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微信,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中国移动互联网史上最经典、最伟大的产品。 它的成长史就是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史。
但对于中国移动来说,微信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它的“克星”。 中国移动手里本来就有很多好牌。 谁知道自从微信诞生以来,它手中的所有好牌都变得毫无意义,最后都被打出来了? 必须是浆状的。
我首先要谈的是短信。 2000年前后,短信是中国移动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时面向校园用户的动感地带主要是短信套餐,特别受学生欢迎。 那时的大学生有人购买过短信套餐吗?
但自从微信兴起后,人们不再发短信了。 发个微信就太好了。 它有语音、文字、图片。 它要丰富得多。 关键是还便宜。
微信不仅取代了短信,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抢走了中国移动的很多通话业务,让运营商变成了流量管道。
答案是飞信。 飞信其实是中国移动的一大杀手锏。 它可以免费向手机发送短信,但仅限于移动用户。 当时,不少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用户为了能够使用飞信,特意更换了手机号码。
事实上,在微信刚出现的初期,飞信就非常流行。 然而,微信发展壮大后,飞信却没有了发挥的空间。 大家都用微信,用飞信的人不多。 艾瑞咨询最新数据显示,微信月活跃用户接近11亿,而飞信的月活跃用户还不到1000万。 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的。
最后是移动支付。 中国移动于2009年推出移动支付业务,并在湖南建立了“移动支付基地”。 当时中国移动正在推广NFC支付,而且是自主研发的2.4GHz技术标准。 当时,银联也开始做NFC支付,推广银联自己的13.标准。 双方都在殊死搏斗,都想让自己的标准成为唯一的行业标准。
到2011年微信发布时,中国移动和银联都没有将微信视为支付竞争对手。 谁知道微信会用红包和二维码进行支付,让自己成为国内支付巨头,让中国成为支付巨头? 手机支付远远落后。
2012年,马化腾曾问凯文·凯利一个问题:“谁将是腾讯未来的敌人?” 凯文·凯利说,“在网络世界里,要毁灭你的人永远不会出现在一个地方。” 在既定的名单上。”
这句话似乎特别适合中国移动。 中国移动此前可能没有想到,自己的对手是一家互联网公司,而且会是一款名为“微信”的APP。 你怎么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