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公布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续展情况,监管下支付市场渐成熟

2024-05-30
来源:网络整理

近日,央行正式宣布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续期,支付宝、拉卡拉等27家机构的牌照续期期限为5年,截止日期为2021年5月2日。

值得一提的是,央行在公告中表示,由于部分支付机构存在业务违规严重、业务停滞萎缩或主动申请终止业务种类等情况,本次续办压缩了这些支付机构的业务范围,暂停发放新牌照、增加续办难度成为监管部门重新清理规范支付市场的手段;另一方面,在严监管下过了“生死关”的支付公司则迎来了新的市场机遇。

经过五年监管,支付市场逐渐成熟

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次年,央行正式颁发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许可证,并发放首批27张第三方支付牌照。由此,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合法地位得到国家机构的正式认可,并开始在央行的监管体系下发展。2016年,央行牌照发放五周年之际,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到期。前五年,央行牌照发放从大规模发放到严格准入,再到暂停受理、加大监管。在第三方支付行业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央行对持牌机构的监管和指导也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随着监管日趋严格,已经拥有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企业成为一些未能申请牌照企业的目标,试图通过并购等方式“迂回拿牌”。2012年10月,京东完成对网银在线公司的全资收购;2014年底,万达与快钱签署战略投资协议,万达取得快钱的控股权;2016年初,第三方支付公司吉富瑞通有限公司法人变更为小米CEO雷军,小米通过股权变更持股65%;乐视网也在去年的公告中表示,公司正积极运作,通过资本迅速变现公司独立的第三方支付业务,从而进一步实现“乐视生态圈闭环”;而近日,又有传闻称唯品会将收购浙江贝富科技有限公司。

自2011年央行发放支付牌照以来,共有270家第三方支付公司获得支付牌照,涵盖银行卡收单、预付费、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等业务类型。在第三方支付牌照需求旺盛的同时,支付市场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随着支付规模的增长和业务服务的创新,具有不利影响的风险事件也多次发生。

随着各类风险事件的出现,监管再度加强,此前央行发文征集无证支付机构违规从事支付业务的线索,近期又出台《支付结算违法违规行为举报奖励办法》,并向支付机构发布《非银行支付机构分类评级管理办法》。

第三方支付的牌照类型_第三方支付牌照类型_三方牌照类型支付宝怎么弄

根据《办法》,支付机构将分为5类11个等级。分类评级指标包括监管指标和自律管理指标,监管指标包括客户备付金管理、合规与风险防控、客户权益保护、系统安全、反洗钱措施、可持续发展能力等。若支付机构发生足以导致机构分类评级调整的重大不利变化或异常情况,或重复被评为D类、E类,央行及其分支机构将随时下调其分类评级结果,并采取相应措施,直至撤销第三方支付牌照。

更加严格的监管将重构和优化现有的第三方支付格局,为合法合规、风控稳健、坚持创新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调整幅度过半“量身定制”业务各有不同

在《27家非银机构续期决定》中,记者注意到,27家机构中,15家机构对业务做了一定调整,除增加中国银联商务有限公司业务外,其余机构均做了一定删减;其中,仅有12家机构维持原有许可业务种类和范围。以首批27家机构为例,在日益严格的监管下,未来各批次的牌照续期也将从机构自身的规范经营入手,相应增减第三方支付业务。

拉卡拉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拉卡拉将继续秉持普惠价值观,为用户提供更加全面、丰富的金融服务。”公开数据显示,拉卡拉近年来在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和线下收单市场交易额排名均位居前三,2015年银行卡收单业务全年交易额突破9000亿元,较上年增长300%。目前,拉卡拉平台个人用户超过1亿,企业用户270万,覆盖线上线下、硬件软件等多个渠道。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业务方向的调整,银联商务在本次续牌中增加了手机支付牌照。这也意味着线下支付机构正逐步利用更加多元化的渠道完善自身的支付体系。相信未来5年,随着新牌照的陆续发放,持牌第三方支付机构还会在自身业务上不断做出新的尝试,为行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想象空间。从目前各机构的经营状况来看,以支付业务为主向其他金融业务发力较为普遍。除第三方支付牌照外,不少机构还持有信贷、征信、保理、基金等多张金融牌照,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