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信办:自媒体乱象频频,从业者缺少操守是原罪

2024-04-05
来源:网络整理

5、黑人公关;

6、伪原创、洗稿现象普遍。

国家网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国家网信办将协调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一方面要创新管理理念,探索新方法,经营新业态,解决新问题,落实自媒体规定。 分级分类管理、属地管理、全流程管理; 二是开展自媒体专项整治工作,依法依规严肃查处违法账号,坚决遏制自媒体乱象,坚决维护网络正常传播秩序,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氛围。积极向上、健康有序的网络空间。

除了央视之外,人民网、人民网海外版等中央媒体近期也频频发声:

自媒体乱象频发,从业者缺乏道德才是原罪。

事实上,自媒体诞生以来,各种乱象就一直存在。 虽然大部分自媒体人深恶痛绝,但也早已习以为常。

不过,这次多家官方媒体都谈到了此事,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国家层面对于整治自媒体乱象的态度。

当然,在小编看来,新媒体的整顿早就该进行了。

因为当今自媒体影响力巨大,如果使用不当,危害将是极其严重的。

产生谣言的公众账号不一定有恶意。 大多是因为编辑们迫于流量和点击率的压力,用危言耸听的新闻来吸引关注,以换取流量。 但造成的危害却是严重的。

自微信公众号诞生以来,流量一直是所有公众号运营者永恒的目标。 因此,很多运营商都用谣言来换取高关注度,并且能够以极低的成本获得高关注度。

比如,知名前端时光主持人李勇因癌症去世,原本令人遗憾又心痛。 但有些商家居然将其视为热点,利用其推销保险、保健品,甚至卖茶自媒体根据该消息迅速拼凑出一篇价值10万元以上的文章。 可以说,他们是为了利益而炫耀自己的底线。

流量面前人人平等,但有些人为了利益可以很快放弃自己的职业道德,而有些人可以为了高流量而毫无底线。

“投机者”正在告别过去的美好时光

因此,黑公关、拉高阅读量、清理稿件等自媒体乱象屡禁不止,都是因为利益至上,可以以极低的成本(忽略道德成本)获得大量利益。 在高投入产出比面前,肯定会有人钻空子。

因此,要根除自媒体乱象,仅仅依靠自媒体自律和谴责个别自媒体编辑缺乏社会责任感等舆论手段是不够的。 必须有严格的规章制度。

自媒体自诞生以来,一直以自由表达观点、分享见解、发布新鲜信息为特点。 言论自由、多样性是自媒体的优势。 然而,在行业规范监管方面,不能单纯依靠人性和行业道德。

焦点访谈、人民网等官方媒体的集体发声,说明了有关部门整治自媒体乱象的决心。 从自媒体长远来看,势必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访谈焦点账号微信怎么弄_焦点访谈的微信账号_焦点访谈联系方式微信

事实上,微信平台近年来针对各种乱象推出了一些措施,比如针对公众号拉动流量的现象。 几个月前,微信运营后台发布了这样一条消息:

可以说,微信对后台统计数据的更新,一方面是修复迭代前的bug和不合理的统计方法,另一方面也表明了微信打击作弊和非法产品的决心。

微信刷阅读量行业灰色地带首次被公众知晓是在2016年9月27日晚。当时,微信升级了公众号图文信息统计界面,引发了用来刷量的工具和技巧突然失效,很多大账号的阅读量大幅下降。

那个时期被称为“新媒体的衰退期,海滩上裸泳者的曝光”。

如今,微信刷单的现象一直存在。 今年6月,微信进行了大规模的账号封禁,对使用大量插件、非官方客户端或模拟器的账号进行了限制登录。一些制作这些插件的团队也受到了调查和处罚。被有关部门追究刑事责任。

种种迹象表明,对于那些习惯了靠玩副业来盈利的自媒体公众号来说,未来他们的“好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少。

消除乱象,自媒体运营未来要争取真正的实力

对于任何一个行业来说,逐步走向规范是一种发展趋势,而乱象清除之后,真正的竞争才是真正的运营实力。

对于脚踏实地运营公众号的人来说,首先应该梳理一个良好的商业氛围。 比如,各类公众号在传达内容的同时,也需要传达正确的社会价值观。

更重要的是,行业有一些无论如何也不能触碰的底线。 根据一些被封的账户,我们整理出了10条需要明确注意的红线:

1、严禁色情内容;

如果你想模仿杜蕾斯,需要很强的文案和策划能力。 如果没有这个实力,你很可能会被禁止。

2、不得触及恐怖倾向和政治敏感话题;

只要内容涉及恐怖主义或政治敏感话题,如果内容和立场有问题,文章就会被撤稿、接受采访,情节严重的甚至还有被判刑的可能。 这些话题宁愿没有流量也不愿接触。

3、不得亵渎国家重要领导人和历史英雄;

《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将于2018年5月1日起施行,新媒体人需认真了解相关内容。

4、新广告法需要关注;

随着新广告法的出台,编辑在撰写文案时需要注意不要使用极端术语。 比如“最”、“第一”等词语需要尽量避免,否则会被罚款。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