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付将下线
中国建设银行在公告中表示,龙支付的所有功能、权限和场景均可继续通过建行APP和建信人寿APP中的龙支付模块使用。
龙支付APP为何突然下线? 中新经纬致电中国建设银行客户服务热线,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由于该行已经整合了APP,因此不再升级龙支付APP。
公开信息显示,2016年11月,建设银行正式宣布推出龙支付。 龙支付是中国建设银行推出的统一支付品牌。 它集成了现有的全系列在线支付、移动支付等产品。 拥有建行钱包、建行二维码、全卡支付、龙卡云闪付、随心所欲、好友支付、AA收款、龙商户等八大功能。
中新经纬发现,建设银行近期对其APP进行频繁调整。 一方面砍掉支付APP,另一方面加大建信人寿APP推广力度,在海口、厦门、福州等地推出服务,并举办相关推广活动。
一减一加之间,建行有何考量?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潘和林在接受中新经纬采访时表示,建行此举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简单的支付APP无法获得足够的用户流量;二是建行的这一举动可能是因为单纯的支付APP无法获得足够的用户流量; 第二,生活APP可以通过生活服务模式,获取用户流量,提供财务增量。
银行APP重复建设成为负担
近年来,手机APP已经成为银行争夺客户的流量入口,银行APP也成为各大银行尤其是大银行的标配。 几乎每家银行都有三四个APP。 涉及信用卡、贷款、生活服务、支付等各个细分领域。
然而,银行APP的重复建设却成为很多用户的负担。 用户张女士告诉中新经纬,她的手机里设置了一个专门存放银行APP的文件夹,里面有18个银行APP。
“通常信用卡和借记卡应用程序是分开的,你需要下载两个应用程序才能获得折扣。” 张女士坦言,其实这些App的打开率并不高,而且她在丢失手机后也表达了对资金安全的担忧。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告诉中新经纬,在数字化转型的“焦虑”下,一些银行开发了很多APP。 这很容易导致银行内部数据信息碎片化,导致用户选择困难。 而且,有些APP开发上线后,后续的维护和运营跟进很少。
董希淼进一步指出,虽然手机银行注册用户数很重要,但如果注册用户活跃度很低,那么注册用户数意义不大,而且还占用大量资源,类似于银行的睡眠卡或长时间不动。
多家银行整合APP
除了建行之外,近两年不少银行也开始整合、“瘦身”手机应用。
早在去年7月,光大银行就整合了直销银行阳光银行APP和手机银行APP,前者的所有功能和服务均迁移至光大手机银行APP。
今年10月11日,兴业银行终止兴业银行APP服务,相关功能将迁移至兴业管家APP。 11月17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停止邮储生活APP的注册和支付服务,12月22日起,该行将停止邮储生活APP的所有服务。 据悉,邮政储蓄生活APP上线仅一年时间。 12月18日,广发银行也停止了广发直销银行APP服务。
对于不少银行手机银行APP的整合和“瘦身”,董希淼建议银行要以运营为中心,用“流程银行”的理念来打造手机银行APP。 “特别是中小银行,不要贪大事,多余的APP要合并分类。建立专门的运营团队,打造开放API,不要闭门造车。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机构和非金融机构之间只有开放合作,才能真正经营好。
“单纯提供金融功能、在线解决金融问题并不能获得足够的用户流量,需要通过其他方式获得流量。” 潘和林认为,在金融在线APP中嵌入更多生活内容可以增强用户粘性。 性是商业银行发展网上业务的新模式。
潘和林提到,在拓展其他交通入口的过程中,银行还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银行的生活服务APP创新不够,不够注重获取流量。 即使有优惠措施,了解这些活动的人也寥寥无几。 “将金融和生活服务融合在一起,设计尽可能简单,并通过营销渠道做一些宣传,培养用户使用银行APP的习惯。” (中新经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