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开始在金融领域布局。不仅仅是因为金融业务能给公司直接带来利润,更是因为通过金融服务可以提升原有业务的盈利能力。跨界金融的互联网公司不计其数。
BAT是跨境金融最早的践行者。从余额宝热潮到微信红包兴起,阿里巴巴和腾讯率先将互联网金融服务融入原有业务。蚂蚁金服的诞生打通了阿里巴巴的金融战略产业链,财付通的升级增加了腾讯用户的粘性。百度虽然较晚进入金融业务,但获得了支付牌照。三家互联网巨头在金融领域都硕果累累。
作为出行领域的O2O企业,滴滴出行自然也按捺不住,其长期的“烧钱”策略使其难以维持盈利,利用互联网优势布局金融领域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滴滴制定财务战略的雄心
今年以来,滴滴开始在金融领域陆续出手,主要涉及金融理财、汽车金融等。
2015年5月,滴滴快的旗下一号专车与P2P平台点融网合作,上线“类余额宝”功能,只要一号专车用户的账户余额大于等于500元,点融网就会直接给予一号专车客户1:1等额投资体验金,让用户体验一个月年化14%的理财产品,该产品收益将自动存入用户账户,可随时提取。
2016年1月26日,滴滴出行与招商银行达成战略合作。根据双方合作协议,除了资金服务外,双方合作还包括绑卡服务,即将招商银行的储蓄卡、信用卡设为支付方式之一;联合发行联名卡、借记卡,为持卡人提供出行优惠;招商银行线下营业网点还可为司机提供注册服务;招商银行还为滴滴提供分期购车服务,分期金额根据司机信用报告及滴滴数据综合评估;此外,还包括跨境现金池、跨行现金管理、美元资产管理、汽车贷款等。
2016年3月,滴滴出行在上海自贸区成立全资子公司中富融资租赁(上海)有限公司,股东为其香港子公司快富控股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滴滴出行创始人程维。此举标志着滴滴正式进军汽车金融领域。
2016年6月13日,滴滴获得中国人寿6亿美元投资,双方将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展开合作。滴滴打车首批1.6万辆车辆的保险供应商已选择中国人寿财险,为安全出行提供保障。
支付牌照成为打通金融版图的“最后一公里”
滴滴虽然在金融领域野心勃勃,但迟迟未能拿到支付牌照,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迟迟未能有起色。支付牌照成为滴滴打开金融版图的“最后一公里”,一旦支付业务落地,整个金融产业链自然就能一步步打通。
不过业内人士表示,由于滴滴尚未向外界透露该消息,目前的分析只能是猜测,能否真正推出支付业务还是个未知数。之所以还不明朗,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
首先,滴滴的股东是阿里巴巴和腾讯,这两家公司都有自己的支付业务。阿里巴巴有支付宝,腾讯有微信支付,而这两种支付方式都已经接入滴滴出行。用户有固有的习惯,会优先选择自己日常使用的支付方式来支付车费。如果用滴滴打车还有支付宝和微信的选项,用户一般会选择自己习惯的支付方式,除非滴滴不允许两者接入。
其次,由于央行已明确表示不会重新发放支付牌照,滴滴只能寻求收购第三方支付机构来间接获得支付牌照。目前滴滴尚未披露任何收购计划,因此要看滴滴是否愿意收购第三方支付机构,第三方支付机构是否愿意被收购,双方谈判达成的收购价格是否合适,收购能为公司带来多少利润,是否值得这个价格。
其实金融是所有行业的顶端,滴滴单纯依靠出行的收入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场景使用频繁,每个人一天打车好几次,资金存量非常大。一旦支付业务发展起来,滴滴很可能成为第二个小支付宝、微信支付,因为它有支付场景。
过去,支付是银行最不重视的业务,但现在互联网对其进行了创新和颠覆,银行很难接手。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滴滴能抓住这个机会,率先拿到支付牌照,或许就能撼动出行领域现有的格局。因为所有的互联网金融都是从支付开始,可以存入资金,然后搭建理财平台,申请小贷牌照,成立小贷公司,然后放贷。滴滴可以通过这一系列动作,开拓自己的金融版图。
尤其是滴滴还有大数据的优势,一旦做互联网金融,滴滴就可以在平台上给司机放贷,通过金融给公司带来更多的利润。由于司机的数据都在这个平台上,所以可以通过大数据驱动,根据司机的信用状况、评级星级,放贷金额不同,这样也会提高效率。
结论
滴滴若想打造一家规模庞大的互联网公司,最终的方向还是金融。拿下支付牌照是滴滴打通金融版图的“最后一公里”。至于未来表现,或许值得期待。(来源:蓝鲸TMT 俞琪)
哪家公司办理支付牌照比较好?来帮您!咨询热线
让大家知道
提供第三方支付牌照及征信牌照申请咨询服务、系统平台建设、牌照续展、投资并购服务。
有道支付是国内知名的第三方支付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服务多家支付、征信机构,均已取得牌照。
支持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