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卡收单相关费率是怎么回事?

2024-03-26
来源:网络整理

这是支付机构底层的改变,不会对普通老百姓造成太大影响,所以普通用户不需要太关注(但对于有洗钱或非法投融资需求的人会有影响) )。

我简单说一下对支付机构的影响,主要是两个方面。

1、支付机构的渠道成本(支付给银行的接口费等)将发生变化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各种获取模式的成本:

传统线下银行卡收单模式(银联模式)

参与方为“商户-收单机构(第三方支付机构或银行)-银联-发卡机构”。 收单机构向银联和发卡机构收取商户费用并向银联和发卡机构支付服务费。 详情如下(费用变更后,标准舱):

发卡机构-借记卡:0.35%,上限13元; 信用卡:0.45%,无上限

银联 - 0.0325%,上限为3.25元(银联也会向发卡机构收取0.0325%的费用,不包含在收单机构的成本中)

也就是说,对于借记卡,收单方最低成本为0.35%+0.0325%=0.3825%,上限为16.25元; 信用卡 0.45% + 0.0325% = 0.4825%,无上限。

在此模式下,收购方的渠道成本高达0.5%左右。 只有向商家收取高于0.5%的服务费才能基本覆盖渠道成本(其他人力资源、营销、运营成本等尚未考虑); 目前,主流线下收单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向商户收取的费率基本在0.6%以下。 仅靠服务费很难盈利。 因此,不少第三方支付机构会绕过银联,直接对接银行。 降低成本(银联一直想禁止的),通过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如提供会员管理、营销管理、广告等综合解决方案)来盈利。

银行卡收单相关费率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 银联表示无奈,正在想办法降低费率,提高竞争力。

在线支付收单模式(直连银行)

参与方为“商户-收单机构(第三方支付机构)-发卡银行”。 收单机构向商户收取手续费并向发卡行支付快速接口费;

商户在线支付收单机构的标准费率基本为0.6%,但支付给发卡银行的快捷接口费可与银行协商。 对于实力不太强的银行来说,费率甚至可以是0,成本相差甚远。 低于传统线下收单模式。

PS:虽然可以协商,但不要小看直连银行的快捷接口费。 由于在线支付的头部效应明显,对于一些具有交易级别的企业来说,每年这方面的成本可以以数十亿来计算。 ,远远超出了普通人的想象(这就是为什么要用提现费来覆盖成本),所以通道费的任何变化都是大事。

在线支付收单方式(网络连接方式)

网络支付结算方式_网络支付与结算_结算支付系统

参与方为“商户-收单机构(第三方支付机构)-网联-发卡银行”。 加入后,会不会和传统的收单模式很相似? 由于需要支持海量交易数据的处理,建设和运维成本会非常高,因此不可能免费提供服务。 不过,收费规则尚未确定。 贷款和借方应该分开吗? 是按交易次数、金额还是打包阶梯费率? 理论上来说,费率不能高于目前的直接银行模式,否则很容易遭到巨头的抵制。

看完这三种模式,您可以清楚地了解强制上网对各支付机构在渠道费用和成本方面的影响:

对于中小支付机构来说是好事:银联太贵了,承担损失; 直接对接银行,不仅要有BD团队与银行协商费率(规模不够的话很难协商),还要有产品和研发团队,成本不低专门对接和维护数十家银行的各类收、付、退款接口; 而,如果资费还可以的话,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这对于大型支付机构来说不一定是好事:他们已经失去了之前能够利用杠杆与银行压价的优势,他们需要接受网络的统一费率。 如果最终确定的网络费率高于目前直连银行的平均费率,这将增加很大的额外成本。

PS: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通知中“涉及银行账户的网上支付业务必须通过网联平台办理”。 这句话的意思是,任何涉及银行资金变动的业务,如收款、付款、退款等,都必须通过互联网连接处理,而涉及到消费或转账的整个过程时则不需要。 也就是说,当你简单地往你的支付宝或微信账户里添加一笔钱时,支付宝和微信也要支付网络连接和银行的费用,但你没有感知(其实直接连接也是一样的)银行)。

2、准备金托管模式将发生变化

关于网通强制搬迁的通知,应与记者年初提问的《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对支付机构客户实行集中存管有关事项的通知》联系起来。 当时的讲话中曾明确表示,“中国人民银行正在指导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组织建设非银行支付机构网上支付清算平台。在这个清算平台的支持下,未来,支付机构只需开立银行账户即可办理客户备付金的所有收付业务。” 这是一个定向答案。

央行希望支付机构的准备金账户尽可能小,原因如下:

1、防范风险:账户过于分散,难以监管。 当只有一个备付金账户时,各支付机构的备付金金额以及资金的流入流出一目了然。 任何挪用资金的迹象都会被曝光。 能够及时发现并防患于未然;

2、解决“隐藏交易性质”和“超范围操作”问题:大型支付机构在多家银行开设备付金账户,可以进行“跨行转账或交易”(比如我用微信从我的工行卡转账10元到您的农行卡)”转化为“两次对等转账(我的工行个人账户→财付通工行备付金账户,财付通农行备付金账户→您的农行个人账户” )”,这样可以有效缩短支付时间,降低成本,但这种方法有两个严重的问题。 首先,它会隐藏交易的性质,本质上是从A银行的卡到B银行的卡的汇款,但是央行和银行只能看到两次对等转账,但我看不出这是一笔转账。根本无法跨行汇款,无法掌握交易信息,给金融监管(如反洗钱、反欺诈、反恐融资)造成很大困难; 其次,这种行为是变相行使央行或清算组织的银行间清算职能,属于超范围操作。 如果这样做的话,后面开的清算业务牌照有什么价值呢?

同时央行认为,准备金集中存管对支付机构也有利,即支付机构可以协调资金管理,不再需要在多个准备金账户频繁调配头寸。

因此,备付金集中存储是政策层面推动的必然趋势,而的推出让这个过程变得更加顺畅(支付机构不能再通过直接与银行对接、多个备付金账户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了)。

注:“准备金”是指支付机构代表客户持有的资金,不属于其自有资产,一般包括个人支付账户余额(余额宝是货币资金,不应与支付账户余额混淆),在途资金 消费支付(用户付款后尚未结算给商户的款项)和预付卡余额。

除了上述两点影响外,大型支付机构也会对网络连接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产生一定的担忧:2016年双十一支付宝处理峰值达到12万笔/秒,腾讯红包支付峰值春节期间达到20.8万笔/秒,这样的并发量对网联的性能和稳定性提出了很大的挑战,网联短时间内无法支撑。 与此同时,大型支付机构此前已经连接了数十家、数百家银行,数百、数千个接口。 逐步迁移到网络的统一接口并保证稳定运维仍然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但是统一之后,支付机构的路由策略会比以前简单很多,你就只有一个通道可以选择)从)。 因此,互联网连接虽然是趋势,但全面投入运营的时间会受到其性能提升速度、银行端、支付机构的接入速度的影响。 迁移速度和许多其他影响很难快速确定。

延长:

仍有一些未解决的问题。 例如,《通知》仅规定网络支付业务的直连模式必须迁移至,但并未明确网络支付业务是否可以接入银联或其他已获得清算业务许可的机构。 理论上,它与其他机构有联系。 通道不再属于直连模式,无需强制迁移到。 如果是的话,是否会出现各巨头申请清算业务牌照(虽然门槛很高),自建清算通道,然后对接多家支付机构和银行的情况? 从此,我们又回到了充分竞争的时代,网联、银联等清算机构竞相争先。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