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腾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公司内部将微信视频号称为“每个人的希望”。 此后,视频号背负着腾讯更大的期望,商业化的紧迫性显着增加。
3月28日晚,“微信之父”张小龙没有参加微信公开课,但视频号的商业化却透露出更多进展。
“2022年,视频账号收入的作者数量同比增长了几倍,但我们觉得还是不够,所以我们想提供更多的能力。” 腾讯副总裁、视频账号业务负责人张晓超表示,视频账号将推出创意分享计划、付费订阅服务等。
资料来源:受访者提供照片
加速商业化的背后,微信视频号的体量快速增长,但收入却尚未与之匹配。
过去一年,活跃视频账号作者数量翻了一番,粉丝过万的作者数量翻了两番。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中,视频月活跃账户已达8亿,甚至超过抖音。 不过,视频号并没有追求成功推动大规模变现。 在近期的业绩交流会上,腾讯高管坦言视频账号的广告负载较轻。
在张小龙的掌控下,视频号此前透露出谨慎的风格,商业化正在稳步推进。 但与其他成熟短视频平台的差距,仍然影响了部分作者的热情。 时代周报记者从多位创作者处了解到,视频账号创作者的基础已经有了,但商业工具,包括与中台的广告对接,无法匹配多个成熟的视频平台。 视频账号独特的推荐机制也减少了观看次数。 差异客观上影响了广告商的意愿。
承载了腾讯更多的希望之后,张小龙现在必须想出更有效的商业化手段。 根据他之前的假设,视频号作为微信生态的一部分,正在加速与其他应用的对接,激发商业化潜力。
创作共享计划和付费订阅服务是新武器。 密集上线后,视频账号能否在商业化上实现跨越式发展?
商业化需要加速
抓住移动即时通讯趋势推出微信的张小龙在产品功能迭代上一直谨慎克制。
微信进军短视频并不早。 在腾讯尝试多种视频产品无果后,短视频平台格局已基本确定。 2020年,张小龙表示,“微信短内容一直是我们想要发力的方向。” 微信视频号才刚刚开始扰乱市场,商业化元年要到2022年才开始。进入短视频领域较晚的视频号也保持了相当的克制,在提升用户体验方面注重稳定。内容生态和商业化。
这反映在数据中。 微信数据显示,过去一年,视频账号使用时长超过朋友圈,视频账号消费时长增长3倍,直播带货销量增长800%,主播总收入增加了447%。 财报显示,视频账号信息流广告需求旺盛等因素推动2022年第四季度社交及其他广告收入增长17%,达到214亿元。
部分数据仍落后于行业水平。 例如,视频账号的广告负载较轻,用户平均花费时间与广告主投放广告的意愿相关,视频账号也低于现有短视频用户。
与之前稳步推进的迭代相比,自从马化腾将视频账号称为“全观众的希望”以来,腾讯及外界都期待视频账号能够加速增长,成为腾讯的收入增长点。
时代周报从多位创作者处了解到,在视频账号数量日益增加、内容逐渐丰富的同时,创作者们也期待视频账号在内容生态逐步完善的基础上,提供更有效的商业化工具,带来收入与成熟短视频平台相当。
时代周报记者采访了多位从其他视频平台拓展出来的创作者。 不少人认可视频账号在吸引粉丝、提升人气方面的作用,但认为视频账号的推荐算法和商业化生态仍需完善。
房地产视频号运营者陈莉(化名)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她从2020年开始运营视频号,已经与广告商有着密切的联系。 与之前已经运营的抖音账号相比,视频账号的流量较低,算法不够准确,反馈一般。 据此,她目前运营的账号尚未单独收到视频账号的投放,仅包含在广告套餐中。 所覆盖的平台之一。 她认为,视频账号的优势除了在朋友圈传播外,还包括能够为公众号引流。 但在整体流量一般的情况下,引流效果并不好,单场直播只能给公众号增加10多个粉丝。
原视频账号运营者张明(化名)也提出了视频账号算法不够准确的问题,称同一视频在其他短视频平台播放时往往能获得稳定的播放量,但视频账号播放量各不相同。 这可能是由于视频帐户的播放音量造成的。 推荐算法与好友推荐相结合,导致算法无法足够清晰地区分受众。 由于无法预测播放量,张明的账号在另一个平台上每周可以收到约7万元的广告,但目前还没有广告商在其上投放视频账号广告。
由于流量增长缓慢,宠物博主刘琴(化名)在加入视频号两年后选择专注于其他平台。 他只是在视频账号页面添加原创表情专辑,并用表情奖励收入。
这些拥有创作经验和创作意愿、对视频号有高度依恋的作者,将是视频号需要以更完善的商业生态争取的群体。
转换视频帐户
视频账号成为“大家的希望”的3个月内,不少创作者认为商业生态并没有发生重大变化。 不过,这3个月内,视频号确实对一些视频号创作者的流量增长和商业变现的困难做出了反应。 情况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
图片来源:涂虫创意
在算法方面,腾讯管理层近日在业绩交流会上表示,公司正在投资新的机器学习基础设施,以提高广告转化率。
在商业化方面,视频号目前有针对中国和台湾的广告对接平台、创作者可以开店的配送中心、直播等创收方式。 今年1月,视频账号开始向商家收取1%至5%的技术服务费。 3月28日,视频号透露了创作分享计划、付费订阅服务等计划。
据张晓超介绍,创作分享计划希望在原有视频下安装新的广告系统。 这种广告不需要长期的线下混合,只需要在线上自动化即可。 作者同意在评论区投放广告后,系统会根据视频内容进行投放。 订阅区来源于在公众号系统中推出订阅功能的想法,这将帮助知识博主建立商业付费订阅体系。 此外,视频号还考虑在公共名片上悬挂产品展示、音频等。
陈莉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抖音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算法,支撑创作者的粉丝池吸引广告商。 相比之下,视频账号的逻辑则完全不同。
这种差异体现在视频号准备推出的新的商业化工具上。 比如推出订阅专区并与公众号挂钩、在公众名片上挂载产品展示等,这些新工具并不是基于推荐算法的逻辑,而是基于视频帐号与其他组件挂钩探索的变现模式。微信。
让视频号流动起来
这种基于视频账号与微信生态内其他应用联动的变现模式,实际上遵循了张小龙设想的视频账号的发展路径。 2021年,张小龙在一次微信公开课中描述,“视频号的ID是基石,它可以承载视频内容、直播、小程序等。” 视频号团队后来用“原子化组件”来形容视频号与微信生态内其他应用的灵活连接。
“我们在设置视频号的时候,经常会从微信团队和产品的角度来谈论能够让这个原子化的组件在整个微信系统中自由流动的能力。” 张晓超表示,用户会在微信的每个角落看到通过原子组件构建的内容生态系统,这体现了底层的抽象能力。 微信希望不断抽象这种能力,发布到视频号微信域中,让更多的作品能够快速触达用户。
在微信生态中,视频账号作为“原子化组件”的流通能力意味着商业潜力。 张晓超举了一个例子。 越来越多的公众号作者发布短视频并使用视频号的直播功能。 这是视频号与微信生态联动的体现。 小程序和视频号之间也有很多联系。
基于微信生态丰富的应用,订阅区、公共名片展示等商业工具的推出,就是商业潜力的释放。 事实上,类似的商业工具还可以继续衍生。
例如,小程序的商业化正在加速。 与视频账号全面打通后,或许可以提高视频账号的商业化天花板。 小程序业务负责人表示,小程序整体GMV已达数万亿。 去年小程序交易规模增长40%,用户月均使用时长也有所增长。
这套补短板、发挥微信生态优势的策略,是张小龙基于对视频号的整体愿景,为现阶段商业化开出的“药方”。 这种不同于推荐算法的商业逻辑,让视频账号走出了与现有短视频平台不同的道路,在算法推荐上避开了竞品的边缘,让创作者不必完全依赖短视频平台带来的广告。算法建议。 收入。
视频账号商业化体系转型正在加速。 接下来短视频世界将如何颠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