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历程
第三方支付是指独立于商家和银行之外,具有一定实力和信誉的独立机构,通过通讯、计算机和信息安全技术建立商家与银行之间的连接,从而实现消费者、金融机构和商家之间的货币支付、现金流转和资金结算。第三方支付实际上是交易过程中买卖双方之间的资金“中间平台”。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交易,买家选定商品后,使用第三方平台提供的账户支付货款,第三方通知卖家货款已到账并发货,买家验货后通知卖家付款,第三方将资金划转到卖家账户。
从其发展历程来看,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自由发展期、强势发展期、审慎发展期、应用成熟期。
第三方支付服务类型
第三方支付按业务类型可分为银行卡收单、网上支付、预付卡发行与受理。其中,银行卡收单是指通过销售点(POS)终端等为银行卡指定商户收取货币资金的行为;网上支付是指基于公用或专用网络在收款人与收款人之间进行货币资金转移的行为;预付卡是通过特定载体和形式发行的以盈利为目的的预付凭证,可用于在特定机构购买商品或服务。
网上支付按照支付终端不同可细分为固定电话支付、互联网支付、手机支付、数字电视支付、货币兑换等,目前最主流的网上支付方式是互联网支付和手机支付。
第三方支付行业盈利模式
从第三方支付收入获取方式来看,主要的盈利模式包括:接入费模式、服务费模式、交易佣金模式以及其他创新收入模式。
第三方支付市场交易规模
据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统计,2016年至2021年非银行支付机构移动支付业务规模保持增长趋势,五年复合增长率达48.37%,但增速有所放缓。2022年非银行支付机构移动支付业务规模五年来首次同比下降,达317.33万亿元,同比下降11.73%。结合历史统计数据和市场趋势,初步统计2023年非银行支付机构移动支付业务规模将略有增长,约为36.8万亿元。
重点企业优势
由于第三方支付公司自身属性的差异、对行业的理解深度、自身资源积累的程度、经营方式和思路的差异,其在各自行业的发展和布局模式逐渐出现分化。基于自身实力和所获取资源的差异,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发展路径呈现两个极化方向:一是纵深的垂直发展方向,一是横向的一体化平台发展方向。在不同的时间段,第三方支付公司也会从并购扩张的一体化向垂直化发展,在垂直化发展的过程中,随着资源和能力的获取,逐渐走向一体化。
国内典型的第三方支付公司有支付宝、财付通、银联电子支付、快钱、拉卡拉、京东支付、一钱包等,这些典型的运营商都有不同的背景和独特的优势。
关于此行业的更多研究分析,请参阅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移动支付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行业大数据、行业研究报告、行业规划、园区规划、行业招商、产业地图、智慧招商系统、行业现状认证、IPO咨询/募资可行性研究、IPO工作底稿咨询等解决方案。若要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报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文内容,需取得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正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