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李伟日前表示,央行将推动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技术体系建设,实现不同手机APP、商户之间条码的互认和扫描。这也被解读为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机构之间的壁垒将被打破,长期困扰部分网络支付重度用户的支付宝、微信支付不能互联互通、不能转账的问题或将成为历史。
央行科技部:实现不同手机APP与商户条码互认扫描
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李伟日前在《清华金融评论》撰文指出,要“合理运用金融科技,推动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提升”、“推动基于支付标记化技术的条码支付互联互通”。
“组织编制条码支付互联互通行业技术标准,推动条码支付编码规则统一,构建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技术体系,实现不同手机APP、商户条码的互认扫描。组织商业银行、支付机构、中国银联、网联等,稳步开展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技术验证和应用试点,逐步打通支付服务壁垒,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支付服务。”
在传统金融领域,跨行转账早已是常规金融服务,即便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出现,跨行转账成本也大幅下降。但包括支付宝、微信支付在内的中国移动支付两大巨头在内的第三方支付机构,由于竞争等原因,无法实现互联互通,这逐渐成为困扰中国移动支付进一步健康发展的难题之一。
“自移动支付兴起以来,微信支付、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机构之间的互联互通、相互扫码识别都已经不是技术难题,从技术上解决这些问题并不难。”一位熟悉中国支付领域的专家表示。
上一篇:如何将微信余额转入支付宝钱包?
“扫码支付”与高铁、共享单车、网购并称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作为“扫码支付”的两大明星公司,微信支付和支付宝自诞生之日起就“各奔东西”。如果想把一个支付渠道的余额转到另一个支付渠道,往往不仅需要一系列繁琐的操作,更重要的是,在手机银行间转账几乎为零成本的今天,两者之间转账仍需要支付高昂的手续费/提现费。
以微信余额转入支付宝钱包为例,如果用户个人微信和支付宝绑定了同一张银行卡,则需要先从微信提款到目标银行卡,再到支付宝从目标银行卡提款到支付宝钱包;如果用户的微信和支付宝绑定了两张不同的银行卡,则先将微信余额提现到银行卡1,再通过银行卡1的APP将钱转到银行卡2,最后通过支付宝将银行卡2中的金额提现到支付宝钱包。操作步骤多且繁琐,而且很可能会产生手续费。
例如,某用户微信提现余额为9000元,未使用免费提现额度1000元,则其需要支付的提现手续费为9000*0.1%=9元,若用户在免费提现额度用完后进行提现,则其需要支付的手续费为9000*0.1%=10元。
促进中国移动支付市场的互联互通?
6月18日,加密货币计划正式公布,宣布将组建一个全球性组织,致力于打造全新的去中心化区块链、低波动性加密货币和智能合约平台,共同构建一个更低成本、更易获取、连接更紧密的全球金融体系。
在7月17日美国众议院举行的“审查拟议的数字货币及其对消费者、投资者和美国金融体系的影响”听证会上,该区块链项目负责人马库斯心照不宣地承认了其将与微信、支付宝形成竞争。
国内有媒体甚至将央行推动支付机构互联互通、互扫互认解读为应对全球挑战的举措之一。
事实上,李伟主任的文章是《清华金融评论》5月刊的第一篇文章,直到7月份才在网络上逐渐发酵并被媒体广泛报道,这比白皮书的发布还要早。
更重要的是,“支付代币化技术”的推广早在加密货币市场流行之前就进行了。
支付标记化是国际芯片卡标准化组织于2014年发布的一项技术,使用支付标签()代替银行卡号进行交易认证,以避免卡号等信息泄露的风险。
2013年,中国银联启动支付标记化()的研究和产品实施。
2016年11月9日,央行正式发布《中国金融移动支付支付令牌化技术规范》(JR/T 0149-2016),明确要求各商业银行、非银行支付机构、银行卡清算机构均应按照该标准的相关规定应用支付令牌化技术。
金克社认为,推动国内金融及金融科技公司实现互联互通、互扫互认,将更有利于形成健康、便捷的统一金融支付市场,也更有利于与包括中国银联在内的国外金融科技公司竞争。
“四互”会引发新一轮支付战争吗?
有网友预计,支付机构之间的“互联互通、互扫互认”的“四联互动”,将引发包括第三方支付机构在内的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公司新一轮的投资浪潮,甚至再度引发支付大战。“很期待支付宝、微信支付大战中的补贴、顺风车、购物返现。”
金克社认为,支付机构的“四互”或将引发中小第三方支付机构争夺微信、支付宝支付市场的小高潮(因为就连中小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支付码都能被微信、支付宝扫码支付),但很难再现当年支付大战的补贴盛况,原因有二:
1、中国移动支付双寡头格局依然存在,微信支付/支付宝的亿级用户规模已经形成了深而宽的护城河,更可怕的是微信和支付宝背后的腾讯和阿里集团各自买下了中国互联网的半壁江山,二线以下细分行业的头部移动互联网公司几乎都已经加入了这个队伍;
二是第三方金融机构备付金集中交存斩断了支付战的源头。2019年1月14日,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发布的《关于支付机构取消人民币客户备付金账户的通知》,包括支付宝、财付通(微信支付使用财付通支付牌照)在内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已完成备付金100%集中交存、断开直连等重要工作,这也意味着第三方金融机构利用高额备付金利息收入补贴市场的时代已经结束。
猜想支付机构“四互”的未来:
对于商户来说,只需要一个条码就可以完成支付,省去了在收银台放一排支付码的麻烦;
对于用户来说,移动端将“负担减轻”,手机上至少安装两个支付应用的日子或将结束;
可能可以通过第三方支付机构直接转账;
“四互”、一码支付之后,中小支付机构争夺两大巨头的市场份额;
随着资金流转的便捷,第三方支付机构收益更高的“宝宝型”理财产品将更方便吸引用户和资金,也将考验“宝宝型”理财产品的运营能力。
金克社
全球领先的金融科技信息平台,专注于研究和报道金融行业与互联网、区块链、5G、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