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政策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智慧停车正在加速向传统停车领域渗透。 记者昨天采访发现,目前,非接触式支付作为一种更为便捷、高效的支付方式,受到停车场管理者、车主和支付机构的青睐,并引发了行业巨头的抢购。
巨头争夺停车场非接触支付
无感支付是基于免息免密小额支付+车牌识别技术的综合应用。 与“扫码支付”不同,非接触式支付采用“车牌支付”的形式。 您只需将网上资金账户与车牌绑定即可。 当车辆经过收费站时,摄像头识别车牌号码,并自动从相应账户中扣除费用。 无需现金找零、APP充值、手机扫码,车辆退出时间由原来的10秒缩短至2秒以内。
继去年6月全国首个支付宝非接触式支付停车场在上海虹桥机场落地后,深圳宝安国际机场近日携手微信支付正式推出全国首个“微信非接触式支付”停车场。 一时间,停车场变成了非接触式。 支付已成为支付机构竞争的焦点。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微信、支付宝、银联、民生银行、建设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等巨头及支付机构均已通过与智慧停车企业合作进军停车场无感支付、入股等抢占万亿级智能停车市场。
据介绍,捷停车已在全国开设非接触式支付停车场约3000个,其中与支付宝合作的项目近千个,覆盖全国53个主要城市,其中深圳占比约60%,包括锦绣中华、北大等医院、怡景中心城、京基滨江时代、创维半导体大厦、鹏年酒店、深圳文化创意园等停车场项目。
对于行业的运营模式,业内人士透露,一般都是像捷停车这样掌握大量停车场资源的智慧停车公司。 通过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将所有数据和资源构建成全国互联的停车资源网络。 (即智慧停车云平台),为各支付机构提供开放的数据接口,并收取一定的通道服务费,实现支付机构APP与平台的无缝连接。 合作后,双方可以通过流量变现等方式快速增值。 。
停车场资源争夺成关键
多方竞争背后,谁将主导并引领停车场行业未来发展? 或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智慧停车是一个资源壁垒极强的行业。 先入者占据停车场资源,形成排他性,后来者难以突围。 作为基于智慧停车兴起的支付技术,无感支付也在其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专家指出,无论是智慧停车,还是停车场无接触支付,停车场资源的争夺已成为关键。
值得一提的是,捷停车作为深圳本土企业,拥有停车场资源优势。 2018年前5个月,捷克停车新签约智能停车道近6000条,较年初增长80.4%,覆盖停车位约160万个。
截至目前,捷停车场已接入互联网的停车场超过6000个。 联网停车场数量较年初增长42%。 C端用户数已突破130万。 智能停车线上日均交易笔数已突破20万笔。 日交易笔数较年初同比增长超过100%,全年服务总笔数近亿。
捷顺停车是国内停车龙头企业捷顺科技的控股子公司。 2018年2月,蚂蚁金服出资2亿入股,收购其20%股份。 根据规划,2018年,捷停车将覆盖全国200多个城市的近万个停车场,平台用户超千万,日订单量超70万。
专家表示,目前国内智慧停车行业的渗透率还很低,但渗透率正在明显加快。 其中,珠三角地区智慧停车普及率最高,达到60%左右。 其他地区的这一比例仍然很低。 预计未来智慧停车渗透率将持续提升。 行业竞争格局也将迅速形成,拥有强大停车资源背景的企业或将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