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8月4日电,《日本新华侨报》于4日发表文章指出,张大春与李敖这两位台湾文人,为何在此刻开始受到两岸的广泛关注?我们分析,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得益于两岸共同营造的和平氛围;其次,两岸间存在着深厚的文化共鸣。他们之所以受到广泛关注,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拥有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文学造诣非凡,另一方面,他们各自独特的个性特点也极大地吸引了人们的注意,这些特质的影响力和深远意义至今仍在持续。
文章摘编如下:
金庸、琼瑶、三毛等台湾作家在大陆引发的跨世纪热潮已持续二十余年,如今张大春和李敖无疑成为了台湾文坛在大陆市场的领军人物。张大春因写作和教学而声名鹊起,李敖则凭借其独特的政治、生活观点及行为举止,吸引了众多目光。近两三年,他们在大陆的知名度和经济收益都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
张大春在台岛担任大学教授,同时兼任播音主持工作,他的小说作品更是屡获文学奖项。在政治领域,他并未参与竞选,日常生活也相对简单,这使得他拥有充裕的时间投身于写作和学术研究,其作品亦经得起时间的洗礼。他正值壮年,既非年少轻狂,亦非老态龙钟,令人反感。现年54岁的他,正处于作家创作的黄金时期。张大春在大陆备受众多读者喜爱,拥趸众多。去年,他作为央视国际频道《汉语桥》节目“汉语之星”大赛的终审评委亮相,这一行为充分体现了他在两岸学者群体中深厚的汉语言文学造诣和显著的地位。此外,他的长篇巨著《城邦暴力团》问世,即便在短篇小说集《四喜忧国》和教科书性质的作品《认得几个字》销量颇好的背景下,依然引发了新一轮的销售热潮。显然,他是奉行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学者兼作家。
李敖不仅从事写作,还积极参与选举活动,曾经担任过台湾地区的立法委员。近期传来消息,李敖仍有意愿参与2012年台湾地区的选举。他在文学和政界都表现活跃,创办了报纸和杂志,担任电视节目主持人,撰写文学和政治评论,因所著长篇历史小说《北京法源寺》而于200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尽管年事已高,迈入古稀之年,但恰逢两岸关系改善之际,他依然敏锐地把握住了这一良机,着手出版著作,四处演讲,频繁出现在两岸的媒体镜头中。
设想一下,张大春与李敖这两位台湾作家为何在此时此刻开始在两岸广受欢迎?我们分析,原因有三:首先,得益于两岸共同营造的和平氛围。自2008年国民党在台湾重新掌握政权后,实施了与中共协商的政策。在此期间,两岸共同签署了包括三通、大陆居民赴台旅游、ECFA在内的十五条协议。这些协议不仅消除了双方的敌意,实现了互利共赢,还为两岸的文化经济交流搭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畅通平台。此外,两岸之间存在着深厚的文化认同感。我们的文化同根同源,使用的文字语言一致,叙事方式也相同,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感情是相通的。文学所描绘的角色命运与情感能够激发人们的共鸣。首先,他们拥有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和个人才华,这一点在张大春和李敖身上尤为明显。他们的文学造诣无需多言,而且各自拥有独特的个性。张大春以其冷静和俏皮的风格吸引人,而李敖则以其活跃和狡黠著称。这些特质不仅吸引了众多读者,而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张大春、李敖二人,无疑成为了台湾文坛在两岸均获成功的杰出代表。观察他们如何把握时机,如何迎合两岸的文化需求,从而推动个人事业的成长,这无疑成为了两岸学术界、学者以及出版界热衷探讨的重要议题。毕竟,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不容我们有丝毫懈怠。(冯绍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