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出海正当时,支付“绊脚石”在所难免
2022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同比下降10.33%;游戏用户数同比下降0.33%。在流量红利触底反弹、国产游戏版号拿不到等双重影响下,出海成为中国游戏厂商谋生的重要途径。
就在大大小小的游戏厂商纷纷在海外市场发力本地化、营销、提高用户留存,力争增加收入的同时,全球的诈骗行业却在暗中寻找机会窃取“蛋糕”。
其中,退款风险最为重要。以App上发布的游戏为例,厂商可能会遭遇这样的诈骗分子:他们先在灰市购买一批被盗的信用卡信息,同时注册一批游戏账号;然后以众包的形式招募一批海外用户,引导他们完成下载游戏、登录注册的游戏账号、用被盗的信用卡绑定个人苹果账号、购买游戏道具等一系列动作。接下来诈骗分子会在灰市提供游戏充值服务,吸引玩家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下单,再通过该系列游戏账号以赠送游戏道具的形式与玩家完成交易。最后一步,诈骗分子会指示众包人员发起退款,退还购买道具所用的资金。 这样一来,作弊者就能轻松获取充值收益,但游戏厂商不仅会损失充值收入,还会因订单退单率过高触发支付机构、游戏应用平台的惩罚机制。
如果游戏厂商不选择与App 合作,而是自行搭建独立支付网关,是否能规避支付欺诈风险?答案是否定的。在2021年Epic 与苹果的诉讼判决中,法院禁止苹果限制游戏开发商使用其他支付方式。这一判决对手游行业的支付环境产生了诸多影响。一方面,手游厂商有了更多的支付系统选择,可以针对目标市场自行搭建独立支付网关,从而避免高额平台佣金,获得更多收益;但另一方面,由于直接使用信用卡完成游戏充值的玩家数量激增,游戏厂商不得不面对更多的信用卡欺诈行为,并承担由此造成的全部损失。
针对此,部分厂商会启用银行的3DS认证协议,以降低欺诈风险,但3DS认证的范围有限,欺诈者可以使用多种手段通过或规避3DS认证;并且,由于需要额外的认证步骤,3DS可能会破坏用户体验,带来摩擦和不便,导致客户放弃结账进而降低支付转化率,给游戏厂商造成难以估量的收入损失。
对于游戏出海来说,任何影响支付体验的细节都可能直接影响平台的收益。因此,熟悉支付相关环节、选择适合平台发展的支付策略,成为了各大游戏厂商必备的“基本功”。
那么游戏厂商出海需要注意和做好哪些支付准备呢?
关注每一个支付节点,利用支付风控提高游戏出海可持续性
首先,游戏厂商应注重本地化因素,尽可能覆盖本地支付方式,满足本地玩家的支付习惯。若要使用第三方支付收单平台服务,厂商需提前评估平台的业务能力和技术实力,了解其支付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更重要的是,游戏厂商需要制定适合平台发展的支付风控策略,为营收增长打造安全稳定的支付环境。针对游戏产品中较易发生的欺诈路径,全球网络交易反欺诈解决方案专家认为,由于游戏产品虚拟化、数字化、交易便捷等特点,通常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流通,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此,在复杂的风险数据中精准识别欺诈者身份,让支付风控领先于欺诈行为的实施,是游戏厂商选择支付风控反欺诈服务的前提。
以该解决方案为例,依托全球商户网络,拥有为全球线上商户处理超过10亿笔交易的历史详细数据,借助领先的机器学习技术和数据专家,该解决方案可在数秒内对数百万个数据点进行分类、跟踪和分析,有效满足虚拟商品交易量大、交易速度快、交易特点复杂多样等特点,大幅提升订单审批效率和风控质量,助力平台构建无缝支付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