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5796字。预计阅读时间:13分钟
2017年1月9日零点,首批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线。至今,微信小程序市场已经发展一年有余。2018年7月,据微信公开课数据显示,微信小程序上线数量超过100万个,小程序开发者超过150万个,第三方平台超过5000家,平均每个用户每天打开小程序4次。
这个数据很惊人,为什么呢?苹果App在2017年底总共有210万个应用,2017年新增了75万个应用;商店应用数量360万个,2017年上线150万个应用。微信小程序上线才一年半,但应用数量已经达到苹果的一半、谷歌的三分之一,而苹果App和Play已经发展了10年。
微信小程序正以不可阻挡的力量席卷各行各业,文化产业也不例外。
小程序在文化产业的应用现状
笔者将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展现目前文化产业小程序在数量、类型、时间、排名、盈利模式、获客渠道等方面的现状。
微信小程序一直践行着去中心化的理念,没有中心化的入口,也从来没有详细的数据,与文化产业相关的小程序具体数量只能估算,无法准确统计。
据小程序研究机构阿拉丁发布的《2018年上半年小程序生态白皮书》显示,2018年上半年,文化产业相关小程序C端访问量占比为:游戏34.6%、摄影6.5%、内容资讯3.5%、视频2.8%,合计占比47.4%。
按照2018年7月微信公布的100万个小程序数量计算,可以推断文化产业小程序数量约为47万个。
目前小程序已全面覆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艺术、动漫、游戏等文化产业各个领域。
大梦想小程序商店()中,分类为娱乐类的小程序数量为995个。
子类别包括FM/电台、表情、动漫、视频、图片、小说、美术、音乐、游戏、有声读物信息等,具体分配比例如下:
更直观的图表:
可以看出,游戏是文化类小程序的绝对主力。小游戏于2017年12月28日正式上线,比其他类型的上线晚了整整一年。小游戏发布后不久就展现出了超强的爆发力,不仅是文化行业的主导类型,更是整个小程序市场的主导类型。
小程序推出后,众多自媒体纷纷效仿,根据《2017自媒体小程序行业白皮书》调查显示,72.5%的新媒体和自媒体运营者已经拥有或正在打造自己的小程序,大量内容资讯类小程序由此诞生。
自媒体从订阅号转向小程序,是因为小程序的推送次数更多,同时又怕错过小程序前期收益,降低用户获取成本。
其他文化类小程序还包括视频、音乐、小说等,符合网民网络文化消费需求。
2017年8月至12月上线小程序445个,2018年1月至9月上线小程序550个。2017年小程序刚上线时功能非常有限,很多文化机构还在观望中。2018年小程序上线了很多重大功能,尤其是小游戏,激发了游戏公司的热情,带动了文化小程序数量的激增。
根据阿拉丁数据,2018/09/17 至 2018/09/23 期间,排名前50的小程序类型及数量如下:
其中游戏类占比32%,内容资讯类占比8%,照片摄影类占比6%,视频类占比4%。综合来看,文化类小程序占据榜单的50%,文化娱乐类小程序更是占比过半,说明微信小程序用户的主要使用目的还是休闲娱乐。
目前文化小程序的赚钱方式主要有四种:
1. 游戏
小游戏为开发者创造收益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内购道具、小游戏广告。
小游戏开发者的游戏道具购买收入=游戏道具购买总收入-腾讯渠道技术服务费-腾讯依法代扣代缴的税款(如有)。其中,腾讯渠道技术服务费为游戏道具购买总收入的40%。
不过,为了扶持小游戏开发者,2018年腾讯将不再收取50万以内的内购渠道技术服务费。
举例来说,如果月游戏流水为100万,小游戏开发者的收益为:50万+(100-50)*60%=80万。
据统计,截至2018年3月,微信小游戏玩家规模已达4.5亿。据媒体报道,《海盗来了》4月底日流水突破200万元。小游戏已成为小程序主要盈利模式之一。
2. 广告
2018年8月1日至12月31日,小程序(含小游戏)流量主广告收益分成比例如下:
每日广告收入在100万元(含)以上的部分,开发者可获得50%的分成;
每日广告收入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开发者可获得30%的分成。
例如:小程序每日广告收入为150万元,则开发者收益=100万元*50%+50万元*30%=65万元(税前)
不过小游戏开发者可以同时接入广告和激励视频广告,非小游戏的小程序开发者目前仅支持接入广告。
3. 付费内容
目前主要包括小说、漫画的订阅付费和知识付费,除了在订阅号上接受微信广告、软文广告外,不少公众号大V也开始在小程序上大规模尝试知识付费。
新世界读书会小程序汇聚了姚谦的张爱玲、马伯庸珍藏书单、新世界营销课、职场课等,Get小程序涵盖了职场、能力提升、生活、亲子、文化、视野等多个领域的音频课程。
4.电子商务
通过小程序低成本获客,然后引导客户到店铺通过微信支付进行支付也是文化小程序的变现方式之一。
新时相已上线小程序:新时相小店,销售的产品有:青春版红楼梦、活力读书笔记本、毛姆文集、极简健康课程实体礼品卡等。
咪蒙矩阵号之一“非主流妹妹”通过小程序“非主流种草堂”尝试电商业务,小程序商城包含护肤、美妆、生活、零食、配饰等多个品类商品,6月1日上线5天销量突破100万,订单量5587笔,客单价最高达1000万元。
主流的获客渠道无非就是分享、快捷入口、公众号、二维码、跳转等入口。
然而,对于不同的文化子类别而言,却存在着差异。
内容资讯类小程序主要依靠公众号进行引流。阿拉丁小程序统计平台显示,2018年上半年,公众号在小程序内容资讯类用户场景分布中排名第一,占比52.2%。这主要是因为头部的内容资讯类小程序大多孵化自公众号。为了给小程序引流,公众号热门文章中的小程序卡片或者公众号菜单选项中都有小程序跳转链接,因此大量内容资讯类小程序的访问量来自公众号。
小游戏主要依靠分享,游戏玩家在微信群里分享小游戏,从而引发游戏的传播。
文化小程序快速发展的原因
文化类小程序之所以成为小程序的主体类型并快速增长,一方面是因为小程序本身的规模迅速扩大,另一方面是因为文化产业非常符合小程序的特性,适合转型做小程序。
文化产业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其主要的表现形式是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载体,这些内容非常容易数字化,因此也很容易转移到线上的微信系统上。
此外,相较于物质需求,人们的精神需求更加个性化,文化产品的长尾市场更大,意味着有大量的小众需求需要满足。头部APP只能满足大众需求,而小程序门槛低、产出快,可以产出大量满足小众需求的长尾内容。
移动应用市场中,应用数量达数以百万计,但大多数应用的打开率很低。移动用户正向微信等超级应用集中。对于用户来说,下载安装一个新应用非常麻烦,尤其是偶尔使用某个应用的单一功能时。
对于App开发者来说,App开发成本高,开发周期长,获客成本高,需要投入很多,但竞争激烈,收益可能不是很高。相比App,小程序的开发成本和获客成本明显低得多,值得尝试。
当然,小程序的大部分功能在H5中也能实现,H5不需要下载安装,但是H5的用户体验不如小程序,加载速度也比较慢,更重要的是H5的社交分享效果不如小程序,不能最大化利用微信庞大的流量。
小程序无需安装、注册、登录,用完即走,还可基于微信进行社交裂变,因此可以替代大部分H5和相当一部分长尾低频APP。
文化小程序创新案例
在众多的小程序中,不乏出色的创新者。
微信小游戏上线后,涌现出不少现象级小游戏,《海盗来了》就是一个典型,《海盗来了》DAU(日活跃用户)超过1500万,日流水峰值达200万,从2018年5月至今,《海盗来了》一直稳居阿拉丁指数小游戏榜单前列。
《海盗来了》玩法:游戏中玩家扮演一名海盗船长,通过消耗能量来旋转转轮(1个能量点可获得1次旋转机会),旋转转轮所获得的金币可用于沿航行路线建造岛屿。建造岛屿很简单,就是消耗金币将每个岛屿对应的5个属性:建筑、帆船、吉祥物、传统建筑、建筑建造到最高等级,即可完成岛屿建造。当玩家在转轮上抽到“攻击”时,可以选择要攻击的目标,这个目标可以是游戏中的好友,也可以是偷走你金币的“敌人”。
所以这个小游戏就是典型的轮盘抽奖+偷菜的套路,没什么新鲜感。
新颖之处在于《海盗来了》借助微信平台创新社交玩法。游戏中玩家可以互相添加为好友,进行私聊;还设有聊天室“世界”,玩家可以在这里交换道具、聊天、完成多人任务等。此外,还有推荐按钮,玩家可以将游戏分享给微信好友、微信群,形成基于微信社交链的爆红传播。
以下是近一周小游戏的排行,同样值得关注。
新华社旗下“新华社微阅读”小程序于2017年1月9日上线,是首个新闻类微信小程序。新华社打造小程序的目的是形成全媒体,覆盖更多用户。目前,“新华社微阅读”用户数已突破400万。
“新华社微读”共设首页、现场、图文、记者四个版块,“首页”上的新闻以图文、视频、音频等形式呈现,实现多元化的阅读体验。在“图文”中,你可以欣赏到精美的图片和简短精炼的文字,还可以在文章底部留言;在“现场”版块,你可以观看记者的现场直播,并以弹幕形式留言;在“记者”中,你可以为新华社记者的精彩报道点赞,给你喜欢的记者送上鲜花。
首页、站内分享到朋友圈、好友等功能,可通过社交裂变获取新用户;图片、记者等功能让用户通过弹幕、点赞等方式参与,增加用户粘性。
与新华社App相比,“新华社微读”设计简洁,功能清晰,删除了财经、政务、体育等二级频道,新增图片、记者两个栏目。新闻内容以“一句文字+图片”“少量文字+直播视频+互动”“图片+一句介绍+音频”等形式呈现,整体体现出轻量化的特点。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主任陈开星说:“我们不希望‘新华社微读’成为打发时间的内容频道,我们更愿意为公众提供有价值、有营养的新闻信息。这里的内容大部分都是新华社保质保量生产,用户看完‘饱’了就会离开,这也符合小程序的风格。但因为‘味道’不错,他们明天还会再来。”
二更视频是国内最具影响力、规模最大的原创短视频内容平台,拥有自己的网站和公众号,没有APP,视频分发主要依托腾讯视频、优酷、爱奇艺等视频平台。
目前,二更视频内容涵盖文化、娱乐、生活、财经四大板块,20余个子栏目,累计访问用户量已达200多万。
每条视频底部都有分享按钮,可将视频分享给好友、分享到朋友圈、生成海报,通过微信好友分享、微信订阅号等渠道,用户可以快速观看和传播短视频。
是一款超级简单的应用。在这个应用中,用户可以设置一段文字,然后在手机屏幕上不断滚动。
这个是干什么用的?手持弹幕目前主要用来给明星加油。比如当粉丝在看明星演唱会,进场前没有准备一些小标题牌或者横幅的时候,可以用这个小程序打出几个字:“XX,加油!”然后举起手机给明星加油。
可别小看这个极其简单的小程序,掌上弹幕累计用户量已突破2100万,活跃用户次日留存率18%-25%,平均每天新增用户数万,连续多年稳居阿拉丁小程序工具榜前十。
文化小程序未来发展趋势
文化小程序未来有哪些发展方向和趋势?
据阿拉丁小程序统计平台显示,小程序日活跃用户数已达2.8亿,预计2018年底将达到4亿,这意味着巨大的流量红利。
此外,微信小程序也在不断开发更多的入口场景,完善功能。
与此同时,微信小程序生态服务不断完善,微信小程序模板、外包开发、数据统计、营销推广、媒体、投资机构等不断增加,开发小程序的门槛越来越低,相关服务也越来越齐全。
因此小程序良好的体验、极低的门槛、大大降低的获客成本将会吸引更多的文化机构开发小程序。
2017年,游戏仅占应用下载量的31%,但用户付费却高达75%。苹果刚刚发布iOS 11,对应用进行了重大改变,将游戏与应用分开呈现,并突出游戏内容,以吸引玩家注意力,提高付费游戏的下载转化率。
可见,游戏行业是应用市场的绝对主力,前景无限。
同样,在微信小程序应用市场,可以预期小游戏仍将持续火热,诞生营收超10亿的小游戏公司,甚至未来还会出现与小游戏相关的上市公司。
过去创业是先做网站、微博,或者做公众号、做APP,未来做文化企业是先做小程序,小程序做好了,再做APP、做网站。
因为时代变了,以前是PC互联网,后来是移动互联网,现在变成了微信互联网。据统计,单个微信用户日均使用时长高达90分钟左右,而按照总时长口径,移动互联网时间的25%都是花在微信上的。微信诞生七年之后,这个超级APP已经成为国内移动互联网的中心和基础设施。
随着小程序的快速发展,微信的功能越来越强大、越来越齐全,像黑洞一样吞噬着用户的时间。小程序已经成为微信二次流量分发的中心,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文化类创业公司的标配。
近日,微信小游戏上线了海外版,名为“小游戏”。官网分为小游戏简介、小游戏发展前景、案例介绍、小游戏接入流程、小游戏详细指南五个部分。详细指南中对基础能力、开放能力、广告等进行了更为详细的介绍和教程。
海外版本开放之后,海外的小游戏开发者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进入中国市场,国内的开发者也多了一个出海的途径,可以以极低的成本借助微信平台拓展海外市场。
等到海外版小游戏成熟之后,小程序的海外版也很有可能上线,国内不少APP、游戏开发商出海多年,借助微信小程序的海外版,可以更快的占领市场,获得良好的发展机会。
不同于大而全的App,小程序的设计理念决定了其轻量级的特点,一个小程序只适合解决一个问题,只有一个功能,所以对于业务较多的文化机构来说,一个小程序肯定是不够的,必须建设多个小程序来承担不同的业务功能。
新时相开发了五款小程序,包括新时相读书会、新时相小表格、新时相读书会| 礼品卡、新世相读书会店、新世相专卖店。 各自都有不同的定位,形成一个完整的矩阵。
矩阵化可以构建多个用户获取渠道,相互促进,形成滚雪球效应。这也是微信公众号运营中被证明有效的策略,自然也会移植到小程序上。
//专题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