播和弘扬文化自信一直是浙江卫视中国蓝的自觉追求,也是推动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据人民网2017年6月数据显示,浙江卫视位列全国省级卫视“全网传播”整合榜第一;并在第三方机构调查中被评为“90后”心目中最具活力的省级卫视。
“明星与元素并重”深化内容能量
当“明星真人秀”等综艺节目充斥荧屏,成为资本“吸引眼球”、“赚钱”的猎场时,浙江卫视中国蓝脱颖而出,在制作中弘扬“工匠精神”,并深入挖掘核心价值观与原创内容深度融合;同时,明星与元素并重,力求将沸腾的生活和可爱的人物融入生动的形象,凸显“伐木累”的情感。 8月26日,浙江卫视《中国蓝》即将迎来开播九周年。频道提出的口号是“一起热血,一起燃烧”,以梦想为马,激情奔跑。这正是中国蓝在火热的生活中所寻找的。内容创新和价值提升实践的肖像。
“现象级”节目《奔跑吧》大力凸显“与时俱进”的文化主题。一方面,多场景深度挖掘原创内容。节目组先后走访“小商品之都”义乌、“中国电商之都”杭州、“革命圣地”延安等地,策划推出了《 《鸡毛换糖》《观众的决定》《延安特别》传承红色精神,弘扬家国情怀,讴歌改革开放,体味奋斗精神。
另一方面,也邀请更多观众成为节目的主角。 《奔跑吧》让观众成为节目录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明星热情互动,为节目注入新的活力元素。从义乌街头热情洋溢的“鸡毛姐”,到坚韧不拔、恪尽职守的质检员,再到能歌善舞的陕北爽朗男神,再到自信坚强的“烟姑娘”轩轩在河北保定,与来自中国的捷克学习者聊着、唱着中国歌的外国友人,都定格在跑步“伐木累”的珍贵记忆中。
又一标杆节目《中国新歌声》完成本土原创创作后,新一季的创作也强调“明星与元素”并重,更具“草根味”,力求专业性。站在华语世界和华语乐坛的高度,风格海纳百川,学生吸纳世界各地华人,节目编排雅俗共赏。第二季第一集播出两个小时,视频在线观看量破亿。截至8月18日,六集全部收视第一; 《往事慢》等情感歌曲扣人心弦,登上各类歌曲热榜;藏族小伙子扎西平措的“藏式RAP”技艺震撼众人,并强势登录海外社交网站,点击量猛增。
400名观众参与《奔跑吧》录制
融合创新,不做“搬运工”
目前,国内的综艺节目大量模仿、抄袭海外的进口模式。类似的节目层出不穷,观众的审美疲劳不断累积。另一方面,传统媒体面临新挑战,也迎来新机遇。浙江卫视紧紧抓住“融合创新”这个关键词,不做“搬运工”,抛弃包袱,敢于归零,融合与创新兼备,通过自我突破、自我实现,实现频道的创新发展。 -超越。
第一,不要做国外综艺模特的“搬运工”。 《奔跑吧》、《中国新唱》都完成了本土化转型,坚持“集成创新”,是行业自主创新的典范。 “润”工程伊始,就采取“联合开发”运营模式,走出了一条跨界融合、二次创新的新路径。仅第一季的原创内容比例就超过60%,一些独立创意甚至在节目创意的“反向输出”上实现了逆袭。例如,《沙漠公主之战》这一集就以一位超强骑士为主角,后来也同时被引进到国外。成为类型节目中的“黑白骑士”,为综艺节目的引进和输出树立了新标准。
二是不做文化价值观传播的“搬运工”。 《奔跑吧》《延安专场》猜歌游戏融入当地方言,让游戏充满欢乐,展现方言文化魅力;而节目组在黄河边录制的《保卫黄河》合唱,效果震撼,反响热烈。城市收视率达到3.304%,也成为全季公众关注度最高的。一些小学生看完这个节目后,要求学校音乐课教《黄河大合唱》。当中国经典文化IP融入当代电视标杆综艺的传播方式时,所碰撞和激发的文化爆炸和传播力确实难以想象,也证明了《跑男》大刀阔斧推行本土化的成功。创新。后两期节目参与“一带一路”倡议,主动承担文化交流使命。兄弟俩向捷克伙伴教唱中国经典歌曲,同时还带来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丝扇。捷克回赠了最具特色的本土产品。水晶杯达到了完美的结局。正是因为对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当今中华文化的坚定自信,文化节目不再只是传统文化的“搬运工”。文化表达在整个节目中获得了主体性,血脉相连。
奔跑吧,黄河大合唱
“有趣”比“有意义”更重要
提升文化自信不仅依靠节目制作,更依赖于最广泛受众群体的高能沟通。浙江卫视频道总监王军在《奔跑吧》开播前提出,要以“现象级”节目的影响力传播文化自信。正是因为这种品牌期望,浙江卫视提出要牢固树立“口碑第一,数据第二”,扎实落实“有趣有意义”,追求精神文化品质,赋予高传播性节目更丰富的附着力和传播力。内容感和精神感,让这档“大众化”的标杆节目更加“叫好”。
本季《奔跑吧》更加关注大众情感和家国情怀。它既不乏味、说教,也不过分煽情。它力求“随风潜入夜色,润物细无声”。正如节目总监姚译添所说:“综艺节目不仅是搞笑、好看、好玩、热闹,如果能给大家留下一点感动、一点情感,那就是更好的作品。”第一期节目播出后,一名小学生在网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讲述了自己观看《鸡毛换糖果》后的感想。内容真实有趣,体现了年轻人的热血情怀。 《延安专场》在浩浩荡荡的黄河岸上唱响了气势磅礴的《黄河大合唱》,深深感动了亿万观众。 《人民日报》称赞节目“以有趣、有意义的娱乐方式,组织正能量的价值核心”。将它们结合起来,会引起观众对主流价值观所在的关注。”
在文化节目方面,《汉字风暴俱乐部》再次掀起了“全国汉字公测”热潮。不少家长肯定“它具有不可或缺的属性,是孩子暑假必看的节目”。 “向上!” 《诗》以民间诗歌“大师”形式挑战百人“最强诗歌联盟”,求“新”、“趣”。同时注重多角度呈现多元解读,提升文化品格。 2017年7月,浙江广播电视台“最贵”大型纪录片《西泠印社》开播。它将用4K高清画面逆流而上,穿越百年“金石”,打捞“义”、“士”、“侠”、“禅”,体现士大夫的“隐”精神。中国知识分子百年精神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参加捷克友谊赛
传播中国声音、展示中国风采
2016年以来,浙江卫视汇聚各频道力量、各元素共鸣,丰富多彩地传播中国声音。 G20杭州峰会期间,浙江卫视不仅推出了2000多分钟的新闻直播,编制了32个大型跨界系列报道,还精心打造了大型纪录片《杭州》。按照“东、西、南、北、中”纪录片制作理念和“一带一路”纪录片项目,在完成《南宋》和《艺术:北纬30度》之后,频道大力投资拍摄《西泠印社》《中国乡村》系列人文佳作,策划《东方是海》契合“一带一路”和“海洋经济文化” ” 促销活动。
在“现象级节目”方面,《奔跑吧》将明亮、开放的中国风带到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捷克首都布拉格,实现与世界一起奔跑。捷克总统接受浙江卫视专访,当地州长亲自参与节目;在捷克举办的“2017中国投资论坛”上,《奔跑吧》宣传片在千余名中外重要嘉宾面前播放,并多次得到中央领导人的肯定。
“中国新歌”的魅力早已响彻整个华人世界。在第一季输出马来西亚、香港、台湾的基础上,第二季节目也登陆新加坡,与中国大陆同步播出。这些节目通过节目输出、模型输出、网络传播,越来越受到海外和港澳台地区的关注,为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做出了新的努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文化自信”作出重要论述,明确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深层次、更持久的力量”。近年来,浙江卫视努力开拓探索,强化品牌节目目标,人文与综艺并重,确认了节目娱乐性与社会责任的有机统一,践行“用优秀文化产品”激励人们并鼓舞士气。” ,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文化自信。这也是浙江广电集团按照总书记建设“实力强、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媒体集团”的要求所应履行的社会责任和担当。
扫描二维码
添加管理员进入
人民网舆情监测中心粉丝团
人民云——大数据中央厨房
中云大数据开放平台
中云是业界领先的智能舆情监测分析平台。注册只需一分钟,并且永久免费。
大众慕课
人民MOOC致力于成为党政干部学习新媒体、回应舆论的网络课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文化的载体。
人民网舆情监测中心微信公众号
《网络舆情》
杂志发行部
“网络舆情”助力领导干部读网络
电话:
邮件:
培训咨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