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广大基层党组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和践行党对支部各项工作的清晰定位,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夜以继日艰苦奋斗,为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而努力奋斗。涌现出了一大批政治素质过硬、勇于担当、敢于实践、勤政爱民、敬业奉献、党员群众公认的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
为宣传典型、弘扬正能量,进一步激励全省党员干部互相学习、奋进奋进、奋发图强,中共河北省委组织部近日决定在全省范围内评选“千名好党支部书记”。
黟县选拔2名支部书记。
保定市(48人)
涿州市白池干镇司各庄村党支部书记王国玉
涿州市天桥社区党支部书记邓勇
安国市南楼底乡南马村党支部书记 马希臣
安国市石佛镇甄庄村党支部书记甄永昌
高碑店市北城办事处兴隆屯村党支书张敬强
高碑店市新里庄镇平新庄村党支部书记刘建红
刘涵(女) 高碑店市兴华路街道办事处林语国际社区党支部书记
黟县阿各庄乡天岗村党支部书记 余长志
阿格庄乡天岗村党委书记于长志介绍核桃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营情况
那凤兰(女,满族)黟县西岭镇凤凰台村党支部书记
涞源县东团堡乡大道沟村村支书孙二东
涞源县城区办事处联合关村党支部书记席红毅
定兴县李渔庄乡彭各庄村党支部书记王德东
定兴县义街社区党支部书记杨喜顺
容城县巴渝乡薛庄村村支书冯建光
顺平县蒲榜镇西南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利彪
齐文罗(女)顺平县顺兴居委会党支部书记
贾祥儿 唐县石门乡黄岩村村支书
望都县高岭乡安乐庄村党支部书记 徐亮
望都县锁窑社区党总支书记、第一支部书记赵占国
涞水县中忠口乡吕家铺村党支部书记段克新
涞水县泰安路社区党支部书记赵付忠
高阳县兴建南镇六合屯村党支部书记李耕田
安新县大王镇北掌村党支部书记 张树田
安新县段村镇东雷头村村支书刘振军
雄县雄州镇黄湾村党支部书记刘秋峦
雄县米家坞镇米东大村党支部书记兰占友
曲阳县郎家庄乡下庄村党支部书记闫金科
曲阳县小木乡孙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孙文龙
富平县北果园乡店房村村支书刘淑君
博野县博野镇杜各庄村党支部书记刘永昌
礼县北郭单镇吴家营村党支部书记李忠义
齐占良 理县大曲梯镇曲梯村党支部书记
保定市满城区方顺桥镇大塞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早兰
刘莉(女)保定市满城区西城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
保定市清原区北店乡西林水村党支部书记 孙国明
保定市清苑区王亭镇古上村党支部书记王三
保定市徐水区崔庄镇上平庄村党支部书记高金龙
保定市徐水区办事处新园社区党委书记 李宁
王焕荣(女)保定市莲池区杨庄乡西高庄村党支部书记
袁红梅(女)保定市莲池区东关街道东方家园社区党委书记
保定市莲池区五四路街道新埭东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王斌
保定市静秀区街庄乡郝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郝根昌
包峰(女,回族)保定市高新区嘉禾社区党支部书记
保定市白沟新城白沟镇白五街村党支部书记王红芳
保定市公共交通总公司第十公司党支部书记孔振国
涿州市国东水务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刘涛
保定市公安局交警大队三大队党支部书记、大队长 贾涛
董娜(女)保定市第三中学第二党支部书记
首批500名“千名好党支部书记”评选工作已完成,入选人选全部来自基层党支部(含党委、总支),具备政治素质好、履职能力强、作风过硬、工作业绩优异等基本条件,在县(市、区)范围内有较大影响力,在行业、系统内有较大影响力的其他领域党支部书记。
我县选举产生了两位党支部书记,他们是基层党组织书记的代表,他们的先进事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充分展现了共产党员忠诚、廉洁、担当的优秀品质。
来源|《共产党员》河北经济日报
保定易县天岗村的“蜕变”
100余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保定市易县阿格庄乡天岗村位于易水湖白沙河入海口,山地面积7300亩,耕地面积1100亩,是典型的“七山两河一田”小山村。这里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村民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种植农作物。2013年,天岗村被列为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全村326户中,贫困户229户。脱贫致富成为村民的共同心愿。
“这几年,为了带领全村老少脱贫致富,在上级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村委会干劲十足,修路通渠、栽种果树、搭花棚、养肉鹅,现在村子从里到外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今年村里的核桃开始挂果了,大家好开心,日子越来越有希望了!”天岗村支部书记余长志感慨地说。
为解决村民出行难、土地灌溉难、人畜饮水不安全等问题,天岗村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近两年,硬化村道、主街2万余平方米;修建文化广场2个,安装体育器材15台(套);修建水库4座,打井2眼,铺设管道1万余米,修建水坝1座、泵站4座,村内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同时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在主要街道安装太阳能路灯65盏,实施街道绿化20余处,修建垃圾池8个、垃圾填埋场1个,粉刷墙面1万余平方米,拆除街道厕所、猪圈、车库等违章建筑19栋,使村庄面貌焕然一新。为拔除“贫困根源”,结合村情,田岗村采取股份合作方式,成立了核桃种植、花卉种植、肉鹅养殖三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户全部参与投入,重点培育发展核桃种植、花卉种植、肉鹅养殖三大扶贫产业,目前千亩核桃基地已初具规模。 今年,500亩薄皮核桃已进入初结果期,核桃加工厂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花卉产业区已建成3座温室大棚,栽植兰花5000盆;肉鹅养殖基地引进优质肉鹅3000只,年产量达到鹅只。
通过入股合作社获得分红、到工业园区打工获得工资、流转土地获得租金等方式,天岗村实现了资金到项目、效益到贫困户的精准扶贫目标,全村共有118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针对农村婚丧嫁娶大手大脚、挥霍浪费、争礼送礼、封建迷信活动猖獗等现象,黟县凤凰台村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广泛提倡办婚丧嫁娶、简葬送丧、敬老简葬、破除迷信,一种“以节俭为荣、以节约为美”的社会新风尚正在形成。
凤凰台村位于清西陵腹地,历史上是一个守墓村。“我们是太陵守墓人的后代,全村138户537人,98%的村民是满族。”村支书那凤兰说,“我们花了很多心思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
1995年,凤凰台村推选出德高望重、爱民助人的村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制定了章程。同时,理事会通过在村内广泛张贴、悬挂宣传标语、悬挂横幅,将《移风易俗倡议书》发到户,创作、演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大力弘扬文明新风。
严格推行“简葬、新婚”理念。村里通过道德讲座、志愿服务宣传活动等形式,提倡在老人生前孝顺父母,让老人安享晚年。老人去世后,红白会现场监督,简化丧葬手续,控制丧葬规模,坚决取缔封建迷信活动,积极宣传国家殡葬政策。目前,全村基本实现火葬同日安葬。婚礼严禁大摆宴席、索要“天价”彩礼、收取高额彩礼、过度“闹洞房”。目前,举办集体婚礼、旅行婚礼等新型结婚方式已深入村里人心。
多种形式树立农村新风貌。通过组建广场舞队、秧歌队、举办书画培训班等方式,提高村民精神文化素养,引导他们融入现代文明。同时大力实施道德建设提升工程,组织开展“五好家庭”“美丽院落”“身边好人”等评选活动。目前,凤凰台村孝顺、爱老、节俭等文明风气深入人心,相继涌现出52位好儿女、好媳妇、好婆婆、好邻居、好村民,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1月27日,大年三十,中午时分,保定市易县凤凰台村的喜庆气氛浓郁得仿佛要溢出来了。迎着挂满大街的红灯笼、八旗飘扬的街道,记者走进了一家名为“中汇满家乐”的农家乐。
满族农家乐里飘荡着肉香,老板娘赵惠玲正在厨房里准备“年夜饭”。 “这是我们满族人一年中最精心、最丰盛的一顿饭,清蒸羊肉、清蒸河丸、清蒸鹿尾、炖柴鸡……”赵惠玲一边说,一边熟练地将几片上等五花肉铺在碗底,再将豆腐放在上面,浇上高汤,放进蒸锅里蒸。 “这是清蒸河丸,象征着和谐、美好,是‘满家乐’的必备菜。”
凤凰台村位于清西陵腹地,历史上曾是守墓村,全村有138户人家,98%的村民都是满族。“清朝时期,人们不能随意进出凤凰台村,所以满族的民俗和特色美食都得到了很好的传承。”赵慧玲的丈夫李建忠说。
“就拿蒸鹿尾来说吧,它由芝麻酱、松子等20多种食材填馅蒸制而成,不仅工序复杂,就连菜品的摆盘也很讲究。比如一桌有八位客人,我就得切九片放在菜上,一人一片,剩下一片,这叫垫料。”赵慧玲接过丈夫的话说道。
“我们村是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落之一,近年来,村里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满族民俗旅游。”李建忠说,他们看准了这个“赚钱好机会”,借钱扩建满家乐,将接待能力从每次80多人提高到200多人,年收入已超30万元。
“目前,村里有35户曼家乐,旅游旺季,村里每天接待的客人不下2000人,每户年收入20万元以上。2016年,首届河北旅游发展大会召开后,凤凰台村人气不断提升,以往国庆黄金周过后,村里基本没什么游客,但2016年一直到11月底,仍然有游客络绎不绝,有的曼家乐户甚至在正月就接待了游客。”凤凰台村党支部书记那凤兰说。
“菜上桌了!炖鸡——祝大家吉祥如意、幸福美满!清蒸羊肉——新年快乐……”赵慧玲一家人一起举起酒杯,祝福大家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好。
记者 徐华、李瑶(黟县)
依恋:
易县凤凰台村位列其中,成为保定市首个国家级特色景观旅游村。不仅如此,该村还荣获“全国文明镇”和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落”称号。这块“国家级”招牌是怎么来的?
黟县凤凰台村位于世界文化遗产国家4A级景区清西陵腹地,始建于1730年,至今已有280余年历史。全村总面积2.9平方公里,有138户537人,其中满族占96%以上,是清西陵台东陵的礼部、工部、八旗营房所在地,是名副其实的满族村落。近年来,该村牢牢把握黟县“发展全域旅游,建设全景黟州,打造京南生态旅游文化名城”的战略目标,从基础设施建设到挖掘文化内涵,再到旅游产业,凤凰台村践行“美丽乡村+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成为黟县“全国名村”。
立足优势特色发展绿色产业
凤凰台村依托独特的产业优势,形成了“满家乐”农家乐旅游、古建筑彩绘、花卉苗木种植三大特色主导产业。
“满家乐”品牌化发展。按照乡村旅游标准,制定《凤凰台满族风情村规划实施方案》,开发具有满族特色的“满家乐”农家乐旅游项目,并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满家乐”商标。对“满家乐”示范户从服务、餐饮、服饰等方面进行包装打造,做到经营管理有序,餐饮服务特色鲜明,服务员统一着装,统一悬挂乡村旅游标识,包房以满族文化术语命名,并以满族书法、字画、装饰品点缀。充分发挥村里满族老厨师的作用,挖掘推出20余道满族特色菜肴。 同时加强旅游服务培训,所有“满家乐”农户都建有抽水马桶、浴池、客房,有健康证,有能烹制满族菜肴的厨师,有符合明厨亮灶食品卫生标准的厨房。目前,该村已发展“满家乐”农户35户,从业人员100余人。旅游旺季,家家户户爆满,年接待游客15万人次,每户年收入20万元以上。
发挥技术优势,成立协会。该村是清西陵镇守村,200多年来,在管理和修缮皇陵过程中,涌现出一批技术精湛的古建技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古建漆彩工艺。该村及时成立古建协会,通过协会加强管理,并组织有针对性的劳动技能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技能和素质。目前,全村从事古建漆彩业的人数达150余人,分布各地,收入可观,成为村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
瞄准花卉苗木市场开发。面对生态文明建设巨大市场,结合清西岭旅游环境改善要求,该村采取土地流转形式,集中土地,实行规模承包。目前,从事花卉苗木种植的户数为3户,种植面积100余亩,从业人员30余人。
挖掘民族元素丰富民俗文化
该村通过挖掘整理,推出了独具满族特色的餐饮文化、风水文化、礼仪文化、民俗表演等旅游项目,大大丰富了“满家乐”项目的文化内涵。组建了30余人的满族秧歌队,在南营门、东营门两座门楼粉刷了46.8平方米的文化墙,悬挂满族八旗,安装了仿古砖雕巷道招牌,还原了满族古村落的风貌。申报了“满族宫廷烹饪技艺”和“古建筑油漆彩绘技艺”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尊重满族人民的传统风俗习惯,筹集资金修缮了村里的朱雀碑和玄武庙。在村内街道和“满家乐”经营户悬挂了80面八旗。 将村内主街两侧所有巷道统一按清代居民官衔命名,并将巷名制作成砖雕;按照古建筑要求修建南营门、东营门,粉刷门面;修建古农家院门楼、古村落建筑围墙,统一喷绘所有墙面,安装具有文化特色的配套窗花、楹联;将村街沿线及村边道路的破旧匾额全部拆除,统一制作安装具有古建筑特色的29块木雕匾额及旅游导游图。
干部带头营造和谐环境
凤凰台村现有5个村委会,均为满族,已连任20多年。多年来,村委会以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生活质量为己任,团结一致、廉洁勤劳,抓住机遇、强势发展、艰苦奋斗,干出了让群众喝彩的事。新建3条4200米长的道路,修建桥梁3座;对村内外街道、小巷进行了拓宽、硬化,铺设了柏油路;对村内外街道进行了绿化、美化、亮化,安装太阳能路灯145盏。修建了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的休闲广场2个,增设了一批亭台楼阁、假山、仿古长廊等。 投资1355万元,打深井1口,铺设管道数米,完成村民集中供水工程,户户通上自来水,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厕所改造为三格双瓮冲水厕所,新建村卫生室1间,兴建便民超市2家。
凤凰台村政治稳定,村落文化纯正。为解决维护农村环境卫生问题,制定实施了卫生长效管理机制,聘请了2名清洁工,划分责任区,确保清洁整齐;在村内街道、村外活动广场、停车场合理设置垃圾箱、垃圾收集箱等设施;加强宣传教育,落实卫生三保;投入5万元对河道进行清理。
地址:黟县阳园街186号(原天马东南角) 热线电话:-
中国蔡家峪生态旅游开发项目—蔡家峪中医药文化小镇(河北易县)欢迎社会各界朋友献策献策、积极参与,向全国公开招募以下合作伙伴:
1.规划设计单位
2. 标牌设计公司
3. 旅游规划专家
4. 旅游管理专家
5.中医药专家及机构
6.环境卫生设施生产单位
7.建设单位
8.旅游数字化相关单位
9、主题餐饮、住宿、休闲、娱乐、户外拓展等单元
10.导游、旅行社等。
联系人: 马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