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群、朋友圈、公众号、小程序是微信生态的四大场景,商家若想在微信生态中实现转化最大化,不能只依赖单一触点,通常是以上四个触点的结合。
腾讯小程序电商“小鹅拼拼”近期上线的“群店”,可以看作是小程序与微信群深度互动的一个观察样本。值得注意的是,“群店”并非微信推出,小鹅拼拼及其群店的开发者为腾讯PCG团队。
“小鹅拼拼”于5月2日上线,公众号简介为“小鹅拼拼,好友推荐”。小鹅拼拼据称是拼多多的对标,以团购、低价等类似套路吸引消费者。一个是一个月前发布的电商小程序,一个是盘中市值超千亿美元的上市公司,两者在规模和体量上无法相提并论。一个细节是,截至目前,小鹅拼拼尚未开通搜索入口,猜测原因在于商品库深度不够。但还有待提升的地方,那就是“好友推荐”机制,这一机制腾讯和拼多多都还未探索透彻。
小鹅拼拼的“团店”是好友推荐玩法的尝试。在攻略中,小鹅拼拼列出了“团店”的四种玩法:一是购买商品后,点击推荐到“团店”,大家一起买。二是群成员每下单团店商品,小鹅拼拼都会发一份补贴红包。三是群主可以定制商品进行每日闪购。四是将团店分享到群后,群主可以将其设置为拼团工具。
使用群商店、群待办事项列表和群工具的示例:小鹅拼拼
4月中旬,拼多多上线了“多多比友”好货推荐小程序。多多比友的新尝试是:第一,以信息流的形式展示商品;第二,商品推荐的逻辑是“有格调的人想买”。多多比友的好友推荐逻辑体现在,在信息流中选择商品,加入购物清单后,可以选择“好友帮忙选”。“我好纠结,帮我选,哪款适合我”——这种艰难抉择的日常对话融入了“多多比友”的产品逻辑中。
缺乏社交基础的拼多多也尝试在主APP内建立“圈子”。开通小圈子后,用户可以分享自己的团购动态,还能看到好友的公开团购信息和商品评论;购买了好友的商品,好友会发红包动态,钱款直接转入微信钱包。
上述产品形态都还不是很成熟,“好友推荐”作为平台推荐的补充逻辑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
“团店”能否成为小程序电商的标配?
小鹅拼拼率先尝试的“团店”能成为小程序电商的标杆吗?目前来看,恐怕并不容易。
推出“团购商店”组件并不难,但微信的意图却很难猜测。由于“团购商店”并非微信发布的团购工具,这让小程序电商开发者们持观望态度。“开发起来应该不难,但不确定会不会涉及诱导分享,规模需要自己定。”一位小程序电商服务商告诉36氪。
事实上,无论是否推出“团店”,将商品信息、直播活动、购买链接等发送至微信群完成交易已是常见场景。无论是新工具、新功能甚至新入口的开放,都只是让交易流程更加顺畅和规范。
虽然群商店并非微信官方工具,但今年3月份以来,微信群也更新了不少新功能:3月21日,微信7.0.12版本上线群工具、群待办两项功能;4月13日,微信支持群聊名称标注;5月21日,版本7.0.15进入内测阶段,微信群菜单上线“群接力”固定入口。
对于具有交易属性的微信群来说,群工具和群待办相当于变相提供了购物车功能,完成微信群内的交易转化。“群店”可以与群工具、群待办配合使用:一方面,分享到微信群时,可以同时设置为“群待办”;另一方面,分享到微信群后,群主可以将其设置为“群工具”并置顶。
一个直观的感受是,当“团购店”成为固定甚至顶级的团购工具时,微信群“购物车”的感知被放大。微信群作为商品、活动、购买信息的发布渠道,是公众号、小程序、朋友圈之外的重要触点之一。相比于零散信息的发布,“团购店”无形中将其作为交易场景的感知提升了。
团购场景下还存在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那就是商家如何积累并分析用户消费数据,这个问题需要企业微信来回答。
社交裂变的威力,拼多多已经验证。但社交推荐并非只是分享一个团购链接、“帮忙砍价”,好友推荐还有进一步探索的空间。这不仅是在产品形态上对消费者洞察的还原,也是各大平台在购买转化这一具体指标上的新增长点。
(这只是一种想法,不一定正确,如果您也对产品观察感兴趣,请添加微信并备注公司和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