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支付在消费者日常生活中已不再罕见,但这种行为将受到监管。 近日,央行官网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支付受理终端及相关业务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银行卡收单及相关业务提出了相应的管理要求。条形码支付终端。 该通知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通知》提到,对具有明显业务特征的个人支付条码用户,参照特殊商户进行管理,要求为此类个人用户提供商户支付条码,提高个人经营者收单服务质量。 对此,有媒体表示,“从明年3月1日起,微信、支付宝支付码不能用于商业用途”。 浙江在线编辑核实后发现,这是误读。
微信、支付宝支付码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根据《通知》的监管要求,并不完全限制个人静态采集码的商业用途,但要求原则上禁止将个人静态采集码用于远程非面对面采集、必要时实行白名单管理。
另外,通过截图、下载等方式保存的个人动态支付条码,参考个人静态支付条码的相关要求,防止不法分子利用个人动态支付条码规避政策要求。
《通知》还要求认真确定个人静态支付条码白名单的准入条件和规模、个人静态支付条码的有效期、使用次数和交易限额,防范白名单被滥用的风险。
“将条码支付纳入监管,弥补了条码支付渠道此前可能被用来洗钱的漏洞。” 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分析称,特别是对于个人收款码的管理,《通知》的要求将有效避免个人收款码通道被交易平台利用。
对消费者和小微商户将产生哪些影响?
央行相关负责人表示,《通知》总体上有利于更好地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有利于防范不法分子通过改造支付受理终端窃取消费者个人信息甚至挪用账户资金。有利于提高银行、支付机构对账单、交易信息查询等服务质量,充分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减少相关纠纷和投诉; 长远来看,《通知》关于规范个人收单码的相关要求将进一步提高个体经营者和小微商户的收单服务质量。
同时,为确保个人支付条码相关要求有效落实和业务顺利过渡,《通知》设定过渡期,要求支付服务主体全面、充分评估正常支付需求结合客户需求,制定配套服务方案,做好客户指导和服务工作,确保服务成本不上升、质量不恶化。
以微信支付码为例。 费用方面,个人支付码无手续费,提现费率低至0.1%; 商户支付码提现免费,但手续费约为0.3%-0.6%。 当个人代码转换为商户代码时,如何实现“成本不增加、质量不下降”将是支付行业需要解决的问题。
支付机构或加速洗牌
本《通知》涵盖了支付受理终端各方面的规范,包括银行卡受理终端和条码支付受理终端的信息管理、商户管理、清算流程等,可能影响银行、金融机构的市场行为和市场结构。非银行支付机构。 产生深远的影响。
早盘,腾讯控股跌超3%,阿里巴巴跌超2%,港股易卡早盘大涨,涨12.16%。 业内人士指出,新规对于聚合支付服务商来说是个好消息。 未来,个人代码将被特殊商户代码取代。
10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国际清算银行(BIS)大型科技公司监管国际会议上表示,我国支付行业已走在世界前列,但也面临着挑战市场供大于求、过度无序竞争、垄断。 风险积累、反垄断、促进公平竞争等问题成为行业监管机构新的重要课题。
今年以来,根据央行官网披露的信息,已有4家支付机构完成注销。 其业务范围为预付卡发行和受理,均积极申请注销。 在已完成注销的42家支付机构中,预付卡牌照仍是主要类型。 未来,随着收单业务、网络支付业务的管理门槛不断提高,此类业务牌照也可能会被重组和洗牌。
综合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中国新闻网、中国证券网、半月谈等
(编辑 庞树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