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ID:)
大家好,我是每日优鲜首席增长官杨宇杰,今天很高兴能和朋友们分享我对增长的看法。
在加入每日优鲜之前,我曾负责多家国内外公司的增长:
在我加入每日优鲜三个月后,每日优鲜小程序的周活跃用户增长了4倍左右,APP的周活跃用户也在春节后出现了明显反弹。这些快速的变化得益于多年实战后总结出来的一些增长方法论,也得益于用户的需求和市场的一些大机会。
希望通过这次分享,和在增长一线工作的朋友们一起探讨增长的方法论,帮助大家更深层次地理解什么是增长,如何磨练增长的技能和武器,让增长赋能团队、赋能企业的业务。
1. 理解增长
首先,让我们讨论一下什么是增长以及为什么每个人都在谈论它。
成长其实就是不断认识变化、应对变化的过程。
人文、科技、社会环境等等,一切都在时刻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便,但也会给企业带来很多机会。学会如何应对这些变化其实就是成长的机会。比如代际更替带来很多新需求,技术变革带来很多新可能,宏观环境的变化也带来各方面的机会。
增长还意味着扩大企业的长度、宽度和高度。
“长度”是指市场边际,比如你服务了多少用户;“宽度”是指你整个业务的效率,比如用户留存、用户使用频率、ARPU(Per User)、用户在线时长、口袋深度等等,每个公司都是不一样的;“高度”是指业务创新,能不能挖掘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围绕核心竞争力不断创造出更多的业态、更多的可能性。
其次,我觉得大家之所以讲增长,主要是因为增长变得困难了。
一方面,用户、技术、平台环境变化的速度越来越快,一些旧的方法很快就会失效;另一方面,企业在经济放缓的阶段对增长的需求更加强烈,市场竞争也愈发激烈,所以大家都有一种“增长焦虑”。
另外,说到增长,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怎么买流量、怎么投放广告、怎么拉新客等等非常具体的执行思路。但是环境总是在变化的,如果只注重执行方法,我觉得很难实现长期的增长。所以需要总结方法论,找到一些可以复制的方法,不断给公司带来增长机会。
然而我认为,比成长方法更重要的是成长心态。
什么是增长思维?我觉得就是充分理解一个企业的商业模式,比如成本结构、战略生死点,能够找到当前企业阶段性的主要增长因素。我们来讨论一下三大因素,或者说三个轴线。
2. 第一步:市场扩张
如何拓展市场可以分解为两件事:
一个叫渠道深度,就是如何通过现有的获客渠道,更好的提高引流新客的效率;第二个是渠道拓展,就是我们在利用现有渠道的同时,如何去寻找未来新增流量的红利,从而重构我们的流量结构,保证我们的新客获取是可持续的。
1. 渠道深度
市场拓展的核心也就是渠道的纵深,必须抓住人、料、场景三要素,即精准细分人群,不同人用不同料,场景与用户习惯、喜好、需求相匹配,提高最终的流量转化率。
举个简单的例子,现在购买流量的成本越来越高,对广告的ROI要求也越来越高,前段时间我们在每日优鲜的广告上做了一些动作,一个月内广告的ROI翻了一番,我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在人群方面,我们利用广告技术,制作了更精准的人群画像,选出了一批可能对生鲜最热衷的目标用户,最终我们塑造的画像是25-40岁之间的女性,她们可能经常使用一些美食菜谱APP,然后我们针对这些用户进行了非常精准的广告投放。
素材方面,我们会继续以极低的价格推出水果蔬菜等热门产品,也会在抖音上投放美食和菜谱视频,我们会继续对这些素材进行A/B测试,找到用户反馈最好的素材,然后加大对这些素材的投入和广告计划。
在场景方面,我们将很多落地场景从APP下载转移到小程序直接购买,并在小程序上打造了“首单一元红包”场景,大大提升了APP场景和小程序场景中从流量渠道购买的用户流量转化率。
2. 渠道拓展
渠道拓展最重要的是重构你的流量结构。
每一个流量平台都会经历它的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我们希望在一个渠道的春天去布局,获取流量红利,夏天加大投入,秋天做最后一波收割,冬天放弃这个渠道,同时我们也希望这整个过程有第二曲线、第三曲线。
目前市场上的流量渠道基本分为以下几类:
这些都可能成为流量入口。比如我最近了解到小程序的推广,有大学生两天就做了一个小程序,快速上手,DAU做到了100万。所以,一定要根据业务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场景和能力的流量入口。
以每日优鲜为例,每日优鲜APP的下载和使用是最大的流量入口,但小程序近两年是一个巨大的风口,据说今年可能累计产生近1万亿的零售GMV(网站交易金额)。所以即使小程序已经很火爆,我们认为现在还处于春夏季节的阶段,所以我们采取了几个动作来重构我们的新客流量结构,包括每日DAU的流量结构。
比如我们专门为小程序精选商品,推出小程序专属优惠,围绕小程序打造存零钱、下单、提现、分享仙币等社交裂变,很快小程序流量就占到了我们日活DAU的一半以上,现在相比四个月前,流量增长了四倍。
小程序不是传统渠道,我们需要花很多时间去思考:市场上这个渠道上还有哪些用户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如何打造符合用户兴趣、可以裂变、可以熟人分享的场景?有没有围绕这些场景已经打造出来的流量渠道?如果有,我们会继续培育和运营,如果没有,我们就会去创造。
比如小程序刚上线的时候,是不支持普通二维码扫描的,当时我在摩拜单车负责产品和增长,就找到微信开平的负责人,和小程序团队一起开发了这个小程序,支持普通二维码扫描功能。
这个功能完成之后,有一段时间摩拜的流量占到了整个小程序的80%,随后很快其他开发者也蜂拥而入,现在小程序已经成为了一个流量非常大的入口。
3. 第二招:提高业务效率
第二招,我认为就是提高企业效率,也就是开源节流。
1. 开源
开源就是要在现有流量的基础上产生更多的效益。
首先你需要确认你负责的业务或企业的商业模式。比如作为一家电商公司, 的北极星目标是实际收入,等于:
日流量×转化率×每笔流量产生的ARPU
围绕实际收款建立了模型之后,我们接下来思考的是如何在这个快速增长的时期提高每日访问量,如何提高整个交易过程中的转化率,如何提高我们平台上每个用户实际支付的收款费用。
每日优鲜通过算法对品类进行了重新管理,具体做法是:增加水果蔬菜等热门生鲜产品的曝光度,然后我们实施智能定价和智能补贴,帮助用户养成经常在每日优鲜购买生鲜食材的习惯,从而提高用户复购率和转化率;同时,我们还通过将用户与更高价值的产品搭配,比如饺子用的醋、鱼用的调味品等,来提高用户的ARPU值。
对于专业从事商品流通的零售公司来说,会员制是一种很好的锁定方式,可以增加用户对平台的忠诚度,让用户把更多的预算和资金投入到平台,所以我们在会员制上也投入了很多精力。
2. 节流
削减成本还需要考虑公司的商业模式,比如每日优鲜、摩拜、Uber都是供需关系强的商业模式,所以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更好地匹配供需。
在这样的模式下要想省钱,我们需要考虑如何平衡供需,如何提高补贴的效率,还要思考我们的商业模式是基于网络效应,还是规模经济,还是范围经济,因为在不同的经济模式下补贴的ROI是不一样的,还有补贴对这个业务的长期影响也是不一样的。
就拿摩拜单车来说吧,摩拜单车本质上是一个资产管理公司,它赚钱的不是押金,而是人们使用单车产生的持续经济效益,它赚的是一分钱一分货。
摩拜单车其实是“规模经济”的商业模式,运营成本并没有随着单车数量的增加而下降,反而会导致单车的利用效率下降,并不一定会为用户创造更多价值,因此不具备网络效应。
所以补贴单车最重要的就是这个资产的周转率,我们要把很多的补贴放在如何提高每辆单车资产的周转率上,最大的因素就是地理围栏内的单车密度和订单密度,以及如何提高维修工、搬运工在维修单车的过程中的效率。
最后我们把补贴和红包车的场景结合起来,就是我们给一个普通用户补贴,让他骑需要调度的单车到我们指定的地理围栏内,从中获得一定的补贴。这就相当于把单车调度的问题外包给了用户。
4.第三招:业务创新
我觉得业务创新是增长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最难的一个环节。业务创新其实就是找到公司增长的第二条曲线。这里没有太多的技巧,我只能分享一些我的想法。
为什么业务增长需要创新?
原因在于创新可以不断提升一个公司的竞争壁垒,创新的品类可以满足更多的用户需求,加深品牌与更多用户的交易关系,同时很多创新可以摊销你的基础设施成本,提高你的运营效率。
虽然商业创新没有固定的规律,但是有以下几个主要的影响因素:
这里有一些例子。
大家都知道Uber在海外有外卖业务,而且外卖业务的增速现在已经超过了传统的出租车业务。但大家可能不知道,Uber的外卖业务在一开始只是一个实验。
当时纽约的城市经理想通过Uber外卖做一些营销活动,就做了一个很简单的功能上线了,后来发现很多用户对这个功能需求非常强烈,美国还没有美团外卖、饿了么这样的公司,所以Uber外卖一下子就火了起来。
去年,每日优鲜还独立孵化了一家名为“每日淘”的公司,主要利用每日优鲜的生鲜供应链,通过社交裂变,为三至五线城市用户提供生鲜服务。去年上线后,5至6个月业绩增长80倍。负责这一业务的团队也完全独立于主营业务。
最近每日优鲜也尝试了咖啡外送,把我们的很多中转仓重新利用起来,利用它们来分摊很多中转仓的成本,提高运营效率。通过分摊中转仓的成本,可以让整个生鲜产品的价格更便宜,省下来的钱最终还是会返还给用户的。所以用户非常喜欢这种价格实惠的产品和送货上门的服务。
五、结论
最后我简单总结一下,听完今天的分享,大家可以总结出三句话:
1. 成长是一种心态
熟能生巧,思维构建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方法很难通过快速学习掌握,需要在不同的行业和场景中应用和磨练。
2. 增长需要不断创新以应对变化和机遇
增长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公式,没有人能只靠书本上的知识就能实现增长,在应用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自己做很多微创新,才能不断给自己的企业和产品带来增长。
3. 增长没有捷径
经常做增长的人,需要面对很多“硬伤和长期困扰”的问题。很多人在讨论、研究“增长黑客”,以为其中有神奇的法宝,有很多捷径。但说实话,我不认为增长有捷径。因为增长的核心永远是面对最难、最长期困扰的问题,解决阻碍我们为用户提供更好服务、更多价值的问题,所以最终我们还是要回归事物的本质。
比如每日优鲜的首要任务就是解决增长问题,本质上就是如何让产品更新鲜、配送更快、更便宜,这些事情没有捷径可走。
但是不要灰心。最后我再送大家一句话:增长的机会总是有的。现在我们有增长焦虑,可能是因为担心以后不会再有增长,未来每一年都会更难,但我不这么认为。我们看到很多C端产品都在不断迭代,迭代背后最大的驱动力其实是代际更替。
也就是说,人会不断老去、生病、死亡,如果市场上有购买力的人群在18岁到65岁这个年龄段,那么每年都会有人离开和进入这个年龄段,所以市场每年都会有未被满足的需求,每年都会出现很多新的增长点、新的增长机会、创业机会、商业创新机会。
我们要相信,做对的事,就会有对的结果。成长无止境,旅途就是收获。
谢谢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