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支付”已经成为中国人最熟悉的支付方式。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张卡片,上面有一个二维码,但下面却是一排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微信……最下面是一行小字“本服务由***提供”,公司不详。
这就是移动支付过程中的第四方支付平台,并不被大多数人所熟知。正常的第四方支付平台都是聚合多个支付方的二维码或者通道,帮助商户实现集中收银、一体化计费等功能,这对于商户和用户双方来说原本都是一种便利。
但警方近日透露,一些非法第四方平台通过层层转账洗钱,向涉嫌赌博、诈骗的个人或团伙提供支付服务,并收取高额费用。
第四方支付平台是如何为网站提供支付服务的?第四方支付平台为何面临风险?《IT时报》记者试图还原其中的经过。
1小时开放
近日,《IT时报》记者加入一个汇集各家第四方支付平台的QQ群,群名中有“BC(博彩)”等为避开敏感词而用拼音首字母替换的假名,群屏上充斥着“原生支付宝、微信、PDD个人码农通,多种模式任你选择”、“已接入各大包网平台,欢迎BC(博彩)、SSC(时时彩)、QP(票务)商家咨询洽谈”等各类留言。
记者以寻求博彩网站支付渠道为由,随机咨询了群里部分平台工作人员,大部分平台均表示可以提供端口。流程相当简单,只需要提供手机号、邮箱、网站链接或QQ号,即可在平台开户并接入端口,提交的资料也只需简单审核即可。
“只要你的网站没有大量投诉,没有涉及欺诈,一般是没有问题的,大概15分钟就可以审核完成。”河北一家名为千人支付的第四方平台的工作人员说,BC、QP、SSC都可以,“这些是我们主要承接的。”
资料审核通过后,即可进行技术对接,多位平台工作人员表示,大约一个小时左右就能对接完成。
既然第四方支付平台使用了第三方支付平台端口,那么第三方支付平台是否会对使用端口的商户进行重新审核?
福建一家名为宏景支付的第四方支付平台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保证,审核一定会通过,需要的材料就是邮箱、联系方式、身份证,“我们自己审核,你提供身份证就可以了。”
巨额利润面临风险
不少赌客无法自拔,成为第四方支付平台的一块“肥肉”。
《IT时报》记者随机采访的几家第四方支付平台均表示,“开户免费,赌博网站需要缴纳手续费和提现费用”,收取的手续费一般在3.6%-4.5%之间。
按照4%的手续费比例计算,如果日流水100万元,博彩网站就需要向第四方支付平台支付4万元。不过,这4万元并不全进了第四方支付平台的口袋,有一部分要交给第三方支付平台。“还能赚1万元左右,提现手续费5元/笔,单笔限额1000-1000元。”按照这个比例计算,第四方支付平台能赚到1%左右的稳定手续费。
据记者了解,1%是这些第四方支付平台的平均利润率,费率越高、成交量越大,他们获得的利润就越大。如果一个赌博网站一天交易量是100亿,第四方支付平台的利润就能达到1个亿,这让第四方支付平台根本停不下来。
在此前缙云警方破获的一起网络赌博网站案件中,该网站一个月内累计交易金额达33亿元,与其合作的两家第三方支付平台合计获利2300余万元,而这还只是冰山一角。
39层伪装的“合规”
在第四方支付平台上,有一个词叫“订单成功率”,就是用户在博彩网站上充值的成功率。“如果用户在网站上无法充值,肯定会影响用户感知和网站收入。”成功率和支付渠道端口有关。因此,几乎每个第四方支付平台都会问记者,“你要什么渠道?”
“目前支付宝H5扫码的成功率在70%左右,现在是风控期,过了这个阶段,成功率能达到85%到90%。”千人支付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其他几家第四方支付平台也表示,支付宝无法找到交易来源。对此,支付宝表示,2018年初,支付宝启动“天狼计划”,联动警方、企业等多方对黑灰行业进行源头管控,打击赌博是重点之一。支付宝不断引入新技术加强打击力度,如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手段,从交易金额、交易时间、关系网络、资金聚合等多个维度全面部署监控模型,提高识别准确率。对于识别出的涉赌交易,风控系统会直接拦截,使交易无法进行。
宏景支付在推荐拼多多店铺时称,“赌博网站的充值订单会变成商品,也就是说一次充值相当于一次购物,拼多多是无法扫描到的。”记者发给记者的一段视频显示,在某支付界面,当用户选择支付宝H5支付方式,确认支付后,会跳转到拼多多界面。
对此,拼多多表示,平台对此类行为始终采取零容忍态度,5月份以来已向相关执法部门举报此类线索1186起。7月份以来,平台与支付宝、微信建立系统对接,在收到支付机构的可疑风险提示后,可实现对涉事店铺的实时关闭和处罚。
非法“第四方支付”打着“合法”的幌子,为网络黑灰产业提供“输血”,逃避监管是常见做法。
今年,福建省顺昌县警方破获一起第四方支付平台案,查获银行卡4000余张及大量支付账户。据媒体报道,涉案资金在银行、支付账户间转移,并与其他第四方支付平台挂钩。警方追踪到资金流向上流动通道15条、向下流动通道24条。
夹缝中的非法经营
“虽然市场很大,但这是一个夹缝中生存的行业。”林江(化名)是国内一家第四方支付平台的创始人,早在十年前,他就看中了支付行业,并申请了第三方支付牌照。但自2014年第三方支付牌照暂停发放以来,他的公司始终没能从第四方支付转型为“正规”的第三方支付。
一年前,林江把目光转向了海外。
去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就该案涉案支付及后续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工作发布文件,在《支付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中规定,建立完善的反洗钱内控机制,加强对客户和指定商户的客户身份识别,加强可疑交易检测分析,增强员工反洗钱意识。
易观国际分析师王鹏博认为,第四方支付可以帮助第三方解决线下推广、二维码安装、商户维护等问题,完全合规。但第四方支付只能进行信息传递和分发,资金的结算和分配由持牌机构决定。如果第四方支付触及资金流,为博彩网站提供端口,则属于违规。
而现实情况是,搭建一套第四方支付系统只需要花费30万到50万元,相对于前文提到的巨额利润,几乎没有任何成本压力,因此不少第四方支付公司开始“玩火”。
林江告诉《IT时报》记者,第四方支付相当于第三方支付的代理,但持牌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监管严格,不能参与这种违法业务,所以这种业务都是第四方支付做的。“第三方支付对第四方支付的依赖还是比较大的,可能存在利益输送。”
这一说法也得到了千人支付的证实,“现在审核严格,第三方支付并不直接涉及灰度产品。”
违法成本低、治理措施缺乏有效可能是造成当前乱象的原因。有业内人士表示,应鼓励风控能力强的银行机构和第三方支付机构面向特定商户提供聚合支付服务,创新提高支付效率,增强支付安全。
作者:潘少英
编辑/艾铁梅
图片/IT时报网
来源:IT时报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