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八月底,一位负责web3.0项目的负责人在朋友圈中留言道:“虚拟现实技术如此贴近用户的交互方式,然而推动其发展的两大关键人物,却分别是看似机械的扎克伯格与张一鸣。”
自去年抖音集团对外宣布收购虚拟现实设备制造商Pico以来,转眼间已满一年。得益于抖音的强力支持,PICO在完成品牌升级后,其销量持续攀升。今年上半年,PICO在国内市场份额位居第一,全球排名第二。自4月9日起,PICO已成功举办了三场线上演唱会。
2020年年末,抖音携手国内著名经纪机构乐华,共同打造了虚拟偶像组合A-SOUL。尽管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分歧,但该组合在全网吸引了近2000万粉丝。6月17日,A-SOUL在PICO平台进行了首次直播,这也是抖音自家的虚拟人物首次在抖音元宇宙中与观众进行了互动握手。
图源:PICO-VR官方微博
关于虚拟社交领域与游戏引擎方面,今年六月,抖音成功收购了名为波粒子的二次元虚拟社交平台;紧接着在八月,抖音还加入了我国一家游戏引擎开发商的投资行列。总体而言,这一领域目前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我们对其不应有过高的期望。
多款备受欢迎的虚拟现实设备,正期待着内容生态的进一步繁荣,一个新兴的虚拟偶像组合,以及尚在规划中的虚拟社交功能——这些构成了抖音在踏入元宇宙领域一周年之际所取得的全部成就。
在过去的一年中,抖音在多个领域进行了探索,但对于元宇宙的形态仍缺乏清晰的认识。尽管在各个细分领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这些成果并未被整合进一个统一的元宇宙框架。若不将元宇宙这一概念纳入考量,抖音目前所取得的进展完全可以被纳入智能设备、网络社交以及网络游戏等不同的概念类别之中。
这已成为百度、腾讯、阿里、Meta等企业在涉足元宇宙领域的常见问题。他们有的从硬件领域入手,有的则从平台或软件建设开始,然而时至今日,他们仍处于对元宇宙一知半解的“盲人摸象”状态;外界难以洞察元宇宙的精髓,企业自身也对所做项目是否真正属于元宇宙持有疑虑。由互联网企业主导的元宇宙,若要真正实现“宇宙”的愿景,仍需走很长的路。
2021年标志着元宇宙的诞生。当年3月,被誉为“元宇宙第一股”的美国游戏开发社区成功在美上市;10月,社交媒体领域的领军企业宣布更名为Meta,此举标志着其正式踏入元宇宙领域。而在8月29日,抖音公司完成了对PICO的收购,这一动作被广泛解读为抖音进军元宇宙市场的明确信号。
Meta虽然大张旗鼓地更名,但抖音在公共场合并未对元宇宙进行过宣传,PICO内部甚至有明令禁止提及元宇宙的规定。尽管如此,外界仍将抖音与元宇宙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在这条赛道上,抖音的资金、人力和流量如潮水般涌入,PICO一改往日收购前的沉静,迅速加快了发展步伐。PICO的身影开始在抖音的开屏广告、热门综艺节目以及网红的直播间中频繁出现,线下销售网点也纷纷进驻了一线城市的核心商业圈。在这样强大的流量攻势下,PICO的VR头显产品销量呈现出翻倍的增长趋势。
图源:PICO-VR官方微博
随着销售业绩的提升,抖音着手招募人才,对PICO进行资源调配。目前,PICO团队规模已扩大至千余人,西瓜视频的负责人任利峰、抖音综艺的负责人宋秉华、抖音娱乐的总监吴作敏等人,也陆续调任至VR产品部门,这充分显示出抖音对PICO的高度重视。
此外,抖音在今年6月份完成了对二次元虚拟社交平台波粒子的收购,该平台的相关团队已融入PICO社交中心,而波粒子的创始人兼前小米VR部门负责人马杰思则被任命为PICO社交业务的负责人。
抖音与乐华娱乐携手开展的虚拟偶像项目亦与VR领域形成了互动。在6月17日,虚拟偶像组合A-SOUL在PICO平台进行了首次直播,参与报名的人数已超过汪峰举办的VR演唱会。
捕捉到元宇宙这一风口的巨头不止抖音一家。
2021年年末,百度的元宇宙产品希壤正式发布,与此同时,腾讯也迈入了元宇宙领域,其旗下的QQ和QQ音乐推出了超级QQ秀与Zone两项融合元宇宙元素的新功能,并且已经注册了超过百个元宇宙相关的商标。另外,腾讯曾是PICO潜在收购对象之一,然而最终却被抖音抢走了先机。
目前观察,抖音在元宇宙领域的布局,主要集中在VR设备方面,而这类设备最普遍的应用领域,依然是游戏。
抖音在该领域拥有诸如朝夕光年、沐瞳科技等优势资源,已具备与腾讯一较高下的实力。其战略策略为“由硬至软”,首先搭建硬件平台,随后逐步丰富软件体系。
相较之下,腾讯决定从软件到硬件逐步推进,首先在手机APP这一普及度极高的领域搭建服务平台,待硬件产品成熟后再进行转型。今年六月,有消息指出腾讯已正式设立扩展现实(XR)部门,而在那之前,外界已有关于腾讯收购黑鲨科技的传闻。
社交网络与游戏领域,构成了腾讯的核心业务,同样,这也是抖音公司持续寻求拓展的疆界。当这两大行业巨头正面交锋,无疑将成为未来元宇宙竞争赛道上的一大焦点。
在过去的一年里,抖音的元宇宙在硬件设备、软件应用以及内部社交架构方面均有所投资与提升,然而,这个所谓的“宇宙”至今仍然处于分裂状态,各个板块各自为政。尽管在内部存在一定的互动,但与整体“宇宙”相比,这些互动更像是孤立的场景。
在探索发展道路的过程中,抖音与Meta展现出相似之处。然而,即便是全力投入元宇宙的Meta,在如何实现从VR硬件到软件生态的跨越这一关键环节,仍缺少有效的成功案例。目前,VR设备的用户体验更接近家用游戏机,而非成为承载用户日常生活的下一代互联网接入设备。
根据IDC的数据,2021年全球AR/VR头显的销量成功跨越了千万大关,这一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Meta的贡献:其VR头显产品在去年占据了全球市场的78%。PICO的出货量占比为4.1%,在亚洲市场表现突出。总体来看,PICO的保有量达到了千万级别,而Meta的保有量则是百万级别。
去年全年,消费级虚拟现实头盔的新增用户数量已与瑞典全国人口相当,从用户数量这一角度看,元宇宙的构想似乎近在咫尺。然而,目前抖音等企业所提供的元宇宙体验,却远远未能达到人们对“宇宙”这一概念的期待。
VR硬件的普及程度尚不高,这是其中的一个原因。从创新传播的视角来看,当新技术的普及率介于10%至25%之间时,其传播速度会加快,且难以逆转。在我国智能手机领域,这一临界点为12%,而我国VR市场与此尚有较大距离。
此外,Meta与抖音等公司尚未发现VR硬件的更多实际应用场景。
Meta在社交领域表现突出,曾尝试将社交体验引入虚拟现实,但效果并不理想。今年8月份,Meta推出的VR社交平台(以下简称“地平线”)正式上线,扎克伯格更是亲自晒出自拍以示庆贺,然而此举却遭到了网友的广泛批评。许多网友指出,地平线中的人物和场景建模显得相当简陋,甚至无法与十年前的开放世界游戏相提并论。
抖音在去年推出了名为“派对岛”的应用程序,然而到了今年7月25日,该程序已在各大应用市场中停止销售。近期,PICO公司开始积极招募人才以拓展其社交业务,其“为用户打造全新社交体验”的宗旨也在暗中推动着社交领域的发展,尽管如此,在元宇宙社交领域,PICO至今尚未有显著动作。
更大的挑战在于,即便互联网企业已在VR设备上成功实现了社交等特性,但与人们心中所设想的元宇宙相比,仍显得相去甚远。
当前,Meta公司在元宇宙领域的投资已高达数百亿美元,字节跳动通过收购PICO等举措,投入亦超过百亿元人民币。这笔庞大的资金注入以及强劲的市场推广,使得用户对于元宇宙的期待不断攀升,而科幻影片《头号玩家》则精准地勾勒出了一份诱人的未来图景。
在《头号玩家》这部作品中,观众得以自由塑造属于自己的虚拟世界角色。这个虚拟空间与真实世界既平行存在,又相互连接,甚至两者之间的货币都能实现互相流通。
单独选取其中的任何一个元素,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对应的实例:我们已拥有较为便携的虚拟现实设备,存在诸如《我的世界》之类的沙盒游戏,还有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可交易虚拟货币。这恰恰是元宇宙概念迅速兴起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人类在元宇宙所需的基础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游戏开发者指出,若要在VR设备上达到《头号玩家》那样的体验,按照当前的技术水平,所需的费用将会相当昂贵。许多用户在最初的兴奋感消退后,不禁感到失望,因为他们发现VR头显在本质上与其他电子设备并无太大区别,VR所能完成的大部分功能,如观影、观看演唱会等,手机和电脑同样可以胜任,只是在沉浸感方面略逊一筹。
扎克伯格曾提及,打造元宇宙的基础平台将是一场持久战,他预计在接下来的数年,该平台仍将维持在测试阶段,即beta版。
马晓轶,腾讯公司的高级副总裁,在今年的一次演讲中对元宇宙的未来进行了预测。他对于元宇宙在接下来2至3年内的变化持保守看法,并认为真正的质变可能要等到十年之后才会发生。尽管目前已有许多相关技术取得了突破,但这些突破大多局限于特定领域的探索,与元宇宙所追求的理想状态相比,仍存在较大的技术和商业差距。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然而众多虔诚的信徒与扎克伯格持相同观点,对虚拟现实技术的未来前景抱持积极态度;他们坚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个人终将踏入元宇宙的领域,而VR技术正是通往这一虚拟世界的门户。
信徒们对苹果抱有厚望。近期,有影响力的分析师郭明錤透露,苹果公司预计将在2023年销售大约150万台AR/VR设备。郭明錤认为,苹果的加入标志着VR市场的爆发时刻。在硬件研发、软件生态系统以及用户基数等方面,PICO和Meta显然无法与苹果相提并论。这两家公司的巨额投资或许已经帮助苹果完成了用户教育的工作。
此外,一款设备所依托的内容体系与用户数量大体呈正相关,用户数量的增加似乎必然会导致内容体系的兴盛。元宇宙理念的拥护者提出,随着内容体系的日益繁荣,虚拟现实技术将像手机一样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他们的推理如下:web1.0时代对应个人电脑,web2.0时代对应智能手机,而虚拟世界同样需要一块屏幕来连接现实世界,因此web3.0时代应当与虚拟现实技术相对应。
项目负责人李晨(化名)指出,这种观念属于线性思考模式,其可行性尚存疑问。
李晨指出,在互联网兴起之前,个人电脑已经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同样,在移动互联网问世之前,手机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智能手机之所以能够发展到现在的规模,关键在于手机市场本身就具有巨大的潜力。
李晨指出,VR技术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其并非人们迫切需要的产品。至少在现阶段,大众对于一款笨拙、价格高昂且电池续航能力差的设备来模拟现实并无强烈需求。
该游戏开发者指出,在不久的将来,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场景或许涵盖VR旅游、VR游戏以及VR视频等多个领域。在这些应用场景中,用户体验的显著提升是显而易见的,而且其成本投入为一次性,且具有可重复利用的特点。
关于虚拟现实在办公和社交领域的实际应用,该人士持怀疑态度。“既然ZOOM就能妥善处理,为何还要投入巨额资金?”
实际上,除了Meta之外,这些巨头在VR和元宇宙领域的投资,可以说是“声势浩大,实际投入有限”。以抖音的规模而言,其收购PICO所花费的900亿并不算多,而抖音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几乎与在元宇宙上的投入相当。
自然,在硬件领域的投资背后,抖音亦藏有独到之策。观察当下,PICO的销售额持续攀升,对抖音而言,这预示着每年可能获得数十亿乃至上百亿的收益。
本质上,抖音、腾讯等互联网巨头在元宇宙硬件领域的布局,体现了一种“宁失勿得”的战略思维,若《头号玩家》描绘的元宇宙愿景得以成真,那么在这一领域的先行者将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反之,即便该愿景未能实现,虚拟现实技术也可能成为一个盈利的商机。
根据IDC的数据预测,2022年伊始,头显的出货量预计将实现46.9%的显著增长,并且在此后的四年中,这一增长率将持续保持在两位数以上。在乐观的预测中,该开发者指出,虚拟现实技术的上限或许能与当前的游戏主机相媲美。即便元宇宙的发展并不顺利,只要这条赛道上能够诞生新的突破,任何巨头都不愿错失这一良机。
在品牌形象升级之际,PICO推出了多款壁纸设计,其中一款以月球表面为背景,在右下角巧妙地描绘了阿姆斯特朗的足迹,而左上方则镶嵌着PICO的标志性圆形标志。
壁纸所蕴含的寓意格外温馨,对于PICO而言,亦或是抖音,那一年所取得的成就不过是漫长征程中的短暂一跃;无论是全球顶尖的XR平台,还是对元宇宙的宏伟构想,它们都如同遥不可及的登月之旅,目标遥远而广阔。
实际上,由于资金投入巨大、商业前景模糊等种种因素,自从阿波罗计划实施以来,人类至今未曾再次踏上月球。而互联网巨头们提出的元宇宙构想,亦面临着与当年阿波罗登月时相似的梦想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