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 14 号员工管颖智与初创团队聚餐,回忆八年创业故事

2024-06-24
来源:网络整理

大约一个月前,小米14号员工关颖芝和工号6至15的创业团队其他成员终于在北京回龙观的一家粥店聚餐。 这一天,雷军和其他高管刚刚在香港结束全球路演首秀。

当晚,他们聊得最多的还是小米8年来的故事,也讨论过穿什么样的衣服去港交所,如何定制一套西装,怎么带在身上。

管英志建议,当天大家应该和公司创始人雷军现场合影,就像他8年前拿着小米粥的经典照片,站在同一位置,以此铭记自己的初心。

“哪怕要拥抱、抱住他,我也想当场跟雷总合影。”秦志凡担心自己以后再也不会有这样的机会了。他是小米第11名员工,也是最早的MIUI设计师之一。

7月9日,小米上市当天,港交所挤满了近600人,包括小米员工、媒体、投资者、生态链公司以及雷军的好友,其中还包括顺丰速递创始人王卫、高通创投董事总经理沈进等。

从敲钟到接受采访,雷军的日程安排极其紧凑,时刻被各类媒体包围,但关颖芝等人最后还是把雷军拉到一边,拍了一张“重演昨天”的照片。

上市当天雷军与创始团队合影

当晚的庆功宴上,晨兴创投合伙人刘勤特意找到了关颖芝所在的桌子,并与其合影。晨兴创投是小米的首家机构投资者,早在2010年,晨兴创投就向小米投资了500万美元,上市当天,该机构就获得了866倍的回报。

这位赚了866倍回报的投资人激动不已,把关颖芝拉到身边,说终于见到偶像了,因为关颖芝在2010年就用自己的嫁妆买了内部股,那是小米唯一一次早期员工认购小米股份,而那时候,连小米手机1都还没发布。

拍完照片后,刘琴特意发了一条朋友圈,“我真的很佩服关颖芝,她是一个真正有信仰的投资人,她是我的偶像。”

关英芝和刘勤

据小米招股书显示,小米1万多名员工中,持有期权的员工超过7000人,尤其是早中期加入的员工,包括参与股票认购的56名小米早期员工,他们将获得非常丰厚的财务回报。

截至7月19日,小米市值已达640亿美元,小米创始人雷军身家逼近200亿美元,其他几位联合创始人和早期员工也纷纷成为富豪。

小米港交所上市邀请函上写着“小米新征程”,成功上市是结束,也是开始。小米的上市之路一波三折,上市地点、商业模式、估值等问题都备受各方关注。

多位小米员工告诉界面新闻记者,真正到了上市那一天的时候,他们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兴奋,反而更多的是感动,仿佛自己这么多年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

包括关颖芝在内,第6号至第15号员工从小米成立第一天起就在小米工作,更为难得的是,他们至今还活跃在小米的各个岗位上。

小米走过了八年的风风雨雨,他们为它奉献了八年的青春和汗水,从未离开。八年来,手机行业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但在小米内部,这些聚光灯之外的“小人物”们的真实故事,或许比任何一篇雷军专访更能记录这家公司八年的历程。

银谷大厦的冰可乐和鸭腿饭

2009年,关英芝刚从研究生院毕业,进入一家央企担任人力资源经理。对当时的她来说,这是一份非常好的工作,被父母称为“铁饭碗”。

同年,雷军结束了离开金山两年多的隐退,找到原本打算开自己的工作室的黎万强和李开复在谷歌的宠臣林斌,一起筹划创业。

他们分别找到了自己在金山、微软、谷歌的昔日合作伙伴,说服他们加入小米,并由此与周光平、黄江吉、刘德、洪锋、王川等七人组成了联合创始人团队。雷军告诉他们,这将是他人生中最后一次创业,也可能是他最后一份职业,他会不惜一切代价去做这件事。

组建合伙人团队后,小米迅速开始招募早期员工,黎万强找到曾在金山实习的关颖芝,问她是否有兴趣加入小米,担任人力资源专员。

在北京海淀区竹录茶馆,她先后和黎万强、林斌聊了几句,看到雷军推门走进来,心里一个声音跳了出来,“只要他们需要我,我一定会来。”她当时的想法很简单,觉得既然之前高不可攀的金山领导都来了,这件事情应该靠谱,至少应该相信他们。

几乎每一个加入小米的早期员工,都有着和关颖芝类似的心态,他们加入小米,或多或少是因为雷军也在。

林斌在微软的前下属李伟星,在见到雷军之前,正准备出国,见面之后,他对雷军的印象已经不再局限于卓越网和金山软件,他甚至还去百度搜索,发现雷军是一位非常有经验的领导者,能够在公司陷入困境时,带领公司重回正轨。

于是李伟星决定推迟出国,降薪加入小米,这一试就是八年,员工编号是12号。

2010年3月,关英植正式加入小米,成为第14号员工,创业团队基本组建完成。在竹麓茶馆的宣德堂里,十几位成员一起吃饭。

饭局上,雷军称,“我们要做手机,做一个百亿估值的公司。”“但我们都没有做过手机,所以在做手机之前,要先做一些软件。第一个软件小米驱动,就是雷军的主意。”李明对界面新闻记者说,他是第九个员工,原本负责MIUI的运营。

2010年4月6日,黎万强父亲在家里煮了小米粥,连同电饭锅一起带到了银谷大厦807,关英芝拍下了大家捧着小米粥的合影,用粥代酒,小米公司就此成立。

2010年4月6日,小米创始团队第一天进驻银谷大厦

很快,关英芝的工作就排得满满的,由于人手不足,她白天要处理一些行政、财务支持工作,招聘、打电话等工作就挤到了晚上。

关颖芝拿着雷军、林斌、KK(黄江吉)筛选出来的微软、谷歌等公司候选人名单,挨个打电话,她在电话里当“林斌助理”“雷军助理”“KK助理”,只有这样,她才能比“你好,我是小米的HR”更成功。

更忙碌的是产品、运营和工程师。2010年5月,MIUI正式上线。作为研发工程师,李伟星经常凌晨1点就下班了……一旦有新版本发布,他就要留在办公室检查bug,有问题就立即修改。

小米并不是一开始就实行996工作制,每周工作6天,每天早9点到晚9点,源自孙鹏给雷军的一封邮件,他觉得小米是一家创业公司,如果在工作时间和节奏上赶不上普通公司,“创业就不算成功”。

事实上,除了996,小米员工大多周日都在银谷大厦加班。在李明的记忆中,那段时间的每个周日都是挥汗如雨。银谷大厦的空调只有周一到周六才开,周日没有空调。酷暑中,几十名赤膊上阵的男子和几十台不断发热的电脑,营造出“火热”的创业氛围。

当时雷军的想法是,先快速发展互联网软件,比如最早的小米驱动、米聊、小米笔记等,先打好群众基础;同时研发MIUI操作系统,等时机成熟就开始做手机。

秦志凡当时在小米担任 UI 设计师,每周五是他熬夜的夜晚。MIUI 每周五都会更新,是当时业界更新速度最快的操作系统。秦志凡必须留下来,根据用户的反馈随时修复 bug。

另一个一听更新就心惊胆战的人是当时担任 MIUI 社区运营总监兼市场经理的李明,他从各个社区、论坛、论坛里找到了 MIUI 的前 100 个用户,除了 MIUI 更新,他还要把小米团队开发的几十个软件更新重新打包生成,上传到三星、谷歌等各个应用市场。

那段时间,除了雷军有一间十平米的独立办公室讨论事情外,其他联合创始人和员工都在自己的工位上一起工作,有问题就现场解决。

“如果有采访,我喊一声‘老板’,他就会站在他的工作台上说‘我是创始人’。这是一种很疯狂的做事方式。”秦志凡说。

入行三十年的雷军太明白互联网行业“速度、效率”意味着什么,不然也不会眼睁睁看着马云、马化腾等“后辈”迅速成为行业大佬。

回首往事,李明也反复提到速度、快。为了抢时间、跑得更快,老板雷军给大家立下了标杆。当时担任产品经理的第15名员工刁美玲回忆说,无论他们什么时候离开小米,雷军都还在办公室,第二天他们来的时候,他已经在了。“什么熬夜,坐在那里,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

关英芝那时经常做的事情就是帮雷军订餐,无非就是两样东西:麦当劳的巨无霸套餐、银谷大厦楼下的沙县小吃的鸭腿饭。

鸭腿饭好吃又经济实惠,做法简单又方便,一时便风靡了整个办公室。雷军会客时,经常把关颖芝叫到办公室,把她介绍给自己要见的大人物。“其实最后他们还想让我给他们点一份鸭腿饭,让他们边吃边聊。”同事们经常拿这件事开玩笑,这也让雷军投资了这家沙县小吃店。

办公室里另一个常客是冰可乐。当时,秦志凡的办公室里堆满了一整面墙的空可乐瓶。“那时候忙得不可开交,如果不吃点好东西,不喝点可乐,就觉得没希望了。”秦志凡回忆说,当时公司的冰箱里总是堆满了可乐。他会在一张纸上为每一瓶可乐画一个勾,月底从工资里扣钱。

他平均一天要喝七八瓶可乐,雷军喝无糖的,秦志凡喝的都是含糖的。他现在的体重,就是因为那时候喝可乐,从130斤瘦到了160斤。晚上加班,或者下午困了,“喝一口冰可乐,就清醒了,是件让人开心的事。”

雷军看准了时机、见机行事。2010年是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爆发式增长的一年,智能手机销量突破3000万台,较2009年增长35%。越来越多的用户使用系统、接受手机应用,使得移动互联网服务覆盖范围更加广泛。

李明回忆,2010年,温都水城的一次团队建设中,雷军就已经谈过他未来三年的规划,“跟他后来实际做的基本上没什么区别。”李明对雷军的战略规划感到惊讶,更惊讶的是,此后的几年,整个公司都按照雷军当初的设想,小步快步地向前推进。

很快,银谷大厦已经无法再容纳小米团队,2011年,小米员工全部搬迁至望京卷市。

'难以置信'

在第一代小米手机正式上市之前,所有员工都不允许向家人透露自己的工作单位,只能说自己在一家手机软件公司工作,甚至不能说这是雷军创办的公司,因为已经签了保密协议。

关英志放弃了央企工作,加入公司。李卫星、秦志凡、刁美玲等人也降薪加入。其实,他们的选择都承受着来自家庭的压力。秦志凡的父亲担心孩子受骗,甚至在百度上逐一搜索联合创始人的名字,查找相关信息。

整个2010年,小米团队都在忙于产品策划,家人都不理解。年底,由于没有正式发布任何产品,每个人只拿到了2000元的年终奖。雷军还戴了个厨师帽,在年会上给每位同事送了一枚金戒指,上面刻着他的工号和名字。李伟星至今还戴着这枚戒指。

2010年底雷军给创始员工的纪念戒指

小米1的发布会场地是秦志凡亲自搭建的,因为之前没有做过这方面工作,所以他总是担心这样那样的问题。“屏幕断电了怎么办?屏幕掉下来怎么办?”秦志凡会一直待到工人们下班,直到发布会当天早上6点。

发布会当天早上,天还在下雨,刁美玲很担心798的会场坐不满。当时,她们还商量了一个替代方案,就是如果人太少,就上街发传单,“找几个年纪大一点的女人来凑数”。

没想到,当天下午会场爆满,雷军提前十分钟到达发布会现场,却发现自己根本挤不进去。“米粉”们来自全国各地,有八百多人,很多没能进场的米粉都在会场外看直播。

当雷军宣布小米1最终售价为1999元后,“大家都很激动,大家都喊雷军、雷军,还鼓掌,太疯狂了,喊了差不多一分钟,雷军却什么都没说。”当时秦志帆就站在中控台上,泪流满面。“可能是因为很累,终于看到了自己努力的反馈,”他说,“也可能是因为没见过这么大的场面,而且是我们自己做的,所以特别有成就感。”

小米1发布会

李未星在场馆外观看发布会,场馆外和场馆内之间有几秒钟的延迟,当场馆内掌声雷动时,他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当屏幕上跳出1999元的数字时,李未星突然很想表达自己,但又不知道该说什么,不知所措。

“我感觉自己的身心有点脱离了灵魂,我的思想想要翻身呼吸。”

小米1火了,小米火了,雷军火了。发布会结束后,秦志凡的儿时好友立马给他发短信,“原来你们做手机啊,恭喜你,你们好厉害啊!”

所有媒体的头条都是关于小米的,新机型、新手机、超值价格,是头条新闻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

后来,小米驶入了快车道。极客公园创始人张鹏评价,“小米1发布之后,就驶入了快车道。小米的方法论本身是原创的,在当时传统的中国商业体系中并不被认可,当时小米在中国商业领域是一个异类。”

从2011年起,小米每年8月都会发布一款旗舰手机,2012年至2014年,小米手机出货量分别为712万台、1870万台、6112万台,小米的估值也一跃升至450亿美元。

关颖芝觉得,2012年至2013年是小米发展最快的两年,“好得让人难以置信”。之前,她跟亲戚朋友说自己在小米上班,他们也只是“哦”了一声,然后就忘了。后来,他们才知道她说的是什么公司。

“我当时只是以为是跳槽,机会看起来不错”,关英芝说,“但没想到这么夸张,我来的公司成了创业史上的一个奇迹。”

小米的员工越来越多,望京卷石办公室很快就容不下他们了。即使在酒仙桥增加了一个办公区也不够用,最后大家搬到了清河五彩城。现在小米在清河有六栋办公楼。

2014年,小米迎来了巅峰,当年第二季度小米首次超越三星,成为国内出货量第一的智能手机厂商。小米官网、红米手机、小米路由器、小米电视……小米生态链中出现了不少新面孔,小米开始逐渐走向更大的布局。

谁也没有想到,转折点就在第二年到来。

“只要快乐就好”

“开心就好”是小米2016年年会的关键词,而在此之前,关键词全是“棒极了”“更上一层楼”等霸气词汇。

“几乎所有同行都在发布会上开始诋毁小米。”雷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从2014年底开始,几乎所有国产手机品牌都开始模仿小米的互联网营销模式。

通过线上直销手机,建立用户社区与消费者互动,进行线上口碑营销,缩小了与小米的差距;另一方面,这些手机厂商积累了社交销售渠道和运营商渠道,拥有强大的分销能力,同时通过与传统手机厂商合作弥补了制造和研发方面的短板,相比小米,他们可以用更灵活的手段调整线上线下销售的比例和价格。

李明告诉界面新闻,雷军在创业第一天就想好了未来三年的安排,“未来三年基本上都是按照第一次开会时制定的规划去执行的。”

不过极客公园创始人张鹏等人也指出,其实在雷军最初设想的三年里,一切外部环境也在发生变化,三年过去了,如何应对新的市场环境才是小米在2015年到2016年面临的最大挑战。

雷军在2014年就意识到手机市场已经接近饱和,小米需要尽快找到下一个突破口,并提出了国际化、小米生态链、小米电视、影视产业等一系列布局,希望抓住下一个“潮流”,积累更多的小米用户,打造他所期待的“帝国”规模。

然而此时,“快”的缺点还是逐一暴露出来。

手机成本型定价让小米无法拿出巨额资金去建设线下渠道,没有线下渠道,小米的产品很难渗透到互联网并不发达的农村地区。同时,小米的海外市场接连遭遇专利诉讼,甚至险些被禁售。没有独家的视频内容和线下体验店,小米电视单靠价格优势是无法打赢互联网电视大战的。

刁美玲也觉得小米之前的动作太快了,“智能手机市场短时间内就排名第一了。”“我们能感觉到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因为人太少了。但你没有时间停下来仔细思考,你可能还有哪些基础工作没有完成,因为你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在小米近期发布的内部纪录片《一团火》中,重现了2015年双十一的这一关键时刻。

小米几乎在最后一刻,通过发红包等各种手段,夺得了天猫双十一销售冠军。庆功宴上,时任小米销售总监的朱雷和雷军举杯庆祝,但脸上却没有任何笑容。

“今年的双十一,是我们三年来最跌宕起伏的一次,以往都是毫无悬念地夺冠,而今年,我们却战斗到了最后一刻。我觉得,该怎么说呢……”朱雷想了想,却不知道该如何继续说下去。

2015年,小米出货量未达预期8000万台,次年出货量和市场份额更是出现下滑。 与此同时,华为、OPPO、vivo疯狂吞噬小米失去的市场份额,外界开始质疑小米的高速发展模式是否已经到达天花板。

“我们有心魔。”2016年年会上,雷军把这个心魔指向了自己年初定下的KPI。

“我们定的销售目标是8000万,我们所有的工作都在不自觉地围绕这个任务,每天都在想着怎么完成。在这样的压力下,我们的动作都扭曲了,大家脸上的笑容也一点一点消失了。”雷军说。

雷军希望大家不要只看数字就开心,但另一方面,他又不可能不关心这些数字意味着什么。

2016年5月,雷军宣布新的人员架构调整,原本负责小米手机研发和供应链管理团队的周光平调任首席科学家,负责大后方的前沿手机技术研究,雷军则亲自回归领导研发和供应链团队。

补课及退课

“手机之战,是我们小米不能输的一场仗。”2016年5月,雷军在小米手机事业部大会上表示,“我们绝对不能输。”

大部分手机厂商的销量一旦出现下滑,这个趋势几乎是不可逆转的,销量对于手机厂商来说意味着一切,某种程度上意味着生死。

“人生总是充满坎坷和起伏,更何况是一个公司?”秦志凡认为,那个阶段,小米内部员工的心态是,看似数据上有变化,但大家还是照常上班。

只有身处一线的人,才能深刻感受到生活的酸甜苦辣。那段时间,雷军亲自到三四线城市的线下销售点,商讨战略战术,销售部所有中层管理者都轮流值班。2016年,雷军还去了印度一两周。

小米印度总经理马努·贾恩回忆说,那段时间,如果雷军凌晨 1 点左右到达印度,他就会和他凌晨 2 点左右见面,两人会一直讨论到早上 6 点

雷军与小米印度总经理Manu Jain

李明还记得那段时间雷军的疲惫,“有时候看得出来他很累,但他跟你说话的时候,你看不出来”,“有时候脸都肿起来了,黑眼圈很明显”。发布会结束后,他们会聚在安静的小酒吧喝酒,“看得出来他很累。”

五个月后,小米发布了旗下首款全面屏手机小米MIX,突破了当时工艺设计和现有技术的所有限制,这款手机让秦志凡感受到“小米回来了”。

再一次,雷军用同样的方式,以主流机型的价格,卖出一款技术昂贵的产品。“这并不是说销量低迷后又回升,而是我第一次感觉到MIX和当时小米1的感觉很像,各大报纸的头条开始充斥屏幕。”秦志帆的朋友开始缠着他要购买邀请码,问他能不能弄到一台。

其实MIX是经过数年尝试的前沿科技产品,之前被证明可行、被其他厂商效仿的小米之家、小米生态链等都是在小米元年之后三年,也就是2013年左右布局的。

2013 年,小米只有 2000 名工程师,既没有人力,也没有精力去做其他设备。最后,雷军一拍大腿,决定投资做生态链!雷军让大家赶紧组队,抢占小米。数量,或者说速度,是第一关键。

“就好像大街上到处都是倒下的公司,我们要把它们全部抓住。”刘德说。2014年,小米生态链投资了27家公司,2015年则投资了28家。

同年6月,黎万强和林斌跑遍了三里屯附近的几个商圈,寻找500到1000平米的店面作为小米的线下旗舰店。“当时我什么都不懂,就是知道小米未来会有很多产品,要找一个大店面把这些产品都放进去。”林斌说。

截至目前,小米生态链已投资近100家创业公司,小米之家零售店数量已达300多家。

经过一年的低迷,小米销量出现反弹,2017年第二季度小米出货量2316万台,环比增长70%,创下成立以来单季度最高点;第四季度,小米重回全球第四,同比增长96.9%。

“世界上没有 100% 成功的事情”

现在回想起来,关英芝觉得2010年年底的那一天,只是一个普通的日子,但却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

这一天,雷军再次站在了银谷大厦807室的一张办公桌上。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那时候,只要有什么重要通知,雷军就会站在办公桌上发布。

但那一天发生的事情,现在看来,很不寻常。雷军当时告诉近 80 名员工,公司会开放一部分股份,让员工用自有资金认购,大家可以合理评估风险。每人认购的资金上限是 30 万元,没有硬性认购要求,这是作为福利送给大家的。

最后雷军强调,“世界上没有100%的成功,你必须自己评估。”说完,大家就散了。那是员工唯一一次可以投资小米早期的股份。

这些早期员工大多是降薪加入小米的。小米早期的薪酬方案各有不同,大家可以自行选择,有的人现金多期权少,有的人期权多现金少,还有的人是纯现金工资。但大多数人的薪酬相比之前的工作“减半”。此外,这些员工没有金融投资经验,对买股票完全一头雾水。

秦志凡本来没打算买股票,但另一个同事劝道:“以后你赚钱了,分了钱你会后悔吗?买了股票,亏了还能赚回来,你选哪个?”秦志凡立刻就信服了。

李明犹豫了一下,后来就没认购。刁美玲想买一些,但手头有限。谨慎的李伟星一开始也没打算买,“自己也没多少钱”,后来有领导找他单独谈了公司的价值和发展,“就买了一些”。

但刚毕业一年的关颖芝却一点犹豫都没有。关颖芝回家说服父母,拿出大部分嫁妆钱认购了小米的股票。后来,她成了刘琴口中的“真正有信仰的投资者”。

八年后,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2018年,小米决定上市,初始估值范围在600亿美元至1000亿美元左右。

但是,随着整体市场环境的变化和熊市在资本市场中的到来,大多数投资银行的态度变得越来越谨慎,小米的目标价格却反复降低,最终发行价格定为17港元。

一些投资机构不相信小米的价值,认为Lei Jun声称的商业模式在7月9日,即小米上市日,其股价低于该问题的价格,并在开业时下降了2%。

但是,小米的股价逐渐上涨至20港元,其市场价值逐渐从530亿美元上升到600亿美元以上,这至少与当时选择信任小米的投资银行相符。

但是,我更快乐的是,现在对小米的人真正相信,第6至15号的员工仍然活跃于小米的各种职位。

回顾过去,这些早期的“未来投资者”认为这是当时的伟大举措。

秦凡说:“能够公开意思,这意味着公司感到成功,这是成功的象征。

李明(Li Ming)希望在八年后在全球旅行,他没有带两个孩子在这个阶段结束时看到许多地方。

关·伊兹(Guan )说,在过去的八年中,她从未在小米年度会议上赢得奖品。

禁止未经授权的转载。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