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提高全社会金融素养,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营造清朗的金融网络环境,进一步增强社会公众风险防范意识和使用正规金融服务意识,按照《关于开展2021年度联合金融教育宣传活动的通知》(银保监消保函[2021]228号)、《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 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 中国证监会办公厅 中国国家网信办关于开展2021年“金融知识普及月 金融知识进万家 争做理性投资者好金融网民”活动的通知》(银办发[2021]135号)、《西藏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2021年“金融知识普及月 金融知识进万家 争做理性投资者好金融网民”活动的通知》(银办发[2021]135号)要求,监管局关于开展2021年“金融知识普及月 金融知识进万家争做理性投资者和良好金融网民”活动(西藏银保监办〔2021〕157号)等文件,西藏信托有限责任公司拟于9月份组织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月”主题宣传服务活动,旨在普及金融知识,提升金融素养,共建清网络,共享美好生活。
近年来,信息技术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一系列新型支付方式的出现和发展,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些常见的电子支付工具以及使用这些电子支付工具的安全常识。
个人网上银行是指银行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客户提供账户查询、转账汇款、投资理财、网上支付、账单缴纳等金融服务的网上银行服务。
电话银行是银行通过自动语音、人工接听等方式向客户提供的银行服务,电话银行的服务功能包括各类账户之间的转账、代收代付款、查询各类个人账户信息等。
手机银行是指利用移动电话技术为客户提供的金融服务,手机银行提供的服务包括账户查询、转账、缴费、理财购买等。
支付机构是指取得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支付业务许可证》,为付款人和收款人提供互联网支付及其他资金划转服务的非金融机构,常用的微信、支付宝等就是支付机构提供的互联网支付服务。
·图片来源:网络
1、设置手机密码,但不要使用生日或手机号码作为密码。
2、不要把银行卡、身份证和手机放在一起,不要在手机中存储身份证、银行卡的照片。
3、通过正规渠道下载支付工具。
4.不要扫描未知的二维码或点击未知的链接。
5、妥善处理旧手机,将手机恢复出厂设置或格式化,断开云存储,不要将手机作为生活垃圾扔掉。
·图片来源:网络
1、使用支付工具时,不要使用网吧、酒店、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的上网终端,不要使用免费WIFI。
2、登录支付工具时,请从支付工具官网登录,不要点击邮件、短信等方式提供的不明链接、浮动窗口、银行网站等,避免进入钓鱼网站。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