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7日,派盟咨询在北京正式发布《2018年中国聚合支付行业发展报告》。 派盟对讲联合创始人、意锐创新COO关恒在报告会上表示:快速增长的聚合支付行业正在进入合规发展的新阶段。 许多聚合支付公司建立了多方位的运营能力并加强了扩张。 新技术、新产品研发能力,并向“支付+”综合生态方向发展。 关恒进一步提出,在移动支付生态的演进下,聚合支付行业未来将呈现八个新的发展趋势。
移动支付时代的市场机制创新与聚合模式
《2018年中国聚合支付行业发展报告》是我国首份公开发布的聚合支付行业发展报告。 报告通过行业企业深度访谈、公开及第三方数据分析等深度研究方法,对聚合支付行业的由来、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总结和预测,为聚合支付行业的发展提供指导。监管部门、行业、学术界和社会。 聚合支付行业新的观察和思考成果。
报告会上,管恒首先分析了聚合支付的发展背景。 关恒表示,2018年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将达到200万亿元。目前,全球支付宝用户数已突破9亿,银联注册用户数已突破1亿。 调查显示,截至去年底,近80%的受访用户每天都会使用移动支付。
在第三方支付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移动支付呈现出“碎片化”趋势。 多元化的用户支付需求,促使线下商户获得多元化的交易收款能力。 对于快速增长的线下商户来说,“聚合”已成为大势所趋,整合多种支付方式来满足客户需求。
如果说从90年代到2012年,政策在受理端推动了中国联通的银行卡时代,那么2011年开始发展的移动支付则通过市场机制创新推动了聚合支付模式的产生和发展。 关恒表示,在互联网支付巨头的带动下,聚合支付行业发展迅速。 随着场景和需求日益多样化,移动支付产业链、价值链不断延伸,链上分工进一步细化,为聚合支付服务商的成长创造空间。
“聚合支付服务商出身于运营移动支付‘最后一公里’业务,负责直达商户的工作。服务商其实最懂商户,通过挖掘商户的实际需求,因地制宜地发展很多移动支付增值业务纷纷推出,可以说自下而上催生了聚合支付领域或者说移动支付业务。”
管恒表示,随着近两年监管部门陆续出台监管政策和规范性文件,监管规范体系已基本建立,行业的角色定位、禁止红线、风险管理、技术安全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已被定义。 聚合支付已进入有章可循的新发展阶段。 目前,聚合支付行业已进入快速增长期。 经过前几年的爆发式增长,聚合支付服务提供商数量正在进入合理、规范的增长状态。
数据分析揭示行业“众生”
《2018中国聚合支付行业发展报告》通过详尽的数据分析,揭示了聚合支付行业的市场规模、发展速度、行业构成、地域分布、商业模式、运营特征和竞争优势等多项关键指标。
从产业发展规模来看,一方面移动支付市场持续增长,另一方面聚合支付渗透率也在不断提高。 这两个因素的共同推动聚合支付行业市场规模的加速发展。 报告预计,2020年聚合支付处理的交易总额预计将达到94.0万亿元,处理的交易总数预计将达到3936.5亿笔。
报告列出了支付服务提供商数量排名前五的城市,其次是深圳、北京、广州、上海和杭州。 数据显示,聚合支付服务商户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用户支付习惯呈正相关。 即经济越发达,用户对移动支付的接受度越高,该地区的商户就会使用它。 聚合支付服务。
管恒表示,随着二维码支付时代的到来,商户收银设备不断进化,收银效率不断提高,导致交易效率大幅提升。 小白盒、智能音箱等聚合支付产品的升级迭代,驱动移动支付效率提升。 又一个飞跃,将单次支付所需的时间缩短至秒。
冠恒用多个行业企业的案例来描述聚合支付服务商正在建立多方位的运营能力,并逐步建立关键优势和竞争壁垒。 目前聚合支付正朝着“支付+”的综合生态方向发展。 近90%的聚合支付机构推出了各类增值服务,不断向支付行业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发展。
聚合支付未来的八个方向
冠恒相信,在各种创新技术的引领下,聚合支付将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关恒提出,聚合支付行业未来发展将呈现八大趋势,即:场景垂直化、商户下沉、服务精细化、业务多元化、市场两极分化、全面物联网、技术标准化、国际化领先。
“比如在场景方面,聚合支付产品将进一步聚焦垂直场景,覆盖垂直行业和公共领域,比如食堂、医院、交通等。” 关恒说道。 “从地域上看,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市场将成为聚合支付的新蓝海,满足更多商户收银便利的需求。”
关恒表示,精细化运营日益成为商户服务的基本要求。 聚合支付服务商将通过提供越来越多的增值服务、不断提升客户服务水平,巩固与商户的长期合作平台。 聚合支付行业龙头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壁垒,通过提供高质量、高附加值的增值服务赢得竞争。
银行和支付机构将加快在聚合行业的布局。 作为持牌机构,他们可以更灵活地基于数据获取和资金结算加速其优势业务。 随着竞争的加剧,资金和商户资源将逐渐向领先的聚合支付服务商靠拢,市场整体呈现两极分化的特征。
在业务创新方面,聚合支付行业还可以向商户推荐优质的金融服务,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增值服务。 新支付技术的加速演进将有助于优化产品和解决方案的用户体验。 垂直化、智能化应用的探索也将加速网络连接能力更强、智能语音的支付终端设备的出现。
关恒特别指出,我国应建立统一的二维码支付标准,规范底层技术设施。 “目前线下移动支付多采用日本二维码,未来建立和普及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二维码体系是必然。统一的二维码支付标准将有助于移动支付行业的国际化,有利于移动支付行业的国际化。”移动支付产业国际化。中国移动支付产业正在走向海外。”
事实上,聚合支付已经成为国内移动支付产品技术领先海外的关键之一。 管恒分析,一些国家已经有几十个电子钱包,竞争非常激烈。 这种市场结构需要聚合支付模式,以避免资源浪费,提高效率。 国内聚合支付服务商有望将技术服务输出到海外,复制到海外。 商业模式。
《2018年中国聚合支付行业发展报告》最终得出结论,未来聚合支付对全社会的贡献将持续加大。 纵观聚合支付过去和未来的发展,其直接作用是进一步推动移动支付线下加速普及。 这不仅符合当前数字经济发展和经济动能转换的趋势,也推动更深层次服务线下实体经济,践行普惠金融,促进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