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发送多条长语音信息
许多人对连续收到长语音消息感到厌恶。
因此,很多人认为,发送长语音信息的人实际上是在为了自己的方便而浪费对方的时间,也就是缺乏换位思考的能力,有点自私。
突然的语音和视频聊天请求
在完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当语音或视频聊天请求突然响起时,很多人都会被吓一跳。
如果对方是你不熟悉的人,发送视频请求会更加无礼。
因此,每次发送语音或视频请求之前,提前询问对方是否方便接听是最明智的选择。 如果事情真的很紧急,打电话比语音聊天更正式。
聊天时只问“你在吗?”
微信没有显示你是否在线的功能,所以很多人喜欢问“你在吗?” 聊天时。
这听起来像是一种礼貌的姿态,就像问“你好”。 但实际情况是,微信聊天并不像面对面的交流。 很有可能你回复他之后,他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回复你的后半句话,这在不知不觉中增加了聊天的时间成本和理解成本。
只需发送“你在吗”? 如果我很忙,以为你只是想聊天,我可能不会回复你; 但如果你们一起说想说的话,我有空的时候可以立即回复。 给你有用的信息。
未经同意将聊天截图公开
本来,两个人聊天的时候,默认的假设是第三人是看不见的; 在群组中聊天时,默认的假设是群组外的人是不可见的。
但有些人未经他人同意,就把聊天截图发到朋友圈。 而且,纸条的真实姓名和头像都没有编码,总给人一种隐私被侵犯的感觉。
即使要将不涉及私人信息的聊天内容公开,也最好提前告知对方,并在对方同意的情况下进行截图。
瞬间刷屏

你可能也经历过,当你打开朋友圈,迎面而来的是几十条广告时,你会感到莫名的烦躁。
毕竟朋友圈就相当于网络上的“公共场所”。 为了获得“存在感”而不顾别人的感受,实在是不恰当的行为。
未经同意邀请他人加入群组并发送名片
未经他人同意而邀请他人加入群组、发放名片、广告、请求点赞等都是对他人不尊重的表现。 别人会因为你的“不经意的举动”而恼火,甚至可能会影响你在别人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同样令人厌恶的是,未经当事人同意,向他人推荐私人微信消息。 也许转发微信名片对你来说只是一个“小动作”,但提前告诉微信主人,并在得到主人同意的情况下进行推荐才符合社交礼仪。
批量发送无意义的消息
“清理微信,请勿回复。” 相信你一定不止一次收到过这样的微信清理消息。 他想测试的是你有没有删除和屏蔽他,但对于他的行为,他只想直接删除和屏蔽他。
至于那些群发广告、求票、求赞、甚至转发含有谣言、咒骂内容的人,更让人怀疑自己交错朋友了。
对大多数人来说,大量的祝福信息感觉不真诚。 当然,对于团体发出的“骚扰”的容忍度就更低了。
一大群人聊天,不顾别人感受
明明是一群人,两个人却聊了很久。 无法与他人交谈,被迫收到大量微信提醒,这种感觉真的很不舒服。 如果聊天内容只涉及两个人,最好选择单独私聊。
群里的表情包也很烦人。 当你打开一个群时,会弹出数百条新消息提醒,其中80%是表情符号。 反而把有用的信息都覆盖了,无形中增加了群聊的成本。
表达方式和情态助词使用不当
社交语言也在不断更新。
比如,以前微笑的表达意味着礼貌和友善,而现在却变成了无言以对和无奈。 过去,“哈哈”只是笑声的拟声词,现在却有了嘲笑的意思。 把微笑的表情换成其他可爱的表情,把“哈哈”换成“哈哈”,相信你会更受欢迎。
另外,如果你还习惯用“哦”、“嗯”等“冷”字回复别人,我建议你改为“哦”或“嗯”。 虽然只是多了一个字,但在旁人看来,这副词就会柔和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