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力金融 23.79 亿收购海科融通,两家前科丰富的公司联姻

2024-06-01
来源:网络整理

文 | AI财经社 李玲

杨淑芳 主编

在许多公司中,你不会找到两家如此兼容的公司。这两家公司都有着丰富的成功历史,这一事实使得这次联姻看起来是天作之合。

12月26日,上市公司太阳城金融连发10份文件,确认自2016年4月开始的重组工作完成。太阳城金融以23.79亿元收购海淀科技等107名股东持有的海科融通100%股份,全部以现金支付。这意味着收购完成后,海科融通将成为太阳城金融的全资子公司。

新利财务《第七届监事会第七次会议决议公告》披露,本次交易价格为57.55万元,并约定标的支付分三期现金支付,12个月内完成资产交割。

这个价格是当前许可证交易的最高价格。

有意思的是,这两家公司都有不少“前科”,融创金融此前9月因业绩造假被证监会处罚,投资者对融创金融的索赔也随之提起;融创集团“新儿媳”海科融通也经常出现在央行发布的罚单名单上。

屡遭调查的新郎

2015年之前,新利金融的主营业务是金融和水泥。2016年,开启转型的新利金融剥离了所有水泥相关业务和资产,并将证券名称由“朝东股份”变更为“新利金融”。目前,新利金融的业务主要包括小额贷款、融资担保、典当、融资租赁、P2P网贷等。

海科融通主营第三方支付业务,2011年获得央行颁发的《支付业务许可证》,拥有全国性银行卡收单业务资质,因此新利金融收购海科融通目的明显,就是成为自己的第三方支付渠道。

然而,这次收购并不是那么容易。

2016年3月底,融创金融因重大事项发布停牌公告,并于4月初停牌。同年10月底,融创金融公告称,拟收购海科融通100%股权,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共计支付23.8亿元。其中,以股份支付18.1亿元,以现金支付5.7亿元。

而原定的计划却因今年3月安徽证监局的一份《调查通知书》而中断,因涉嫌违反《证券法》相关规定,安徽证监局决定对新利金融立案调查。

安徽证监局公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30日,信利财务旗下子公司安徽德润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业务中多处公司应收融资租赁款均已逾期,但德润金融未按照公司坏账准备政策计提坏账准备,导致信利财务2016年半年报出现错误,并被责令改正。根据相关规定,信利财务重组审核也被迫中止。

问题远不止于此,继3月底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后,新利金融在2016年9月又收到了安徽证监局发来的《行政处罚预先告知书》。

《行政处罚预告》显示,信利财务2015年年报虚增营业收入3552.33万元、利润6574.83万元。此外,信利财务隐瞒关联交易、未按规定履行重大诉讼信息披露义务、2015年重大资产报告信息披露不准确等,违反了《证券法》多项规定,被安徽证监局予以警告,并处以罚款60万元。

有不良记录的新儿媳

今年12月,一度被迫叫停的收购又被提上日程,新利财务宣布停牌,继续收购海科融通重大资产重组。

这距离海科融通被央行处罚仅过去数日,因检查“不达标”,海科融通在西藏的支付业务资格被撤销。这已是海科融通第五次受到央行处罚,2014年至2016年,海科融通几乎每年都会收到央行的罚款或被责令整改。

2014年3月,因海科融通山东分公司涉案24家商户存在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勒令海科融通在全国范围内暂停发展新商户,并进行整改;2014年7月,因山东分公司存在违法事实,海科融通被中国人民银行罚款12万元;2015年9月,山东分公司再次违反规定,海科融通被警告,罚款10万元;2016年8月,海科融通被罚款6万元;2017年9月,海科融通湖南分公司被警告,罚款3万元。

此外,海科融通还收到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的《现场调查通知》,调查举报称海科融通涉嫌违规开展网络支付业务、违规为P2P网贷商户开展资金托管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新利金融并非唯一一家觊觎上海科融通牌照的公司,在新利金融之前,永达集团也曾发布收购海科融通的计划。

2015年9月,永达集团发布《筹划重大资产重组停牌公告》,拟收购海科融通,根据其公布的重组预案,永达集团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海科融通100%股权,交易对价为29.69亿元。

但仅仅十个月后,收购就失败了。永达集团公告称,原因是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面临监管政策的重大不确定性,未来监管政策的变化将对行业造成重大影响。

一年时间,从永达集团到新利金融,从29.69亿元到23.78亿元,海科融通身家缩水近6亿元。合理的猜测是,这与海科融通业务发展屡屡违规、频频收到罚款息息相关。

【更多报道请关注AI财经微信公众号(ID:)及官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