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是朋友之间沟通、分享信息的社交工具,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在朋友圈晒美食、晒自拍、求点赞。为了帮助孩子在各种网络比赛中获胜,一些家长频繁使用微信请亲朋好友帮忙投票。如果莫名其妙地收到“求投票”信息,如果投票,一来不理解,二来麻烦;如果不投票,又觉得有些不人道。你有过同样的经历吗?面对莫名其妙的“求投票”,你会投票还是不投票?看看我们的读者们是怎么做的!
甲方
为什么不直接竖起大拇指呢?
如今的朋友圈里,天天都是“投票给我的宝贝”、“点赞我”的画面,甚至有人写“考验真朋友的时候到了”。我不介意这些,我可以露脸在朋友面前,让他们知道你在想着他们,何乐而不为呢?
我相信你朋友圈里的大部分人都不是时时刻刻都在一起的,有些朋友要经历很多波折、花很多功夫才能重新联系上,平时大家都很忙,都有各自的生活难处,不敢贸然打扰对方。
感谢朋友圈的发明者,让相隔万里或相距很近却不能经常见面的人们,通过微信平台,了解彼此的动态和生活变化。最近,我的一位好友因个人发展去了异国他乡。回想起往事,一种浓浓的孤独感涌上心头,常常以为我们再也见不到面了。没想到,好友离开一周后,就晒出了她在异国他乡生活的照片。虽然南半球的冬天越来越冷了,但看到照片,心里真的暖暖的,毫不犹豫的点赞了!
记得看过这样一句话:一个坦诚纯粹的人,会把展现自己的生活当成真诚的分享,而不会把别人的展现当成炫耀。如果有人恶意揣测你,那他要么心胸狭窄,要么根本不是你的朋友。
所以,我们应该热情地参与生命中那些稍纵即逝、毫不犹豫的时刻,你会发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突然变得很近。
甘利民
投票活动必须保持一致
我从事社工工作十余年,曾参加过上海市首届“十佳”社工领军人物和第五届“和平英雄”的评选,因此,我也成为了投票的对象之一。
在当今网络信息发达的时代,微信成为了最有效的宣传渠道。当时,我所在的单位开始开展微信投票,我和家人、朋友也纷纷发起投票。在这期间,亲朋好友的热情参与让我深受感动。十几年前,我顾问班的同学发动各自单位的年轻人一起投票;同事的女儿发动同学一起投票;甚至初中的同学、老师也参与其中……而这些,我都是后来才知道的。至今,我仍然感谢那些支持、鼓励我的朋友。
所以,如果微信好友让我投票,我就会投票。投票意味着我知道这件事,也是对好友的回应。如果需要连续多次投票,我通常只投一次。
同时,我也对邀请好友投票有一些建议。邀请人投票的时候,最好能说明投票的理由,并加入自己的切身感受。这样,朋友们对投票的对象会有一些了解,会更愿意去投票,而不是被动地投票。我不喜欢那种只告诉你投给谁,步骤复杂的投票。
邀请好友在微信群投票的朋友,也可以先发红包,这也是一种感谢方式。另外,投票结果公布后,最好对最终投票结果进行说明,感谢大家的支持。从头到尾“拉票”,也是对好友的一种尊重。从这个角度看,邀请人的素质和威望,是决定有多少好友愿意参与投票的关键因素。
金万贤
乙方
投票已变成人脉的竞争
如今,我们每天都习惯打开微信,刷朋友圈,和朋友聊天,但朋友圈里也充斥着点赞、励志语录、自拍、美食、儿童,还有儿童比赛拉票的请求,简直让人烦不胜烦。
一开始,我以为这只是小事一桩,所以即使对题目不熟悉,也会认真地投上一票。有一次,朋友约我参加儿童绘画比赛,我发现,第一名那幅得票超过一千的画并不好,而得票很好的那幅画只得了二十多票……在如今这个“拉票”的时代,作品的好坏似乎变得微不足道了。我突然觉得,与其说这是小孩子之间的竞争,倒不如说是大人之间的竞争,比的是“比人脉”,比的是圈子里朋友的数量。
这类“投票”活动种类繁多,有最佳形象奖、最美歌声奖、最可爱宝宝奖等等,都是由商家组织的,都是通过微信投票来决定名次。很多投票活动并不简单,有的需要输入手机号,有的需要先关注公众号才能投票。其实投票者对孩子并不了解,大部分都是看在家长面子上,抱着支持的态度去投票,有的甚至不知道自己选的是什么,更不了解每个孩子的优点和缺点。
新媒体时代,商家创新各种营销推广方式无可厚非,但未成年人正处于心灵成长塑造阶段,在微信朋友圈拉票、拉关系、争人脉的投票方式不可取,也毫无意义,不利于孩子开阔视野、培养自信心、磨练自我。
请给你的孩子一个纯真的童年。
姜宗仁
千万不要喊“王破”
前几天,一个朋友给我发微信,说他侄子的孙子参加了2016上海青少年主持人大赛,风度翩翩,成绩优异,进入了复赛,有视频为证,大家点赞,帮他夺冠吧。
屏幕上有一句保健品广告,上面写着“功效才是硬道理”,让人不禁想起邓小平的“发展才是硬道理”,肯定该产品功效卓著,堪比灵丹妙药。广告喊话:“点赞!”卖瓜的夸奖瓜,卖保健品的夸奖保健品功效强,我们无权阻拦。这款保健品我没有尝过,就算尝过,个例也不能证明什么。再说,屏幕左下角明明白白写着“本品不能代替药物”,蚂蚁似的小字已经否定了它的药用功效。我不能点赞,否则不是厂家在骗人,而是我在骗人骗自己。
朋友圈里的求助、点赞其实都只是广告。有视频录制,大家动鼠标前不妨先看看。讲台上,一位英俊的小伙滔滔不绝地讲着,列举了高考中不少考生志愿被篡改的现象。结论是:教师为了自己的私利,冒着世人谴责的风险。我原本就是个教师,有三十多年的教书经验,知道学校行政当局争抢生源,是为了学校的利益,这是事实;但教师权威的界限在哪里,虽然“教出天下最优秀的人才,是人生一大乐事”,但他们无法选择学生。小伙子演讲中的观点明显与事实不符,点赞的话,不只是抹黑自己,也是抹黑天下所有的教师。
最近,微信上到处都是“为我家宝宝投票”、“点赞我的论文”、“点赞阿克苏最美城市评选”之类的信息,仿佛这就是民主,顺应民意。真正的民主,是应该由选民来决定是反对还是赞成,但微信只允许“点赞”。面对如此霸道的条款,我只能选择沉默,要么欺骗别人,要么欺骗自己。否则,我就会落入他们的圈套,沦为小贩,不值得!
我给朋友发了一条很长的微信,指出这个男孩演讲中不恰当的地方,希望他修改演讲内容,以便在下次主持人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
黄顺福
中性的
投票与否,视情况而定
现在网络投票种类很多,评选好人好事,文明人,月度之星,甚至小学生在网上投票评选优秀班长、优秀学生等等,这一点我是不认同的。
今年我的邻居被上海市民文化节评选为读书指导员,经过初评后,9月中旬将进行公众网络投票。他接到通知时,怕票数少,便通过微信、QQ等工具在朋友圈发起拉票活动,号召大家积极投票。但由于投票流程复杂,很多人都没能投票成功,尤其是像我这种年纪较大、不熟悉网络投票的人。为了增加票数,邻居只能把操作流程一一告诉我们。老人的问题解决了,年轻人也遇到了尴尬。由于工作繁忙,投票时间长达17天,年轻人经常会连续忘记投票。为了排名,邻居不得不在投票期间天天厚颜无耻地提醒大家。
其实,投票组织的目的是为了扩大活动的影响力,起到正面的宣传作用,也是为了保证公平公正,防止舞弊。但大部分投票者都认为:我的事迹在网上公开后,万一没有被投票,那该有多丢脸啊?于是,他们会利用自己的“超能力”,邀请朋友来参与投票。
我收到的投票邀请中,有熟悉的人发来的,也有陌生人发来的。有一次,一个朋友在微信上请我帮他上小学的孙子投票,我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说我对他孙子一无所知。对于更多朋友的投票邀请,我会先看他们的简介,从中挑选出最优秀的。这既不辜负朋友的信任,也给了我正面的教育。
因此我的投票原则是: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是否投票。
顾继荣
说
每个人都喜欢被夸奖,微信上的朋友一旦点赞或者夸奖我,我自然就会有一点满足和开心,于是一有空,我就会刷刷微信,该点赞的就点赞,该转发的就转发,该投票的就投票,一切顺其自然。
——@陆忠彦
当微信好友让我投票的时候,我觉得应该理性考虑要不要投票。首先要考虑链接源是否安全,毕竟网络诈骗、个人信息被盗用是一个大问题。其次要认真思考自己投票的态度是否公正。因为是好友就给投票,这对于某项活动或者比赛来说,是不公平的,难道是比拼谁的微信好友多吗?当然,如果活动很有意义,你也很感兴趣,也不妨投出你宝贵的一票。
——@一鸣
如果你看到了,你可以投票或者点赞,这也是一种善意;如果你没看到,也不用担心不投票。这里借用孔子的一句话:“吾与此不同,吾可随心所欲。”
——@周海龙
对于喜欢或不喜欢某件事,我有自己的见解,当然,对于真正引起我共鸣的内容,我会不由自主地微笑。
——@唐瑞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