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充金融平台客服诈骗频发,楚雄破获冒充京东客服诈骗案

2025-06-17
来源:万象资讯

近年来,冒充金融平台客服的诈骗手段频繁出现,这些诈骗分子假扮成金融平台的客服人员,利用高利息、注销账户、上征信等手段诱使消费者进行转账,进而实施诈骗活动。

案件回顾

2024年12月31日,楚雄市公安局东城派出所成功侦破了一宗假扮“京东客服”进行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现场抓获了3名犯罪嫌疑人,同时帮助受害方追回了大部分经济损失。

11月10日,杨某向警方报案,揭露了一起涉及“京东客服”的诈骗案件,金额高达30余万元。调查发现,同日,杨某接到一通来自陌生号码的电话,对方声称自己是“京东客服”,并告知杨某的“京东金条”正处在高额利息的状态,若不及时关闭,将导致额外费用的产生,甚至可能对其信用记录造成负面影响。

杨某一听到“高额利息”、“征信”等敏感词汇,立刻感到惊慌失措,于是赶紧遵照对方的指示,下载了“云视听”应用程序,并与一名自称为“国家银保监客服”的人进行了通话。在对方的诱导下,杨某将自己所有的信用卡以及借贷APP中的共计30余万元,分三次转入了对方提供的指定账户。然而,事后杨某再也无法联系到对方,这才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于是立刻报警处理。

在充分掌握相关情况之后,派出所的民警敏锐地察觉到杨某可能遭受了电信网络诈骗,于是迅速联络市公安局的反诈中心寻求支持,并立即启动了紧急的止付程序,成功地对涉嫌资金进行了及时冻结。

杨某迅速报警,警方反应敏捷,成功冻结了被转移的资金。这些资金分别在2023年9月4日和2024年12月31日两个时间点,共计全额退还给了受害者。

经过详细分析和判断,警方确定了嫌疑人宋某壵、廖某松、胡某魁的身份。在黑龙江、昭通、安徽警方的大力协助下,办案人员逐步将这三位嫌疑人成功逮捕。经过审讯,嫌疑人对其犯罪行为毫无隐瞒,目前他们已被依法执行了刑事强制措施。

诈骗套路三部曲

伪装身份

 京东客服电信网络诈骗案 _冒充金融平台客服诈骗 _京东支付客服人工电话

骗子常常假扮成银行、网络金融平台员工、贷款服务人员等角色进行欺诈,甚至还会向受害者展示假冒的证件、企业执照,或者利用事先获取的受害者个人信息、银行卡信息等手段,突破受害者的心理防线,使其放松警惕。

常见套路:

散布含有“中国银行”字样的假公文图案或伪造的授权证明,假扮为大平台客服并精确透露受害者个人信息,以此骗取信任。

编造理由

借助受害者对信用记录受损的忧虑,虚构种种借口,导致受害者陷入极度恐慌。例如:声称个人贷款申请、子女教育机会、职业发展等方面将受到不利影响或遭受惩罚。

常见套路:

在校期间若曾开设网贷平台账户或存有贷款记录,须遵照国家相关政策要求协助办理账户注销手续,否则个人信用记录将受到不利影响。

在校期间若未注册任何贷款,你的身份信息可能被他人盗用;若已注册网贷账户并留有贷款记录,甚至还有未结清的贷款,需协助办理注销手续,否则可能会对个人信用记录造成不利影响。

诱导转账

遭遇慌乱情绪的受害者面前,诈骗者会声称有解决之道,进而引导受害者进行转账或汇款操作,亦或是指使受害者在合法的网贷金融应用程序中贷款,随后将资金转至嫌疑人指定的银行账户。

常见套路:

私下要求添加QQ或微信等社交软件进行操作指导,指示你从众多网络贷款平台借取资金并转账至指定银行账户,以此实现诈骗行为。

请安装视频会议应用程序,并学会使用其中的“屏幕共享”功能,同时注意防止个人支付信息的泄露。

警方提示

1.向官方核实身份

京东支付客服人工电话_冒充金融平台客服诈骗 _ 京东客服电信网络诈骗案

京东以400为前缀的客服热线不会进行主动呼叫,若您接到自称为京东、支付宝或微粒贷员工打来的电话,务必保持高度警觉,切勿轻率地进行转账操作;若对来电的真实性存疑,请直接联系京东官方客服热线进行确认。

2.拒绝透露个人信息

身份信息、银行账户、验证码、各类密码要小心保管,绝不透露。

3.不加好友不开视频

若对方索要添加个人社交平台账号,或是要求在各类视频会议软件中共享屏幕等行为,务必坚决予以回绝!

4.拒绝转账、贷款

如对方要求操作转账或者进行网络借贷,不要理会!一定是诈骗!

5.涉及征信请勿慌张

个人征信信息由我国央行即中国人民银行负责统一监管,任何个人或机构均不具备删除或更改的权限。若对个人征信记录有所疑问,可以访问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方网站进行核实查询。

务必保持高度警觉,切勿轻信陌生来电,坚决拒绝诈骗者诱导下载视频通讯软件,严格避免与陌生人进行视频交流,切勿启用手机屏幕共享或投屏功能,对于任何信息都应持怀疑态度,坚决不转账,不泄露密码和验证码。让我们齐心协力,共同实践:

不轻易点击陌生网址链接

不轻易添加陌生QQ微信

不轻易下载陌生APP

不轻易向陌生账户转账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