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班,收到业务人员转发给我的央行关于加强支付受理终端及相关业务管理的259号文件。今天正好有时间,就仔细阅读了开头,大致了解了本文的主要目的。
加强支付终端管理
此前,央行针对支付终端发布了21号文。 此次改造要求支付终端在支付交易中提交终端经纬度地址、终端序列号、加密因子、入网认证码等要素,以便终端交易的实时验证。 监控有利于加强终端管理。
此次发布的259号文件对支付终端进行了进一步的限制。 即在接入互联网时,需要上报与支付终端关联的商户信息,包括商户代码、收单机构代码、商户营业执照号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以及商户收单结算卡号,并在支付终端。 上述要素也需要在在线交易中提交,以保证整个支付过程中交易的唯一性和不可篡改。
这一要求限制了支付终端同时只能绑定一个商户。 只有当支付终端与当前绑定的商户解除绑定后,该终端才能被其他商户使用。 这样做的好处是终端的管理更加清晰,可以保证在特定的时间内只有一个商户在使用该终端。
提高收单商户准入门槛
商户接入互联网时,采取有效方法,加强对商户上网资质和身份信息的验证。 例如,对于有固定营业场所的商户,采用特约商户面对面核验。 对于没有固定营业场所的商户,可以通过视频、面对面或人工客服的方式进行身份验证,主要是验证特殊商户的法人信息。 ,包括商户结算账户与法人是否为同一人等。
收单机构对业务的检查
主要目的是建立交易信息的分类、分级管理规则。 针对清算机构(银联)发出的风险提示,收单机构应及时进行调查处理,同时将处理结果报告给清算机构。
同时,收单机构应当建立特约商户检测制度。 可以根据特殊商户的商户类型、地理位置和交易特征建立检测机制。
结论
随着支付环境越来越严峻,确实有必要对商户、支付终端、实时交易建立完善的检测和管理系统,因为这确实关系到大家的利益。 当不法分子利用支付流程的漏洞进行诈骗时,我们的利益可能会受到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