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支付宝回应最高法院报告:将继续利用技术优势“打击酒驾等诈骗行为”,更好保护用户钱包。
日前,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网络犯罪特征与趋势》,披露了主要虚拟犯罪工具及网络诈骗案件占比趋势。 数据显示,2017年使用支付宝的网络诈骗案件比例达到拐点,呈现下降趋势。
据公开报道,2017年以来,支付宝用户数量和活跃度持续增长,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非社交应用。
平台交易量持续增长,但欺诈数量不升反降。 这背后是支付宝技术的力量,也是其打击欺诈决心的体现。
支付宝天助实验室负责人、风险与决策中心总经理赵文标表示,2016年徐玉玉惨案发生后,整个行业都在思考如何加大打击电信诈骗的力度。 “当时我们想利用支付宝的技术优势来打击全链条的欺诈行为。”
赵文彪介绍,自2016年底以来,支付宝基于原有的智能安全系统,通过对各类诈骗行为的深入分析,推出了一系列打击诈骗的行动,包括事前持续的安全教育; 到账、叫醒热线等服务对发现的可疑交易进行提醒和劝阻; 我们将尽力帮助用户挽回事后损失。 打击电信诈骗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止,支付宝肩负着责任。
目前,支付宝的安全系统不仅能有效识别大部分疑似欺诈交易,而且在行业内率先通过“152反欺诈套餐”实现全程反欺诈环节。
除了利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高科技技术防范欺诈,支付宝在反欺诈教育方面也下了功夫:曾征集“一句金字”的反欺诈文案,引发公众广泛讨论安全防范。 还推出“反诈骗健美操”,揭露钓鱼链接、虚假客服等典型电信诈骗套路。 它被微信大妈改编成广场舞并广泛流传。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频发,严重侵犯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破坏社会诚信,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司法大数据网络犯罪特征与趋势专题报告》显示,2016年至2018年全国网络犯罪案件中诈骗案件占比最高,占比31.83%。 打击电信诈骗仅靠个别平台是无法实现的。 需要全社会共同打击网络犯罪,保护干净的网络环境。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网络犯罪大数据报告及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