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首个公开禁止采集生物特征信息的规定出台后,不少市场人士开始将其与刷脸支付受到的冲击联系起来。近两年,包括人脸、指纹在内的生物特征信息被广泛应用于支付转账、实名登记等场景。在分析人士看来,天津“生物特征采集禁令”一旦实施,无疑将进一步提升刷脸支付行业的标准。不过,一些已经布局上线的设备和业务,也有可能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调整更新。这不仅对争夺刷脸支付的巨头们造成不小的冲击,对刷脸支付背后的产业链和渠道模式也会产生较大影响。
率先提出“生物特征采集禁令”
12月2日,天津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消息称,天津市人大常委会于12月1日表决通过了《天津市社会信用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将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共八章六十六条,包括总则、社会信用信息、守信激励和失信处罚、信用主体权益保护、信用服务业发展、社会信用环境建设、法律责任和附则等。明确社会信用信息包括公共信用信息和市场信用信息,并规定了相关管理制度。
这也是全国首个公开禁止收集人脸识别信息的规定。《规定》规定,市场信用信息提供者收集自然人信息,应当取得自然人同意并约定用途,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此外,还强调,市场信用信息提供者不得收集自然人的宗教信仰、血型、疾病及病史、生物特征信息以及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个人信息。
基于此,企业事业单位、行业协会、商会等企事业单位将被禁止采集人脸、指纹、声音等生物识别信息。
此外,《条例》还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收集、归集、买卖、泄露、使用、加工、传输社会信用信息;信用主体有权了解其社会信用信息的收集、归集、应用情况,以及其信用报告中的信息来源和变化的原因。
刷脸支付或再遭打击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包括人脸、指纹在内的生物识别信息在支付转账、实名登记、开锁解密、门禁考勤等场景被广泛应用,尤其是刷脸支付,一度成为2018年、2019年支付行业的热门关键词,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巨头纷纷推出刷脸设备“蜻蜓”、“青蛙”,瞄准线下支付场景,并不断加大市场投入和补贴力度。
然而,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的争议和争议也不断出现。其中,用户信息保护一直是人脸识别支付需要考虑的一大问题。在分析人士看来,继疫情影响导致的挫折之后,天津的“生物特征采集禁令”或将再次给人脸识别支付带来沉重打击。

一方面,已经部署的业务或将面临重新调整。支付行业高级分析师王鹏博指出,天津法规的出台,或将推动未来更多省市出台人脸识别相关法律法规。对于支付行业来说,相关行业标准将进一步完善。不过,一些已经部署上线的设备和业务,或将需要根据规定的标准进行调整更新。
另一方面,对刷脸支付产业链和渠道模式将产生极大冲击。马代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苏晓睿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巨头们对刷脸支付的激烈争夺背后,已经形成了一套分工清晰的产业链,包括刷脸设备的研发、生产、安装、调试,渠道则包括服务商和代理商。从历史经验看,中小代理商处于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底层,在奖励返还、分成、佣金结算等方面存在时间延迟,是产业链中的“弱势群体”。“生物特征采集禁令”出炉后,巨头们在刷脸支付大战中投入的数百亿元补贴或将打水漂。此外,幕后还涉及大量中小创业者。
对于刷脸支付的推广进展,以及刷脸支付业务被禁将带来的影响,北京商报记者采访了微信支付和支付宝,但截至发稿,双方均未给出正面回应。
个人隐私痛点亟待解决
目前,我国刷脸支付还处于比较“野”的发展阶段。一方面,企业在快速拓展业务、布局设备;另一方面,由于监管机构尚未出台正式的官方行业标准,我国刷脸支付还处于无序发展状态。王鹏博直言,目前由于行业缺乏官方标准,市场上的刷脸支付设备和业务标准差异很大,相关技术成熟度有待提高。此外,目前的刷脸支付在数据收集、隐私保护、消费者信息安全等方面还存在一系列潜在问题。
但由于人脸识别设备成本高昂,动辄上千元,目前人脸识别支付市场是巨头争相角逐的市场,主要玩家有支付宝、微信支付等。苏晓睿也表示,人脸识别技术可能导致个人隐私被滥用,但这种担忧并非中国独有,发达国家也对此有所探讨。今年9月,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颁布了美国最严、最全面的人脸识别禁令。因此预计未来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方向将是“守正出奇、有所创新”。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关于刷脸支付,今年1月21日,中国支付清算协会还发布了首个线下刷脸支付自律公约,在安全管理、终端管理、风险管理、用户保障权益等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不仅强调了用户隐私保护问题,还提出支持刷脸支付业务的互联互通,避免一柜多机现象。
对于刷脸支付的后续发展,王鹏博认为,相关从业者首先要满足相关政策或文件的要求,遵守相应的行业标准;其次,刷脸支付机构还要最大限度地保障消费者数据隐私安全,保护消费者相关权益,提升自身产品和服务质量,优化消费者的支付体验。
苏晓瑞补充道,由于中小代理商处于产业链最底层,属于产业链中的“弱势群体”,建议这一群体采取观望状态,及时与上游供应商沟通奖励返还、利润分成、佣金等最新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