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开发的两个阶段:市场调研与需求分析,你都了解吗?

2024-06-02
来源:网络整理

第一阶段是市场调研:技术与市场要结合起来才能体现出最大的价值。

第二阶段是需求分析:这一阶段需要制作三个东西,用户视图、数据字典和用户手册。用户视图是软件使用者(包括最终用户和管理用户)能看到的页面样式,里面包含了很多操作流程和情况。数据字典是规定数据逻辑关系,组织起来的东西,完成数据字典之后,数据库的设计就完成了一大半了。用户手册是规定操作流程的手册。请注意,用户操作流程和用户视图都是由需求决定的,所以应该在软件设计之前就完成。完成这些会为程序开发提供约束和准则。可惜太多公司没有做到这一点,结果因果颠倒,顺序不分,开发工作和实际需求经常脱节。需求分析,除了以上工作,我觉得作为项目设计者,应该对项目做一个完整的性能需求说明书,因为性能需求往往只有懂技术的人才能看懂,这需要技术专家和需求方(客户或者公司市场部门)有真正的沟通和理解。

第三阶段为概要设计:对系统功能模块进行初步划分,并给出合理的研发流程和资源需求。作为一种快速原型方法,概要设计完成后即可进入编码阶段。采用此方法通常是因为所涉及的研发任务属于新领域,技术主管在开始时无法给出明确的详细设计说明。但这并不意味着详细设计说明不重要。事实上,快速原型方法在完成原型代码后,还需要根据评估结果和经验教训总结重新进行详细设计步骤。

第四阶段是详细设计:这是考验技术专家设计思维的重要阶段。详细设计规范应该以最“干净”的方式(黑箱结构)将具体的模块提供给程序员,以最大程度地提高系统整体的模块化;好的详细设计规范可以将编码的复杂度降到最低。其实严格来说,详细设计规范应该详细提供每个功能的每个参数的定义。从需求分析到概要设计,再到详细设计规范的完成,一个软件项目可以说完成了一半。换句话说,当一个大型软件系统完成一半的时候,其实还没有真正开始动手写一行代码。那些单纯地把软件程序员理解为写代码的人,从根源上就犯了一个错误。

开发领域适合程序分析小组吗_程序开发能力_分析小程序开发适合的领域

第五阶段是编码:在规范的研发流程中,编码工作不会超过整个项目流程的1/2,通常是1/3的时间。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如果设计流程完成得好,编码效率会大大提高。编码过程中不同模块之间的进度协调和协作是最重要的,也许一个小模块出现问题,就可能影响整体进度,迫使很多程序员停下手头的工作,等待。这个问题在很多研发过程中都出现过。我们在编码的时候,一定要遵循软件开发代码规范,编码时的相互沟通和应急解决方案非常重要。对于程序员来说,Bug是永远存在的,你必须时刻面对这个问题。大名鼎鼎的微软,有没有连续三​​个月不发布补丁的经历?从来没有!

第六阶段,软件测试有很多种:按照测试执行者,可以分为内部测试和外部测试;按照测试范围,可以分为模块测试和整体联调;按照测试条件,可以分为正常运行测试和异常测试;按照测试的输入范围,可以分为全覆盖测试和抽样测试。以上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不再解释。总之,测试也是项目开发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对于一个大型软件来说,3个月到1年的外部测试是正常的,因为总会有不可预知的问题。在完成测试、完成验收、完成一些最终的帮助文档之后,整体项目才算是告一段落。当然,以后升级、打补丁等工作也是不可避免的,只要你不想通过一次性交易骗钱,就要不断跟踪软件的运行状况,不断打补丁、升级,直到软件彻底淘汰为止。

总结一下,前四个阶段占了软件开发流程的比重比较大,实际编码时间很短。只有做好市场调研,有明确的计划,设计详细合理的开发步骤,编码才能顺利,开发出来的软件才会有价值。有些软件在开发出来上线之前就注定要失败,所以能否开发出好的软件,软件开发流程非常重要。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