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信用卡、银行卡、IC卡、金融IC卡、移动支付
摘要: 自1985年中国第一张信用卡诞生以来,银行卡行业走过了30年,回顾过去30年的发展历程,中国银行卡行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谱写了不断自我超越的光辉篇章。同时,我国银行卡行业30多年来的蓬勃发展表明,标准化是银行卡行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自1985年中国第一张信用卡诞生以来,银行卡行业走过了30年,回顾过去30年的发展,中国银行卡行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谱写了不断自我超越的光辉篇章。同时,我国银行卡行业30多年来的蓬勃发展表明,标准化是银行卡行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1993年,国家启动“金卡工程”,推动了全国统一银行卡业务规范和标准的形成,推动了全国统一的银行卡跨行转账网络建设,带动了国内银行卡市场的快速扩张。
截至2001年底,全国银行卡发行量达3.83亿张,专卖商户15万余家,POS终端21.8万台,ATM机3.8万台,当年总交易额8.43万亿元,银行卡消费占社会商品零售额的比重提高到2.7%。银行卡可以在大城市使用,社会对银行卡的接受度越来越高。
2002年,经国务院批准,在中国人民银行的直接组织领导下,各商业银行在合并原有的18个城市银行卡信息交换中心的基础上,联合成立了中国银行卡联合组织——中国银联。
银联成立后,通过银行间银行卡兑换系统的建设,实现了国内银行卡兑换处理的集中化,以及全国商业银行卡处理系统的互联互通,逐步建立了自己的银行间转账标准体系。
银行卡产业链中的所有实体都开始使用相同的技术语言进行交流,从而使行业的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标准化带来的大规模效应不断显现,我国银行卡行业也不断发展壮大,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截至2015年第一季度,银联卡可在海外150个国家和地区使用,全球受理商户数量已突破2600万户,突破1万户。全球已发行超过50亿张银联卡。
2015年第一季度,银联卡全球交易总额达到11.8万亿元人民币(约合1.9万亿美元),银联不仅在发卡数量上具有绝对优势,而且在总交易额上也成为全球第一。回顾过去30年的发展历程,银行卡规范化发展的主要成就及其对行业发展的影响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统一网络交易标准,推动行业快速发展
中国银联成立的首要目标是满足银行卡联网的需求,银联联网通用接口标准经历了V1.0、V2.0、V2.1三个阶段。
在联网初期,全国实施联网联合V1.0标准,只有少数机构实现了联网,交易成功率仅为48%左右。
第二阶段(2004~2009年),全国标准实施不统一,只有部分机构实施V2.0标准,网络化总体效果有所改善,银行间交易成功率低于80%。
第三阶段(2009年至今),全国网接入机构统一实施V2.0标准,同业交易标准化率得到根本提升,跨行交易成功率和数量也大幅提升,交易成功率达99%以上。
目前,银联已建立起以银行卡兑换系统技术规范为核心,以POS终端规范、多通道接入规范等受理渠道标准为支撑,以IC卡标准和移动支付标准为创新支点的银行卡联网联合标准体系,包括7大类、88项标准, 其中3项标准升级为国家标准,5项标准升级为行业标准。通过对银行卡各项技术标准的不断创新和优化,银联建立了行业内广泛遵循的标准体系,实现了银行卡行业发展的引导和规范化,促进了银行卡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2、推动国产IC卡迁移,助力国产芯片产业升级
面对国内外磁条银行卡向金融IC卡迁移的发展趋势,中国银联充分发挥了其在银行卡支付领域产学研一体化的优势及其在行业中的核心作用,开展了多项推动IC卡标准落地的任务, 推动芯片国产化,构建和完善IC卡受理环境,提升卡体验。
在中国人民银行的组织下,中国银联积极参与了中国人民银行金融IC卡行业标准的编制,并制定了相应的检测标准。行业标准发布后,银联陆续以企业标准的形式发布了银联IC卡相关应用规范和技术指南,为会员机构发展IC卡业务提供了有力支撑。
2011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推进金融IC卡应用的意见》,正式启动磁条银行卡向芯片卡的全国迁移。
自2011年以来,银联先后组织编制银联卡芯片安全规范,构建独立的芯片安全检测认证体系,建设国家金融IC卡安全检测中心,推动国产芯片安全认证,不断为国产芯片在金融IC卡领域的应用创造条件。一批通过国产芯片安全认证的产品在金融领域进行了试点,并取得了良好的反馈效果,这也为下一步扩大国产芯片应用范围奠定了基础。
芯片国产化不仅保证了国家信息安全战略的实施,为国内金融业提供了更具优势的产品,也降低了产业发展成本,提高了发展速度。
为支撑行业IC全面升级,银联联合国内商业银行及第三方机构,共同推进POS终端非受理改造,在停车场、公共交通系统、农贸市场、智慧园区等布局非接触式支付,为IC卡和移动支付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
2015年11月2日,银联在原有非接触式IC卡受理和商户培训的基础上,正式试点推出银联小额免密码免签证服务,持卡人可在指定商户使用带有银联“”标志的金融IC卡或NFC手机,在POS终端上简单“挥手”完成支付,交易金额在300元以下, 省去了传统刷卡、密码传输、签名等环节的需要,操作方便,降低了银行卡诈骗的风险。
3、大力发展移动支付,支付行业迎来第三次变革
面对终端个性化和端到端商业模式的发展趋势,银联加大投入,以移动支付为核心代表,支持和引领各类创新支付。
在中国人民银行的领导下,银联积极贯彻国家主管部门的理念和意向,在国家标准的框架和思路下,进一步完善落实了与银联系统相关的各类消息接口和技术实施机制,制定了《中国银联移动支付技术规范》作为银联企业的标准。 从而为所有与银联合作开展移动支付业务的参与单位提供技术基础,从而方便相关参与方加入银联网络共同开展业务。
同时,银联积极与国家相关部委合作,建立统一的移动支付标准。与中国电子标准化研究院(CESI)组成联合工作组开展移动支付国家标准制定工作,组织行业各方技术专家多次进行调研讨论,形成移动支付国家标准,明确通信、安全存储等移动支付基本技术要求, 并作为核心成员参与金融行业标准的制定。我们将以“共同制定标准、促进市场合作、业务融合发展”的工作思路为指导,推动行业各方构建和谐统一的移动支付产业链。
2015年5月,在中国人民银行的指导下,由银联牵头,与移动支付行业各方合作,成立联合工程团队,以“移动金融造福民生”为总体目标,共同打造新时代移动支付产品,为客户建立新的货币支付体系和移动金融生态系统, 全面提升移动金融服务水平。此后,旨在构建“互联网+”时代移动金融新生态的新一代银行卡信息化项目正式启动,命名为“508工程”。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508项目推动支付方式第三次革命,让支付方式从“刷”“插”进入“波浪”时代,依托HCE、TSM、NFC等技术,打造开放、合作、共赢的移动支付平台和服务体系,形成近场支付和远程支付的统一产品系列。
在线下端,用户的支付行为与使用金融IC卡的“”在线交易相同,操作可以通过手机完成。
在线端,HCE远程支付具有广泛的后续应用场景,通过开放平台,将现有的手机银行用户和数字钱包用户进行整合,近场与远端之间的流量相互分流,从而实现线上线下支付的一体化。
四、银联标准走向国际,中国银行卡走向全球
随着银联网络的不断拓展,银行卡发行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银行卡受理环境的不断改善,国内广大持卡人越来越愿意使用银行卡。同时,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推进,中国持卡人走向国际的机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人从世界各地进入中国,这为中国银行卡行业的发展提出了国际化的要求。为了配合国际化战略的发展,银联技术标准走上了国际化之路。
针对境外交易的特点,如币种、小费、双信息交易等特点,银联推出了银行卡联网跨境交易量联合标准,在业务分类和交易服务功能上与国内市场保持同步,并已翻译发布英文版。同时,面对海外直连POS终端的管理特点和验收特点,直接接线POS终端规范的海外量推出英文版,大大提高了与海外收单合作机构的沟通效果,从标准层面促进了业务的发展。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银联国际化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银联卡海外网络已延伸至五大洲150个国家和地区。全面上线ATM取款、POS卡消费等银行卡基础服务,真正实现了“中国人去哪里,银联卡去哪里”的目标。
2015年8月18日,银联国际与泰国银行家协会在曼谷签署芯片卡标准授权协议,根据该协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银联芯片标准将作为泰国银行业的行业标准推荐给当地银行,泰国也成为国外首个采用银联标准作为当地统一芯片卡标准的国家。
银联标准服务的海外出口,不仅支持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也有助于提升本地支付系统的现代化水平和服务水平,使中国银行卡行业向世界迈出坚实的一步。
五是产品和技术的不断创新正迈向安全支付发展的新阶段
经过30年的发展,银行卡行业呈现出从单纯的银行卡支付向全面的电子支付的转变。随着支付方式、支付终端、支付渠道的不断创新,以及新进入者的不断涌现,银联在多个领域进入了超越和突破的阶段,其工作重点也从单纯的跨行转账和清算转向引领银行卡支付创新,从而推动银行卡支付产业链的发展。
在移动支付、智能电视、语音支付等创新支付服务方面,银联先后组织产业联盟各方,经过研究完善,完成移动支付技术规范和智能电视支付技术规范的制定,并作为企业标准发布实施。同时,从技术标准角度出发,加强对数字签名、生物识别、互联网终端等创新技术的研究,发布相关技术标准,组织产业链相关厂商推出符合标准的应用产品,提升持卡人支付体验。
除上述创新产品外,银联还在积极开发智能穿戴设备,为持卡人提供更丰富的使用场景和便捷的卡体验。2015年5月,银联联合兴业银行、固东银行发布了国内首款可穿戴移动支付产品——带支付功能的腕带。2015年10月,中国银联再次与交通银行、斯沃琪集团、捷德合作推出具有近场非接触式支付功能的手表。
未来,银联将继续推出功能更丰富的支付产品,引领持卡人进入安全支付新时代。银联将始终坚持开放、合作、共赢的原则,通过与相关方广泛深入的合作,共同推动金融支付在更多领域的融合,为消费者提供更便捷、安全、高效的支付服务。
如今,随着银行卡行业的蓬勃发展和行业联盟的初步形成,银联的标准化工作将继续在建立行业通用语言、推动标准化、安全、高效的支付服务方面发挥作用。
新闻投稿合作邮箱:字体[] [] [进入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