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短剧:流量快车还是付费陷阱?

2024-06-13
来源:网络整理

让我们利用短视频、短剧的流量

“公主想要纳我为妃?”

穿着古装短裤的青年男子说着一口不标准的普通话,为了表示惊讶,他身体剧烈地摆动着,头上的假发却纹丝不动。

一旁的老者面露喜色,略带卑微的说道:“恭喜少爷,家族复兴有希望了!”

前面几步,又是一伙人,身穿秀禾服的新娘东张西望,像是在躲避追赶,嘟着嘴,用所有人都能听见的声音说道:“我不管谁是王爷,谁想嫁就嫁,我要逃婚!”

“现在横店到处都是这样的剧组,”刚转行做小节目的葛云指着正在用立屏检查机检查拍摄效果的导演说,“他们拍的就是网上那些有前半段没后半段的低俗短片,看完整部还要花钱。”

这些短剧平均每集时长在1分钟左右,总集数往往超过100集,剧情包括“败家女婿”“霸道总裁追娇妻”“强势虐恋”“穿越现实夺回王位”等常见“爽点”。

支付点都经过精心设计,被吸引的用户如果想继续观看,必须跳转到小程序进行支付。

图 | 某平台收费标准

“别被这些小程序短视频的俗气味道迷惑了,它们赚的钱不少。”葛云介绍,小程序短视频的受众多居住在三四线城市,以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中年人为主,可能是保安、送货员、家政人员、全职妈妈等,属于互联网群体中“价值较低的那部分人”。

“他们个人财富不多,但数量却很大。”例如,7月份热播的电视剧《天哪!女王来上班了》在开播24小时内就吸引了超过1200万用户充值。

相比之下,同期上映的电影《八角笼》首映票房仅为879万,《封神I》首日票房不足5000万。

另一方面,小程序剧的投资比常规影视剧要低得多。

葛云介绍,去年小程序短剧兴起时,拍一部剧要几万元,今年加入的人多了,价格也涨了,但一部优质剧的制作成本也不过几十万元,“连一部电视剧一集的零头都不到”。

不仅如此,时间成本也远低于常规影视剧——作为流水线生产的产物,短剧从立项到内容到后期制作、宣传,都能够实现数据化管理。

它们无需评级、无需调度,只需等待微信平台的自我审核,即可放入流量池,等待用户“订购”。

虽然起步不久,但小程序短剧已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凭借相对较短的回报周期和优秀的变现能力,成为当下最火爆的赛道。

国家广电总局发布的信息显示,7月暑期黄金档,已批准备案的短剧数量超过300部。

象山、无锡等地的影视基地开始人头攒动,排队等待取景的团队占满了整个影视基地;在MCN机构盛行的深圳、广州、成都等城市,不少团队就地转型、跨行业拍摄,推高了周边别墅的租金;杭州临平区热心出台微短剧产业扶持政策。

“直播已经到了极点,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出路,对吧?”葛云总结道,“小程序短剧就是这个出路。”

如果你现在不上车就太晚了。

目标受众是老年人,他们不需要你的艺术

对于日薪百余元的小演员来说,短剧是一个绝佳的出道机会。

前制片人戴妮解释道,“国内娱乐圈拍戏最大的开销就是明星演员。”

比如曾传拍摄成本达3亿的《如懿传》,仅主演霍建华与周迅二人就拿走了1.5亿的片酬,占到总投资的一半。

而小节目短剧则不同,剧组强调“低成本、快周期”,对演员演技要求不高。“群众演员一天几百块钱就够了,如果是普通群众演员,有时候80块钱就能请来拍戏。”戴妮说。

图片 | 在横店,你最不需要的就是群众演员

24岁的万秋飞出生于演艺世家,在普通人中脱颖而出,但在娱乐圈中,他却“平凡而不起眼”。

在横店当过群众演员后,万秋深刻体会到这个行业的残酷,“普通人只能从群众演员做起,如果没有名气和人脉,就算干一辈子也成不了大明星。”

“我一天的工资是220元,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我整个演艺生涯都赚不到大明星的日薪。”

从去年开始,小程序短剧开始流行,新晋的“一线明星”孙越、徐艺珍也让婉秋看到了希望——这两位都是专业出身,曾经在圈内默默无闻,通过短剧走红,打出了自己的名气。

她曾乐观地认为,传统影视圈不可能再出现第二个王宝强,“但也许可以在小程序短剧里出现”。

但现实是,随着传统影视的没落,进入短视频领域的人越来越多,竞争也愈发激烈。“就连之前饰演女主的杨蓉,也开始拍短剧了。”

图片|杨蓉参演短剧剧照

万秋觉得,这很像明星试水直播的前夜。小品里的每个群众演员都感觉“自己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了”。但能怎么办呢?目前只能这么做。

但惠子却不这么认为。

慧子是一名职业演员,毕业后经朋友介绍,以每天400元的片酬,接下了当时刚刚上线的小程序短剧的拍摄。后来,小程序短剧火了起来。慧子入行早,作品数据不错,吸引了不少片方的关注。

最忙的时候,慧子无缝衔接拍摄了三部小程序短剧。但现在,面对找上门来的剧组,哪怕开价1000元一天,她也会毫不犹豫地拒绝。

“你知道一部小程序短剧给演员的时间是多少吗?”惠子摇头回答,“从开拍到结束,一共是7天。”

辉子解释道,由于短视频剧本相似度高,如果短视频晚一天播出,市面上类似剧情的短剧就会多起来,所以片方会在极短时间内完成拍摄,然后尽快投资上线发行,收回资金。

明星小程序开发_明星小程序开发_明星小程序开发

这也意味着剧组不会给演员太多时间去研究角色,更不会给他们写传记来分析他们的性格;为了让戏份更“吸引观众”,导演也会要求演员演得尽量夸张。

此外,场地费是按天支付的,为了赶上拍摄进度,很多剧组都在超负荷拍摄。比如慧子就曾进过一个剧组,凌晨四点拍完戏,七点就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

“在如此高强度的拍摄下,演员们没有任何思考的机会,也没有任何进步。”无缝进剧组的后遗症很快在慧子身上显现出来,她发现自己“演不了戏”,开始习惯用夸张的肢体动作来表达情绪。

她尝试和导演沟通,但转行的导演却不愿意听她关于“演技”的理论,不耐烦地说:“观众只是叔叔阿姨,他们不需要你的艺术。”

暂停拍摄小程序短剧后,惠子也尝试投资一些大制作,但试镜大多以失败告终。惠子感叹,“业界还是觉得小程序短剧不算表演。”

这也是为什么她的很多同学宁愿利用课余时间也不愿拍小程序的原因,“大家还是想做出作品的”。

当被问及小程序短剧的演出形式会不会对演员产生影响时,万秋沉默了片刻,回答道:“没有演员不想接大戏、好戏,但大部分演员都拿不到角色。”

“这是我们普通演员仅剩的机会了。”

受流量倒逼,采购成本占90%

而幕后的从业者就没有那么纠结了,对于小程序短剧的评价也简单而粗糙。

“这是一个血汗工厂行业。”短视频编剧赵琪、后期从业者曹阳如此总结。入行数十年、剪辑过电影、综艺的曹阳更是直接,“小程序后期不是人干的活,没钱就别来,别想着积累经验。”

曹阳解释,小程序短剧的盈利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用户跳转至微信小程序,然后购买完整版继续观看,二是剧中植入广告,无论哪一种,都无法避开“流量”生意。

流量购买是小程序短剧的命脉,相关从业者称购买流量占总成本的90%以上。

对于购买流量所花的钱数额,制作人戴妮并未给出具体数字,但间接证实了“占很大比例”的说法。

她表示,由于小程序短剧以“短、平、快”为主,制作成本低,注定不会成为《甄嬛传》《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那样的国民剧,因此必须在制作完成后第一时间通过社交媒体推送给潜在用户,才能实现变现。

“现阶段,消费和充值是衡量流量的仅有的两个指标。”戴霓解释道,“充值”的多少直接体现了用户的付费意愿,而“消费”则是信息流平台独有的指标,指广告主在信息流平台上投放广告所产生的广告费,按照点击量来收费,消费越高,点击的人就越多。

平台其实是支持短剧买量的行为的,微信官方表示,对符合在短剧小程序投放广告相关条件的开发者,将给予广告钱。

随着各大平台短剧竞争加剧,剧组成本需要进一步向宣传发行端倾斜。演员成本已经足够低,难以压缩,只剩下看不见的幕后工作人员可以操控,成为最便宜、最容易被取代的“机器”。

一人多职,没有完整的拍摄团队是常有的事,最让赵琪和曹阳不解的是,剧组把“剧本”和“后期制作”这两个劳动强度最大的环节压缩了。

“目前很多短视频剧本每集在500字左右,100集的套餐价格低至5000元”,赵琪说,“这是一个近乎侮辱编剧行业的价格。”

由于小程序短剧很受欢迎,受众与网络文章重合度较高,不少网络文章作者选择转行写小程序网剧。“网络作家本来就很便宜,受众又多,竞争更激烈。”

赵琪解释道,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涌入,行业内也涌现出很多要求严格的合同,比如必须完成20集1万字左右的审核才考虑是否合作,或者要求3天内写完100集等。

图 | 网络上关于小程序短剧脚本编写的“秘诀”颇多

剧本敲定后,短剧经过演员3-7天的演出,就会进入后期制作阶段。 即后期制作人员根据导演提供的剧本,把素材剪辑成几百个时长在1分钟左右的短视频。

同等体量电视剧的后期制作至少需要3个月,但小节目上的短剧,留给后期制作人员的时间通常只有20天左右。

“我们的视频评价标准是跳出率、完播率、分享率等网络指标。”曹阳解释道。在这个规定下,能吸引用户的冲突场面比连贯的剧情和精美的画面更重要。“我们要保证每一集都有冲突,所以剪辑技巧就不用说了,只要剪辑得万无一失,加点滤镜就行。”

各个环节极度压缩的后果也在逐渐显现,比如编剧抄袭剧本、抄袭同行;在视频制作环节,剪辑模板形成,出现了可以套用到具体剧集、看点上的公式……

赵琪开玩笑地表示“视频的产业化首先在小程序短剧领域完成”。

“这是一项不需要动脑子、纯靠体力的工作,我们这个行业的人其实很看不起这种工作,只有刚入行的年轻人或者其他行业的人才会做。”曹阳感叹,重复性的工作也会极大“污染”简历。

“我别无选择。这个行业已经不景气三年了,我还有孩子要抚养。”

演员来了又去,MCN却始终如一

每条热门赛道都挤满了想要趁机捞一把的年轻人。

当他们发现自己搭建付费点播平台不可行时,他们就转向通过小程序制作短剧。

“这个赛道至少会有三年的红利。”从事小程序短剧拍摄的康宁说,去年他从MCN公司转型做相关业务后,每天都有很多朋友来问他“是否值得进入这个行业”。

那些原本靠流量生意起家的MCN机构,转型速度最快,毕竟从广告、直播跨界到付费短剧,距离并不遥远。这些团队大量购买“剧本”,或是成立“流量招商”团队,力争再次抓住风口。

很多从未涉足“流量”生意的电影公司,在“低成本、高回报”的媒体报道中迷失了自己,认为相关赛道投入低、回报高,有近乎“流水线”的成熟变现模式,决心“自己组团队拍戏”。

一些公司以此为噱头来融资。如果你打开社交平台,会发现,很多关于小程序的内容下,都有“寻求个人投资”等备注。对方承诺,只要投资2万元,就能获得项目5%的股权,小程序短剧上线后会根据付费收益进行分红,这让不少上班族、创业者兴奋不已。

在戴妮看来,这种投资对于普通人来说风险极大。

“小程序短剧现在是个火爆的赛道,大量资本涌入,好的项目甚至不是个人投资者可以投资的。”戴妮介绍,只要有数据好的作品,行业就会源源不断地有投资,“需要个人投资的,大部分都是新手,甚至可能撑不到短剧播出。”

即便短剧能够播出,在巨大的流量算法面前,新人也会是最不稳定的。

“很多人以为钱很容易赚,但小程序短剧的命脉是消费,买流量需要巨额资金,光靠普通用户一两万的投入根本跟不上消费的速度。”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