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药~
提问者看到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确实很受欢迎,流量红利也非常可观,但提问者没有考虑到支付平台建设的难度和当前的市场环境。
(1)如果银行想要提供第三方支付,其初衷是什么? 显然,由于国内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特别是互联网金融的兴起,第三方支付与银行的关系已经从原来的分道扬镳,演变为第三方支付深入到银行的关系。银行的碗。 我们要与银行争夺市场“大蛋糕”。 因此,在这样的市场大趋势下,银行需要开发第三方支付平台来自卫。 既然是防守,那么积极性就低了很多。
(2)从技术角度。 以银联为例。 在国内第三方支付市场排名前三,银行接口最多。 这是它唯一的优点。 从产品体验上来说,配不上它的市场地位。 但由于银联掌握着众多银行资源,国内电商企业也不能忽视。 所以我们在国内的电商网站上基本都能看到银联(银联在线)界面。 银联接口服务稳定性较差,有时无法返回支付结果通知,导致订单状态错误。 这是经营电商最不想看到的事情,也是最要避免的事情。 也许有人会说,任何第三方支付都会出现数据包丢失或返回延迟的问题,但银联的支付接口比例更高(正因为如此,我在优化支付产品时特意要求银联提供手动查询返回通知接口)以便我们在收到投诉后立即处理订单状态)。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其实很简单。 除了银联的核心服务是自己开发和维护外,其他外围服务都是外包的,所有银行也是如此。 所以不难看出,即使银行也做第三方支付,但在技术层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很多人都感到惊讶。 他们可能会说技术不是问题。 银行有很多钱。 我也知道技术不是问题,但是当你了解或者体验了现在国内的银行体系(或者国企的体系)时,你会发现是体系(人)决定了技术。
(3)关于角色的问题。 在球场上,一个人可以同时担任裁判员和球员吗? ! 不能。 银行要做第三方支付,首先会遇到角色问题。 银行如何处理与其他银行的关系? 如果某家银行既是银行又是第三方支付提供商,是否又回到了(1)中的问题? 这家银行也会抢走其他银行的工作吗? ! 您认为其他银行会袖手旁观吗? 答案是否定的。
综上所述,银行并非不想分食第三方支付这块蛋糕。 但这块蛋糕不是银行一个简单的想法就能实现的。 目前国内第三方支付平台非常多,支付宝、微信就更不用说了。 支付牌照不下百张,而且各个牌照都在相互竞争。 拼个你死我活,玩风险投资,玩资本,烧钱就像烧纸。 即使你的银行已经有了精准的客户群体,前提也是基于电商场景。 没有人愿意去一个新的渠道只是为了买几十、几百美元的东西。 由于运营原因,平台不会给您这个访问机会。
所以,你可以猥亵,但如果你想撬动第三方支付市场,一言难尽; 两个字,梦~
此外,央行去年发布的217号文件明确指出,没有支付牌照的电商平台需要下线整顿。 历史上最严厉的“二清”整风即将来临。 此时,平台面临着巨大的考验。 哪一项更重要,哪一项不那么重要,只有业内人士知道。 至于提问者提到的银行支付平台,我们暂时先放一边。 每个人都真的很忙。 打个广告:途融汇()可以有效解决电商“二次清关”问题,帮助平台解决账户共享+聚合支付+资金托管等问题,帮助企业进入合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