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不出户即可缴纳水电费
您可以使用手机在线购物
使用旅行应用程序乘坐出租车
要付款,只需打开手机并扫描二维码
随着支付方式的改变
普通人的生活也在发生颠覆性的变化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支付方式如何改变时代
你能感觉到吗?
你经历了什么?
支付方式的不断变化也表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20 世纪 50 年代末至 80 年代和 90 年代
关键词:票证经济,吃饭穿衣都需要票证
市民刘曾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如今已人到中年。
刘曾小时候是由爷爷奶奶带大的。在刘曾的记忆里,每个月初爷爷都会发工资。爷爷的工资交给奶奶后,奶奶会小心翼翼地把大额钞票装进一个旧笔记本里,再把笔记本、粮票等值钱的东西用一块布包好,按在箱底,再把箱子锁上。她还会把零钱用手帕包起来,放在衣服里面的暗袋里。只有去集市买东西的时候,奶奶才会小心翼翼地展开手帕,数出要付的钱……最后,她还会把零钱整理好,用手帕包好,放回口袋里。
粮票见证了一段特殊的历史,也见证了一套经济运行制度。(宜宾新闻网 王宇 摄)
刘曾高兴地说:“当时还是商品计划经济,吃穿都要票,人们买粮食用粮票,买布用布票……全家都靠我父亲的供给证到定点商店买粮食。虽然发了不少票,但还是不能覆盖所有商品,所以除了票,还发各种购物本,如粮食本、副食品本、煤炭本等。至于购买工业品,国家也发工业票。对于大件、贵重的商品,还要发自行车票、缝纫机票、手表票等。记得我家第一辆自行车,就是一个亲戚用票买的。”
有了它,一家人的饭菜就能改善了。(资料图)
票据收藏家张华元也经历过计划经济时代,说起票据时代,作为曾经使用过、现在收藏票据的他,感触颇多。张华元介绍,我国最早实行的票据种类有粮票、粮油票、布票等。以粮票为例,作为一种现实有价证券,粮票在我国已经使用了40多年,随着社会的发展,粮票等票据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成为收藏品。
老版人民币已成为收藏品。(宜宾新闻网 王宇 摄)
20 世纪 90 年代

关键词:现金为王,钱包鼓鼓就是“有钱人”
1993年,粮票、油票等票证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存折+现金。人们外出购物时必须带足现金,以现金消费。一个鼓鼓囊囊的钱包在当时成为财富的象征,人们外出、购物、旅游时不忘随身携带现金……人们乐于通过花费零钱来验证现金交易的真伪,也乐于通过交出钱财来求得心安。在验钞机还稀少的时候,各行各业的人们都有一套辨别假币的方法,包括摇钱、听声音、用手来回搓等。
人们外出、购物、旅行时总会忘记携带现金……
居民张英从事小商品批发零售生意30多年,对90年代的付款方式印象很深。“当时人民币最大面额是10元纸币,1988年才出现百元纸币。”张英说,“来我们这里买东西的顾客钱包都鼓鼓的,结账时掏出一沓沓钱,一张张数……我们每天结账后都要清点钱,一般隔三四天就要去银行把收来的钱存起来。”
每一分钱都成为一代人的回忆。(宜宾新闻网 王宇 摄)
“1988年发行的100元纸币在市场上很少见,1990年版人民币现在也成了收藏品。”钱币收藏者刘成说,1987年4月27日,央行发行第四套人民币。1997年4月1日起,第四套人民币部分币种停止发行。2018年5月1日起,100元、50元、10元、5元、2元、1元、2角纸币和1角硬币停止流通。 “现在,第四套人民币很多面额已经在市场上很少见到,有些品种实际上已经进入了收藏领域。其中,1980年版50元和100元因年代久远、面额较大,堪称第四套人民币中的‘币王’,值得收藏。”
使用“舒心e”扫码支付、手机PAY闪付乘坐公交,方便快捷。(图片由江岸农商银行提供)
21世纪初
关键词:卡支付 卡消费 便捷安全
世界上第一张银行卡出现于1952年。1985年,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发行了我国第一张人民币银行卡——中银卡。1986年发行了第一张可以在全国范围内使用的信用卡——长城卡。1990年,中国建设银行发行了龙卡。1991年,中国农业银行发行了金穗卡。1992年,深圳发展银行发行了“发展卡”。1993年,交通银行发行了太平洋卡。到1994年初,全国发卡量已达400万张,交易额达2000亿元。
随着移动支付的兴起,扫码支付让孩子们的游玩变得便捷了许多。(宜宾新闻网 王宇 摄)
与此同时,商业银行开始建设电子系统,投入大量计算机业务处理系统,后来发展到刷银行卡。从此,人们出行再也不用携带大量现金,一张小小的银行卡就可以随时刷卡支付。这时,钱包终于可以“瘦身”了。在信用理念、信用应用日益普及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80后、90后、00后,也开始在刷卡消费的路上越走越远。
2000年以后,银行卡逐渐走进千家万户,普通人外出、购物、出行都进入刷卡时代。
“我从2004年开始使用信用卡,可以分期付款,很方便。每个月还按时还款,可以提前买好想要的东西,不用经过漫长的存钱过程。”80后市民刘丽薇说,有了银行卡和信用卡,她最大的感受就是方便。“全家出门旅游,再也不用带很多现金,只要带两张银行卡、一张借记卡、一张信用卡,借记卡上存几千元就行。刷卡消费方便安全。刷信用卡还可以赚积分,然后用积分换礼品。”
还可以通过扫码支付购买西瓜费用。(宜宾新闻网 王宇 摄)
2019
关键词:刷“脸卡”、移动支付蓬勃发展
“像明星一样,我现在也‘靠脸吃饭’了!”90后市民杨强调侃道。杨强所说的‘靠脸吃饭’,其实就是‘刷脸’支付系统——基于人脸识别系统的支付平台。该系统不需要钱包、信用卡、手机,支付时,只需要面对POS机屏幕上的摄像头,系统就会自动将消费者的脸部信息与个人账户进行关联,整个交易过程十分便捷。除了微信,支付宝也在推广刷脸支付。“在肯德基点餐,就可以用支付宝的刷脸支付,只需要不到一秒钟,就能实现传说中的‘靠脸吃饭’。”杨强说,现在人们抢着付钱,不再掏钱包,而是争相掏出手机。
宜宾市商业银行移动支付便民项目正式上线,公交乘客可直接刷卡支付。(宜宾市商业银行供图)
对于张英这样的小商品批发商来说,移动支付的兴起不仅让他们的生意更加快捷、安全。“早些年,用现金或信用卡购物的顾客比较多,这两年有所改变,80%以上的顾客用信用卡或手机支付,用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太方便了!不仅账目一目了然,不用担心收到假币,也不用去银行存钱了。”
从粮票、布票、纸币、硬币、银行卡到第三方支付,人们的支付方式逐渐变成“一部手机走遍天下”;从麻袋、皮包、钱包到手机,我们支付的载体越来越轻、越来越小;人们的支付方式越来越轻便、越来越快捷、越来越便捷……支付方式的改变看似微不足道,但却折射出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和成功实践,更是人民幸福指数提升的有力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