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开发的可为与不可为:微信生态产品的例外

2024-06-26
来源:网络整理

微信生态的所有产品都是先落地后发布的,小程序是个例外。

“他今天讲的非常实用,作为开发者,我现在更想知道小程序开发什么是可以的,而不是什么不可以。”一位花大价钱参加2017微信公开课PRO版的小程序开发者告诉应队长。

张小龙提出“应用号”概念之后,小程序仅用了一年时间就正式上线,这与这些开发者的积极推动有很大关系。

聪明的开发者早已从张小龙和微信的态度中看到了小程序的重要性。张小龙也毫不掩饰地说:“微信生态里的所有产品都是先做起来后谈的,只有小程序是个例外。”

这款被赋予强大想象力的产品,将带来怎样的影响和商业潜力?虽然距离1月9日小程序正式上线还有近10天的时间,但在今天的微信公开课上,张小龙和微信团队的言辞都比较谨慎,但从现有的细节中,还是可以看出端倪。

开发者应注意的几个细节

1、小程序的入口主要通过“扫”二维码,这决定了线下将是小程序初期触达用户的主要场景。

“扫一扫”是微信非常基础的功能。张小龙说,“扫一扫是微信触达周边最基础的方式。”而他在演讲中至少两次提到智能眼镜。

张小龙的原话是:“在未来的移动互联网发展中,智能眼镜可能是一个趋势,用户戴着眼镜看哪里,应用就会出现在哪里,比如说,房间里的灯上面就会出现一个虚拟的开关,用户甚至可以控制这个开关,这个开关就是应用。”

这里说的房间是线下场景,如果小程序的主要入口是二维码,那么线下扫码的频率会比线上高,因为用户的服务诉求主要来自于线下。比如你到了银行,发现排队的人很多,如果银行提供了智能排队小程序,用户会更自然地在银行扫二维码直接使用。

张小龙还举了公交车站票还没能实现线上售卖的例子,如果直接扫描车站或窗口旁边的二维码,就可以通过公交车站提供的小程序购票,这会给用户带来很好的体验。

他还特别提到,小程序的搜索是有限的,很有可能是根据某个用户搜索过的数据进行个性化推荐。这样一来,“扫一扫”会是小程序最重要的入口,线下会更多地搭载二维码。至少从现在来看,电商在早期的小程序时代是比较被动的。

事实上,扫二维码对于用户来说已经是一个比较“重度”的行为,越来越多的用户不愿意为了无关紧要的请求去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因此将小程序二维码放在用户诉求最明显的地方就显得尤为重要。

2、小程序不充当应用商店的角色,微信的推荐逻辑颠覆了传统互联网推荐方式。

按照微信的逻辑,小程序是不需要下载、不需要卸载的,如果不需要下载,就没有下载的过程,所以微信不会做应用商店,也不具备条件。

没有了应用商店和分发,推荐列表就成了开发者们关注的关键问题。小程序该怎么推荐?搜索到的小程序按照什么逻辑排序?虽然张小龙没有给出明确答案,但从微信产品线的特点来看,微信的推荐都是以强社交关系的熟人推荐为主。

比如小程序可以分享到微信好友和群,大多数人对于好友和群的推荐并不防备,这时候好友和群就是社交推荐,好友就是“推荐者”。如果按照传统互联网的逻辑,大数据就是“推荐者”。社交推荐和大数据推荐的区别在于,好友会推荐不熟悉的信息,给用户带来更多的信息和新鲜感;而大数据则根据用户的喜好推荐相关信息。

小程序开发者还必须把握社交推荐这一关键因素,如何从一开始就让更多用户推荐自己的产品?就像订阅号一样,要把握大部分微信用户的服务心理诉求来设计产品。

开发微信张小龙_小程序开发张小龙_张小龙开发的软件

3、小程序无法订阅,但是可以在公众号添加小程序入口。

小程序与公众号虽然独立,但可以联动:如果公众号与小程序属于同一个公司,那么你可以在公众号里“看到”该公司还做了哪些小程序,或者你也可以在小程序里看到制作该小程序的公司还做了哪些公众号,并且可以互相跳转。

虽然张小龙没有明确指出粉丝导流的问题,但公众号与小程序之间的跳转,已经表明公众号的粉丝是可以导入到小程序里的。也就是说,你可以在小程序里关注公众号,也可以在公众号里进入小程序。

单击查看更大的图像

开发者需要做的是尽快在公众号和小程序中放置入口,及时利用初期的流量红利。这也间接证明了,虽然小程序要到下个月才会上线,但小程序的起跑线是不一样的——这个起跑线取决于公众号的影响力和粉丝量。

当然,如果小程序能跳转公众号,那么理论上也能跳转“阅读原文”,这是流量变现的巨大入口。应队长认为,微信开放的这个能力,是整个公开课的重量级信息,也极具商业想象力。

值得注意的是,公众号的变现能力非常有限,通常用户不会主动寻找公众号,所以公众号非常注重消息推送;而小程序则强调“触手可及”,前提是“时间和空间”,也就是张小龙一直强调的丰富的线下场景。一个是线上,一个是线下,正好打通了O2O的基本要素。因此,未来公众号如何与小程序合作,将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4、小程序和APP的产品逻辑完全不同,做应用移植的开发者要注意。

虽然应队长和很多专家都分析过,小程序和App的形态、模式、诉求都不一样,但应队长发现,很多公司在开发小程序的时候,大多数人还是倾向于把App的模式移植到小程序里。从张小龙今天的分享来看,这是违背小程序初衷的。因为小程序更注重满足某项功能的需求。

微信最看重哪些行业小程序?

在今天的公开课上,微信还具体展示了几个行业的小程序形态,其中就包括微信最为看重的餐饮、住房、交通、娱乐、医院等行业,这些行业的线下服务痛点比较明显,需求也十分迫切。应队长也对这些行业的小程序形态特点进行了分析。

1、“直播”:互动体验比OTA平台更好。

其中,微信团队提到的“住”小程序由金房卡开发。金房卡是一家提供全微信应用的智慧酒店服务商。金房卡创始人韩毅告诉应队长,小程序第一版的设计思路比较简单,就是金房卡和各家酒店合作开发专属小程序,包括客房预订、酒店商城购买等功能。因为小程序接入了微信,用户在预订、退房时不需要输入自己的信息,直接在小程序上就能完成操作:

在酒店放置小程序二维码,酒店客人进酒店时可以扫描,下次使用时即可使用(二维码图片可直接保存或在线搜索)。这样看来,这种互动体验确实比OTA平台要好。

不过对于金房卡这样的服务商来说,如何通过各酒店的小程序产品植入自己的入口才是关键,毕竟给别人做婚纱并不是长久之计。

2、“行”:直接掌握账单信息。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出差、旅行的次数比较少,下载一个App安装到手机上确实不划算,而且如果长时间不使用,登录密码也有可能被忘记。

在微信航旅小程序中,当乘客有需要时,可直接搜索小程序并用微信登录,查看航班、火车等交通信息,并下单、支付。支付完成后,可查看已购买的车票信息。对于提供餐饮服务的交通工具,还可提前查看菜品并进行预约,避免旅途结束后才发现自己喜欢的美食没有了。

将这个小程序的二维码贴在机场或者汽车站,在机场只要扫码就可以查询以上信息,非常方便。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