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将虹膜识别技术引入国际米兰。 这个信号是否意味着虹膜识别和虹膜支付将成为2015年的趋势,尤其是在智能手机领域?
虹膜识别技术是生物识别技术中识别独特个体的重要方式。 我们一般比较熟悉指纹识别和人脸识别。 目前,这两种相对成熟的技术被用于智能手机的解锁(如苹果的指纹解锁尝试、努比亚的人脸解锁等)。
不久前,三星正式宣布将推出首款虹膜识别平板电脑,其准确度比指纹扫描仪高一万倍。 事实上,早在2012年,三星就开始将虹膜模块与手机前置摄像头结合起来,希望通过虹膜识别完成最安全的移动支付。 富士通在MWC上推出的“一目了然解锁”眼纹识别手机惊艳亮相。 微软表示,WIN10将全面支持面部、指纹和虹膜识别,整合市场上主流的生物识别技术,只要硬件能够采集标准数据。 一时间,手机虹膜支付走到了风口浪尖,引发广泛热议。
虹膜识别有何独特之处?
与指纹识别相比,虹膜识别更加准确可靠。 误识别率FAR()和真拒绝率FRR()都分别远低于指纹。 指纹的特征点大约有五十个,而虹膜的特征点可以达到244个独立的自由维度,大大提高了准确性,并且可以实现唯一性。 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准确的生物识别技术。
指纹受季节影响很大。 大多数人的手指在季节变化时都会脱皮,使得识别变得更加困难。 还需要重新录入指纹或者使用备份方案替换。 Iris 根本不存在这样的缺点。 虹膜位于瞳孔和巩膜(眼白)之间。 它是人眼的可见部分,但却是人体唯一暴露的内脏器官。 它不像皮肤和面部肌肉那样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显着变化。 虹膜的纹理是在婴儿胚胎第八个月时形成的,并且终生保持不变。 无法仿制,具有优良的防伪性能。
使用智能手机进行安全支付:虹膜识别
移动支付对安全性要求很高,作为身份认证级别,指纹的安全性还不到虹膜的万分之一。 此外,对于支付认证方式,用户不仅要求安全,还要求简单、便捷。 移动交易的最后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是输入支付账户密码。 虹膜识别支付可以让用户免去忘记密码的尴尬。 同时,虹膜可以完全替代指纹来启动手机。 直接使用虹膜解锁手机和软件更加方便,满足懒人的需求。
智能手机同质化严重,需要新的技术亮点进行升级。 这也是手机厂商取胜的重点。 他们必须通过独特的功能和体验来激发用户的购买欲望。 另外,目前手机和APP的解锁方式主要是四位密码识别(指纹识别不成功之前需要密码识别)和手势识别。 安全性极低。 这只是一种对待绅士的方式,但并不适合专业人士。 对于人们来说,这根本不是一个障碍。 随着手机信息隐私程度的提高以及手机应用与交易、支付以及银行证券产品的连接,账户安全、信息安全和财务安全将要求手机厂商提供更高安全性的“栅栏”来阻挡其出现。的不安全感。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虹膜识别逐渐走进了智能手机厂商的心中。 事实上,虹膜识别技术早已应用于军队军械库、银行金库、机场内部管理以及重要安全级政府部门的人员出入身份识别管理系统中。 随着虹膜技术的普及和推广,技术成本下降,越来越多的虹膜设备制造商开始进入民用市场。 它就是其中之一。 与英特尔、中国民生银行、联想合作推出全球首款具备支付功能的虹膜手机。 未来,将会有更多厂商推出支持虹膜识别录入的虹膜手机、PAD、电脑、移动客户端。 应用这项技术。
虹膜支付仍需解决的问题:算法优化、隐私和种族区分
由于之前虹膜识别的应用范围是高精度但涉及的人员较少,所以没有大量的数据库用于虹膜算法的自主学习,即大量的虹膜信息数据库。 目前,全球最大的虹膜数据收集工作在印度。 超过6亿人参与了身份证虹膜采集。 国内积累了大量的虹膜数据和样本,可以更好地优化虹膜识别算法。 但我国这方面的数据积累起步较晚,尚未进入大规模商业应用。
在欧美发达国家,出于人权考虑和公民私人信息保护,虹膜识别能否像印度那样大规模使用还有待讨论。 同时,我国政府部门已经在护照审批等方面使用指纹识别,而用户了解和认可虹膜识别还需要一段时间。
最后,不同人种的虹膜差异也需要手机厂商,尤其是具有全球战略的手机厂商综合考虑。 西方人的虹膜含有很少的黑色素,相对容易获得图像,而东方人的眼睛大多是黑色的,有的是黑中带棕色的。 普通相机捕捉到的东方人的纹理特征并不明显。 这些问题需要从硬件设备到算法层面针对不同地域的用户进行细分和定制。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智能手机在安全性和便利性方面将会有很大的提升,而英特尔今年无疑给大家敲响了警钟。 虹膜支付将成为继苹果指纹解锁手机之后安全领域的新亮点,而虹膜技术带来的更酷的手机体验将很快让虹膜技术普及到普通用户,不再只是詹姆斯·邦德那样的特工级别人士才能使用。好好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