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编辑,每位记者,李涛,来自上海
上海记者 陶丽
6月21日,中国移动与银联达成合作框架协议。 中国移动手机用户只需在印有“非接触受理”标识的POS机上“刷手机”即可进行远程支付操作。
此前,移动支付有两个技术标准,分别是中国银联主导的13.0和中国移动主导的2.4GHz。 合作达成后,中国移动未来将向银联主导的13.标准迈进,推出内置SIM卡、贴片、挂件三套解决方案。
中国移动与银联的合并,意味着移动支付从中国移动、银联、第三方支付三足鼎立的格局转变为两大阵营。 但本周有消息称,下一代将内置近场支付芯片,试图占领移动支付市场。 一旦以苹果为代表的终端设备厂商进入市场,移动支付市场的竞争格局将变得更加复杂。
移动联联有限公司
易观国际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达1.87亿,交易额达742亿元,同比增长67.8%。 报告预计,到2014年,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将达到3850亿元,用户数量将达到3.87亿。
在市场快速扩张的同时,国内三大运营商、第三方支付公司和金融机构纷纷加速圈地。
对于与银联的合作,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表示,“移动互联网是一个平台,移动支付是重要的一个。目前我们和银联的标准已经统一,平台也已经建立。”下一步是尽快将NFC推向市场,将(近场无线通信)功能内置到手机中。” 他进一步透露,双方将在50个城市开展试点。
中国联通也不甘落后。 该公司早在2007年就开始与银联合作推出手机钱包服务。 今年4月,中国联通成立全资子公司“联通支付有限公司”。 并宣布将推出基于电子现金的近场支付产品,并于今年下半年开始试点。 截至目前,中国联通支付公司已与20多家银行、银联、万事达卡以及多家第三方支付机构开展合作。
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相比,中国电信虽然落后一步,但发展却领先对手。 2010年,中国电信与中国银联合作推出“翼付”。 其多款手机支持各种行业卡、公交卡、学校、政企内部卡账户、银行卡等支付方式。 截至目前,中国电信易宝累计交易额已达169.6亿元。
此前,移动支付有两个技术标准,分别是中国银联主导的13.0和中国移动主导的2.4GHz。 由于金融和通信两大行业产业链涉及多重因素,移动支付国家标准多年来一直难以确定,阻碍了行业发展。 因此,现阶段移动运营商与银行机构的合作将是解决标准之争最快、最有效的途径。
中国银联常务副总裁柴洪峰近日也透露,移动支付标准预计年内发布。 13.在近场支付领域,标准已确定由银联主导。 “相关标准体系的建立和政策审批将保障移动支付的长远发展。”
电信行业资深观察人士马继华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运营商在发展移动支付时一直存在标准不一致的问题。如果这
如果这个问题能够得到解决,这个行业将会有更好的发展
良好的发展前景。 ”
第三方支付能力的扩张
除了运营商的努力外,支付宝、财付通、易宝等第三方支付公司的移动支付服务也正在渗透到用户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日常支付、机票酒店、信用卡还款、以及网上购物货到付款。 在业务、财务管理等方面无所不能,并在产业链上展开深度合作。
支付宝今年3月启动物流POS战略,计划未来三年向市场投入6万台支付宝POS机。 这是第三方支付公司线下支付最大规模的拓展。
此外,支付宝还透露,自推出手机条码支付以来,已有超过1500万部手机使用支付宝进行移动支付,并且正在以每天新增9万部的速度扩张,可支持90%以上的支付方式。手机。 商业软件。 目前,支付宝不仅可以在苹果、安卓、塞班及部分非智能手机上使用安全支付,用户自带手机浏览器也可以通过WAP进行支付。
财付通是腾讯旗下的第三方支付公司,依托腾讯数亿用户资源,业务也在强劲增长。 其移动客户端已支持支付、消费、转账、购物等生活应用。 目前,财付通还可以支持数十家银行的信用卡还款。
与此同时,财付通持续关注LBS(基于位置的服务)。 未来将与线下商户合作,通过挖掘用户的交易信息和支付信息,提供电子优惠券、消费权益等服务。
另一家第三方支付公司易宝支付整合多元化移动终端覆盖和跨行业移动支付应用,形成集消费、娱乐、商务于一体的移动支付解决方案。 例如,欧洲杯期间,易宝支付与招商银行、58团购网站联合推出促销活动,吸引移动端用户。
易宝支付总裁唐斌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移动支付的关键是整合银行、终端商户和应用开发商的资源。 移动支付本质上是一个工具,也有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 价值链。
苹果谷歌布局
移动支付在短时间内得到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便捷的支付方式和移动电子商务的推动。
一家市场研究公司发布报告称,今年全球移动支付交易额将达到1715亿美元,比2011年增长60%。
苹果和谷歌两大巨头在这一领域的布局也引起了这一市场的特别关注。
在6月12日的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上,苹果发布了iOS6系统,内置了一个名为“支付宝”的新功能。这个功能类似于手机上的支付钱包,可以为用户提供虚拟登机牌、餐厅优惠券、条形码形式的音乐会门票等,用户使用手机可以替代传统的纸质优惠券。
本周,外媒报道称,苹果下一代将配备直接与电源管理组件相连的 NFC 芯片,并通过该芯片与应用程序集成。 目前,苹果商店已在全球捆绑了超过4亿个信用卡账户。 分析人士认为,仅凭借这一资源,苹果将轻松打开信用卡和移动支付市场。
作为苹果的竞争对手,谷歌去年9月推出了针对支持NFC功能的手机的“”应用程序。 不过,由于支持该技术的手机仅有5款,因此该应用尚未得到广泛应用。
支付宝研究院专家陈大伟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全球趋势来看,基于移动终端的应用和支付将会快速发展,但至少需要近场支付从构思到成熟需要2到3年的时间。 目前已经发展良好且比较主流的远程支付,未来2到3年将会发展得更快。
他认为苹果希望利用NFC进军移动支付领域。 这种模式长期来看有很大的市场空间,但操作上可能还是存在困难。 “虽然苹果已经绑定了4亿张信用卡,但主要应用场景仍需要互联,支付工具还需要嵌入对账、信息流、物流、风控、安全等各种因素,这些都需要渗透到支付工具中。”进入整个行业。 链条和每一个应用,这些都需要积累和沉淀。”
此外,虽然各方都在加紧布局移动支付,但仍处于大规模投入阶段,尚未找到明确的盈利模式。
艾瑞咨询第三方支付行业分析师王卫东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移动支付也需要培养用户的消费习惯,支付终端也需要在商户中普及。 目前看来,运营商、第三方支付、银联的主要利润来源是手续费,但这种模式比较简单。 未来可能会推出增值服务、营销促销等更丰富的盈利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