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 与人肉开盒:多部门联手打击网络暴力与侵权行为

2024-07-05
来源:网络整理

11月17日,知名视频平台(哔哩哔哩)报道了一起“人肉开箱”事件。

在“哔哩哔哩社区管家”发布的《B站与多部门联手打击网络暴力侵权行为案例说明》中称,今年8月,多名UP主(网络博主)举报,境外平台有一伙人组织、指使用户对站内UP主进行“人肉开箱”(指采用非法手段,公开曝光他人隐私数据信息)。该团伙不仅在网上公开UP主个人信息,还实施电话、私信骚扰、网络暴力攻击、虚假恶意举报等一系列违法行为。

公安机关发现,此案涉及地域广、涉案人员多、行为性质恶劣,有关部门已向全国18个省市通报40余名犯罪嫌疑人的情况,各地监管部门和公安机关将依法严厉打击该团伙违法犯罪活动。

李女士(化名)从事主播工作约两年,近一年来,她遭遇过多次“人肉开箱”骚扰,包括个人隐私信息被曝光在公众平台、收到匿名邮件、接到骚扰电话等。根据李女士的反馈和红星新闻记者的调查,海外软件上存在不断对网红进行“人肉开箱”的群聊。

“之前我还在问同事,‘人肉开箱’这种事情能不能规范一下,现在终于有动作了。”李女士说。

群聊中的女主播

李女士是一名不露面的主播,她和同事直播时,都用网名、虚拟形象,直播时从不提及身份信息。此次,除了身份证照片、手机号外,李女士的真实姓名、户口本地址、学校信息等也被公开,李女士同事的“酒店预订信息”也被公开。

社保记录发布在群聊中

李女士称,自己最早是从一名粉丝口中得知隐私信息泄露的。在国外一个与“人肉开箱”相关的群聊中,该粉丝发现李女士被“人肉开箱”,便提醒李女士删除相关信息。据李女士介绍,“人肉开箱”最初来自直播时的音乐软件,该软件账号名被曝光。“那个账号其实是运营的账号,但我们同事和运营互相关注,于是他们顺着关注和粉丝列表,就找到了我和同事的音乐账号。”

该音乐账号还与微博账号关联,当时李女士的微博为个人微博,披露了她过往的工作经历,“我在网上找工作时用的是真名,如果知道我的工作,可以搜一下我的真名。”得知我的真名后,李女士猜测一定是有人用了不法手段,自己实名认证过的社交账号全部发布在境外的聊天软件上。

“这种感觉让我很烦。每当我的个人账号出现问题时,他们都会在这个群里讨论。比如,我听了一首歌,改了签名,或者改了头像。后来,我就不再使用这些账号了,”李女士说。“我再也不用他们找到的任何网络账号了。”

在“人肉开箱”中,李女士最不解的是身份证信息泄露的部分。“我第一次看到自己的高清身份证照片,就​​是在这样的地方。”据李女士回忆,她曾经办理过新的身份证,但办完身份证没几天,就发现自己的身份信息被发布在某境外聊天软件上,其中就包括办理身份证时拍的高清照片。

2022年又发生类似情况,李女士恼火之下更换了手机号,然而在使用新手机号订酒店、注册一些网络账号后,新手机号又被公布在境外聊天软件上。

静默骚扰电话

随着隐私信息被泄露,骚扰逐渐侵入李女士的生活。最开始是骚扰电话。李女士记得,很多人故意给她打电话,“试探,接了电话之后,(对方)什么都不说”。因为李女士的同事之前也有过类似经历,所以她的应对方式就是沉默。“当时我接完电话,不会先说话,就想看看对方会不会说话,对方不说话,我也不说话。很多次通话都是无声的,只有一点动静,过几秒,对方又挂断了。”

沉寂了一段时间后,李女士开启了手机的拦截功能。拦截信息显示,陌生电话的地址五花八门,有的来自国外,有的“不明来电”。几个月后,李女士感觉陌生电话少了,便又开始正常使用这个号码。“这个号码绑定了太多网民账号,不能直接取消号码,担心这个号码再次激活会有问题。”

但骚扰电话结束后,李女士开始收到匿名邮件。一封匿​​名邮件写道:“我一直在看着你,我一个人走在静谧的夜里,视线里冒出冷汗,即使回头看,也什么也没有,那是我在看着你,我一直在看着你,我什么也做不了,我只是看着你。”除了文字,还有8双眼睛。李女士试图回复这封邮件,但因为是匿名邮件而被退回。另一封邮件的标题是“下午好,李女士”,只包含一张图片附件,其中包含了李女士的个人信息摘要。

李女士收到的一封匿名邮件

直播期间,李女士也不得不小心谨慎地与人互动。有的用户会将自己的用户名改为李女士的真名或同音字,然后发表评论;有的用户会在评论中隐藏李女士的真名或同音字。李女士说:“看评论的时候,要避开,要无视,不然就成了我们自己‘开箱’。”在直播之外,有人发布与李女士有关的视频时,故意在标签里加上李女士的真名,以传播她的隐私信息。

“这些事情我很难跟别人说,尤其是妈妈。”李女士说,妈妈有一次在抖音上看到她的直播视频,注意到评论区对她长相的评论。“我妈妈还去‘顶撞’那些人(争吵)。我不知道该怎么跟妈妈解释,只能说,网上有人恶意传播我的照片和信息,你别理他们,别争吵。”

谁在“手动开箱”?

今年4月,李女士证实,红星新闻记者曾进入该“开人盒”主播的多个海外群聊。记者在群聊中看到,群聊中贴出了李女士和几位同事的隐私信息。其中一个群聊是该主播“开人盒”信息的汇总,而多个国家不同主播的隐私信息和照片几乎每天都会更新,群内成员就此类隐私信息进行讨论。入群需要回答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基本要求你选择网络主播的真实姓名等隐私信息。

有些群聊是专门为特定主播设立的。一位群主曾在群聊中发布数张照片,称自己来到了该主播父母家。照片显示,一户人家的门口被喷上了侮辱性文字,并贴出了包含私密侮辱信息的传单。同名群主曾在群内设置投票,称自己在直播间楼下等主播下班,让群内成员投票给主播“泼油漆或汽油”。最终,直播间有人通知主播注意安全,群主最终放弃。

在群聊中发布喷漆照片

据记者观察,部分群友希望主播“揭人面纱”,一方面是因为“我是她的粉丝”,另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好奇心”。部分群友还以玩笑的方式提及“揭人面纱”的动机,称“现实生活中我是一个不敢跟女生说一句话的高中生”,但“拿起手机的那一刻,你就成了网络皇帝”等。不少群友表示“这就是我”。

在“人肉拆箱”过程中,一些群员还对别人骚扰主播的行为表达了不满,但立刻遭到了别人的嘲讽。除了“人肉拆箱”主播外,一些群主还会对谴责“人肉拆箱”行为的主播粉丝进行“人肉拆箱”。

此外,部分群主对“人为开箱”的反感度较高。一名群主教为保护个人隐私信息,可使用境外手机号注册网民账号。记者发现,群主均使用显示为境外手机号的号码进行注册,部分群主自称是留学生。李女士向记者提供了一名疑似群管理员的聊天记录,该管理员称其“只发链接,后续开箱(开箱)均由他人完成”。

11月17日,在“哔哩哔哩社区管理员”发布上述文章后,红星新闻记者发现,多个群聊已被暂停,仅剩一个群聊仍处于活跃状态。

中央网信办采取行动

李女士尝试过很多维权方式,曾向公司反映,希望公司出具相关声明,制止此类“人肉”行为。但公司认为“如果出具这份声明,就等于变相承认他们“人肉”的信息是真实的”。李女士也咨询过专业人士,但得知取证难度很大。

据李女士回忆,在境外软件上发布“人肉开箱”信息的成员均使用境外手机号,难以定位;而使用国内手机号给自己拨打骚扰电话的成员,也很难判断拨打电话的人是否参与了“人肉开箱”。

此外,李女士也向平台举报了此事,虽然举报成功,但她发现,这并没有对“人肉开箱”人员造成影响,“他们反而开心多了,以为自己被主播注意到了,跟主播互动了,说‘主播骂我了,主播关心我了’,还会在群聊里炫耀。”

李女士刚开始“手动开”的时候,有一段时间失眠,“精神状态很差,每天都睡不着觉。”2022年底,李女士被确诊为焦虑症,目前还在接受治疗。

浙江京衡律师事务所律师郑晶晶表示,人肉搜索后在群聊中公布他人姓名、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等信息,属于违法行为。“从民事角度看,这不仅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也是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行为,主播可以就此类侵权行为对对方提起民事诉讼;从行政处罚角度看,传播他人隐私的行为也涉嫌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公安机关可以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下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对于部分海外群聊中主播被线下骚扰的情况,郑律师认为,“无论人肉信息是否准确,蹲在直播间楼下向主播泼油漆的行为,都是对他人人身安全的威胁,不仅涉嫌侵犯他人人身权利,还涉嫌寻衅滋事,公安机关还可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对其予以相应的行政处罚。”

群聊中发布的蹲守视频

对于维权难度,郑律师表示,“如果个人隐私通过境外软件或平台的群聊传播,受害者维权难度较大。首先在民事诉讼中,受害者很难通过平台获取侵权人的真实身份信息。在行政处罚方面,对于此类治安案件,估计警方很难有足够的精力和技术水平来办案。这可能是司法实践中面临的一个普遍障碍。”

今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发布《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犯罪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到:组织“人肉搜索”,向不特定多数人非法收集、发布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符合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规定的,应当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定罪处罚。

此外,11月17日,国家网信办宣布,自即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清清白白:整治网络敌视行为”专项行动,重点针对社交、短视频、直播等重点平台类型,坚决打击、依法严惩“网络厕所”“开箱吊人”、利用社会热点恶意诽谤、散布谣言攻击、煽动网络极端情绪等七大问题。

(红星新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