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微信整改小程序虚拟支付环节以来,iOS 端的虚拟支付受到了严重影响。基于此,本文针对在线教育场景下用户使用小程序遇到的问题,尝试梳理符合规则的产品优化方案。
1. 限制背景
2018年5月,微信官方发布《关于整改含有未发布内容的小程序(虚拟支付)的通知》,其中指出:
根据微信小程序平台运营规定,除小游戏类目安卓内购功能外,小程序暂不支持虚拟支付,请开发者对目前小程序中含有虚拟支付的内容或服务进行排查整改,如5月8日前未完成整改,平台将对该账号屏蔽iOS系统的支付接口调用。
2018年8月10日,微信再次发布《关于整改小程序虚拟支付内容及服务的公告》,其中指出:
根据微信小程序平台运行规范,开发者在iOS系统上提供的虚拟物品不得显示任何购买或支付功能、页面、按钮,甚至无法使用;亦不能指向外部网站或应用实现支付功能。
这一规定意味着,此前通过客服留言购买二维码支付等外部支付渠道等替代解决方案不再有效。
官方对小程序虚拟支付功能的说法一直在变化。
小程序刚上线时,官方规定微信小程序的服务范围不能超出小程序平台的品类库,例如游戏、虚拟物品购买功能等都还未开放。
2017年10月,随着知乎直播上线虚拟支付功能,一股知识付费、红包小程序风潮很快兴起,被视为购买虚拟商品的“灰色支持”。
后来,随着小游戏的爆发,大量开发者涌入小程序生态,小程序虚拟支付问题和苹果IAP机制(应用内购买)的冲突更加凸显,因此iOS对虚拟支付的限制是意料之中且不可避免的。
对于此次整改限制究竟是出于支付场景的博弈,还是苹果式的契约精神,本文不做评判。
由于笔者从事的行业为互联网教育行业,而互联网的课程销售、知识付费又是受此限制的重灾区,因此本文更侧重分析现有的限制措施在在线教育场景下对用户小程序体验造成了哪些问题,并尝试梳理出符合规则的产品优化方案。
2. 810限制导致的用户体验问题
什么是虚拟支付?
虚拟支付是指购买非实物商品,例如游戏道具、VIP会员、虚拟货币充值、在线课程、在线音视频等虚拟产品。
对于在线教育而言,由于课程是销售的主体,与课程销售相关的采购、营销促销(限时抢购、砍价等)产生了一系列由虚拟支付衍生的问题。
按照810整改方案,官方不违规的用户路径如下:
1、如果不向iOS用户展示购买按钮,用户将不知道如何进行下一步,只能退出课程,导致购买转化率为0。
同时,如果仅针对iOS用户区分按钮显示与否,会导致课程描述编辑时受到限制,影响文案的吸引力,还可能影响用户的购买转化率;
2.如果向iOS用户展示购买按钮,用户有意购买课程,但是被告知不支持支付,则用户需要了解如何通过其他方式获取课程。
如果找不到获取渠道,用户就会流失,即使通过一定的渠道获取到,整个流程也会变长,导致购买转化率下降。
这除了给iOS用户带来不便之外,也增加了小程序课程运营者的工作量。
1.编辑课程描述费用:
不允许出现支付、购买、获取VIP、开通会员、价格、iOS限制、苹果系统限制等购买相关词语;不允许出现扫描二维码获取等引导性词语。
2.需要在社区或者私信中向iOS用户解释为什么无法购买课程,或者还有哪些其他方式可以获得课程。
3、如果还需要操作砍价、限时抢购等活动的话,需要在各类促销口号上做一些标注。
3.产品优化方案
从2018年的终端数据来看,iOS系统占比大约为20%,而对于在线教育行业来说,这个比例会大于20%。
在考虑到这部分用户的体验时,部分小程序会直接抛弃这20%的用户体验,完全效仿微信官方的做法,直接在页面隐藏支付入口/或提示不支持购买、点击后没有下一步提示,比如知乎、知识星球、腾讯课堂等。
一些小程序也从主教学场景定位为导流入口,取消了支付入口,支持试听、查看课本等功能,更多课程引导学生关注公众号或下载获取等APP。
那么如果你想优化小程序内的购买体验,你还可以尝试什么呢?
1. 更改销售实体(虚拟支付转为实物支付)
这个计划通常有买书送课、购买线下实体课程(有线下门店)、购买实物教学光碟/练习题等形式,当然也有一些更轻量的转型模式。
小大卡最初希望通过统一使用小大卡明信片来解决虚拟支付问题,甚至在页面标题打上“买明信片进圈”的标语;但截至6月29日,基于小程序体验,小大卡已取消此计划,点击注册弹窗会提示“因相关规定,iOS功能暂时无法使用”。
而具体取消的原因,是该计划是否还在限制范围内,或者是否没有带来实际购买率的提高,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当然,小大卡在页面还是提供了一些绕弯子的救国方法,可以联系圈主咨询或者在分发时复制付费链接去H5支付。
2.费用调整为免费
部分小程序以牺牲收入来换取用户流量,通过结合分享、转发、签到、会员注册等其他功能可获得课程。
虽然课程收入减少了,但可以增加用户粘性,减少引流成本,对于一些以广告收入为主的小程序来说,这可谓是因祸得福。
比如喜马拉雅虽然去掉了付费入口,但是还是有办法通过星星来解锁高级课程,星星可以通过分享、邀请好友、签到等方式获得。
比如彩票助手此前有“付费解锁”的玩法,现在则免费使用,不过用户量的激增也让小程序更受广告主的青睐。
3.H5支付
后台生成课程H5链接,管理员转发给学员或者放在相应入口,完成支付后跳转小程序,这是鲸鱼签到目前采用的模式。
部分小程序还会标注用户的支付状态,并在提交支付订单后通过关联公众号向用户推送支付提醒。但这种方式需要用户提前关注服务号,提交支付订单后再通过服务号通知回调支付,在规则上似乎存在风险。
小哒哒通过分发入口将H5链接嵌入到小程序中,释放了部分流程中的人工沟通成本。目前微信对于这种小程序跳转还处于默许阶段,还需拭目以待。
4.区分终端系统角色并单独显示(和iOS)
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改变按钮,为用户展示正常的支付按钮和logo,使用一些针对iOS用户的通用文案,同时使用弹窗来提醒其他操作指令,比如获取下载APP的指导。
但单纯通过按钮进行区分,描述中的一些限制也会降低用户的购买转化率,让课程描述无法有效激发用户的付费意愿(如上文所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鲸鱼打卡小程序在iOS上制定了两套差异化展示的课程介绍页设置,让展示给用户的介绍页面能够更好的展示你想要传达的内容。
还有一些小程序将敏感词的描述做成字段(比如购买说明等),并在iOS上隐藏这些字段。
5. iOS支付开关后端控制通过审核
为了不破坏购买过程中C端用户体验,这是一个极其危险和冒险的做法,如果被举报或者支付量达到微信设定的风险阈值,小程序就会被封禁。部分小程序为了达到活动效果,会在活动期间暂时解除iOS支付限制,但一般来说,这种冒险的做法并不推荐。
四、总结
最后,希望小程序生态中关于虚拟支付的官方通知能更加友好,也希望互联网教育行业的老师和技术开发者们能够远离脱发,拥有更加灵活好用的教育工具,助力教育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