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监管部门通过加大支付清算市场整顿力度,建立健全支付监管工作机制,持续完善支付监管制度设计,为行业创造了更好的发展环境。 快速发展和规范应用发挥了积极作用。 与此同时,网络和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 本文通过对会员单位深入的市场调研,梳理了近期行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和困难,并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建议和需求。
银行卡收单行业(俗称POS收单)自去年9月6日起正式统一费率并实行贷借分离。 自2016年4月央行印发《非银行支付机构风险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到2016年8月央行批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上支付清算平台,网联正式进入准备阶段。 经过一年的筹备,于今年8月正式投入运营! 相关阅读:《“网联”的前世今生,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影响,和银联是什么关系?》
央行此前发布《关于非银行支付机构网上支付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至互联网平台的通知》(银支付[2017]209号),要求支付机构自6月30日起, 2018年,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均通过网联平台办理,各银行和支付机构应于2017年10月15日前完成网络平台接入准备工作和业务迁移。
“网联是支付机构共建、拥有、共享的平台,非银行支付机构在线支付清算平台”,是为拥有非银行互联网支付牌照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如支付宝和财付通平台受央行监管。 我们不会与支付机构争夺利润,促进支付行业长期健康发展。 也可以理解为网上支付的银联!
据悉,网联正在研究制定“二维码支付”(扫码支付、无卡支付、移动支付)标准,但目前还在讨论过程中,具体公示时间尚未确定。 该消息得到网联一位核心高层的证实,他还补充道,这是网联督促“打通直连”重大部署的重要任务:“网上支付条码业务还涉及支付机构与银行的直连。但代码篡改、恶意篡改、恶意链接嵌入等问题并不少见,支付机构的一套标准不仅影响用户体验,还隐藏着诸多风险。”
网络标准
现在说二维码标准的发布能否“一统天下”还为时过早。 “一方面,标准何时发布、是什么样的标准,目前还不得而知;另一方面,目前还不得而知。一方面,技术并不是互联网标准能否出台的关键。可以被各个支付机构接受,目前支付宝、财通等中小支付机构的二维码技术标准其实都差不多,没必要打通技术环节,很难,真正重要的是就是利润分配的游戏。”
“的二维码应该涉及四个接口和三个代码:支付码、转账码和链接码。如果标准改变,二维码背后的很多数据格式都会改变,但主要的调整应该在收款码和转账码上”。 上述参与网络联盟筹备工作的技术人士表示。 “链接码主要用于聚合支付,它背后对应着一个小程序,底层逻辑是调用各大平台自己的APP来识别自己的二维码,所以聚合支付使用的链接码几乎不需要任何技术但现在聚合支付已经不那么普遍了,除了监管严格之外,还与支付宝和微信的营销策略有关:一段时间以来,两大巨头推行零折扣率,中小微支付规模商户都是对价格敏感度较高的商户,最后选择使用支付宝和微信。
“但只有各平台的二维码标准统一,平台之间才能识别彼此的二维码,二维码支付才能真正开放。” 上述参与网络联盟筹备的技术人士举例说,“就像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标准统一后,微信可以扫支付宝码,微信余额可以用于淘宝。从体验的角度来说,一定是用户可以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