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3年3月17-18日,“兴源杯”全国地理实用技能越野赛决赛在南京栖霞山举行。3月18日,比赛、开幕式、闭幕式均举行,闭幕式上需要快速评分、颁奖。为此,组委会设计了实时评分系统,利用该系统,10分钟内对所有参赛选手进行评分,1小时内完成评分统一工作,闭幕式上及时公布获奖名单。该评分系统为比赛的圆满结束做出了贡献。
关键词:地理实践技能;越野跑;答案实时评分;系统设计
一、引言
随着新高中、初中地理课程标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本)》《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修订本)》[1,2]的颁布实施,必须从学科教育视角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中学生主体地位,更好地培养中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劳动能力[3–6]。2023年3月17-18日,由中国地理学会等单位主办、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等单位承办的首届“兴源杯”全国地理实践技能越野赛总决赛在南京栖霞山举行[7,8]。 决赛中,组委会划定赛区,确定签到点(含起点、终点),并在各个签到点设置体现地理实践技能(如地图定向、野外地理景观写生、地貌识别及成因分析、人类活动影响分析等)的挑战性任务;选手利用定向地图、地质罗盘等工具,自主前往地图上标注的签到点,完成相应的野外技能挑战任务;组委会根据“比赛用时”和“挑战任务完成情况”给出最终成绩。
3月17日为报名及赛前训练,3月18日为开幕式、现场比赛、闭幕式。时间非常紧迫,比赛结束后要迅速给出成绩和奖项,闭幕式上还要颁奖。因此,比赛组委会专门设计了实时计分系统。
2.实时评分系统的实现
首届(2022年)“兴元杯”全国地理实践技能越野赛决赛参赛队伍分为“中学地理教师组(包括全国中学地理教师或教研人员)”和“校内师范生组(包括全国高校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地理教育专业博士生、硕士生、课程与教学理论(地理)专业博士生、硕士生、地理教育专业博士生、硕士生)”,比赛采用分组计分。参赛选手得分包括“答题得分”和“时间得分”,分别占70%和30%。实时计分制包括“答题计分制”和“计时计分制”。
1. 问题评分系统
本次比赛设置了一个“起点”、10个“签到点”和一个“终点”。起点处有“全程任务”,终点处提交答案。每个签到点都有自己的任务,共计11道题目,总分为70分。参赛选手答对11道题目的总分即为“答题分数”。
(1)问答系统
报名处设置小程序二维码,选手先用手机扫码进入微信小程序,界面如图1(a);点击“确认参赛”,进入选手信息登录界面,如图1(b);输入选手姓名、性别、比赛号码、手机号等信息,再次点击“确认参赛”,选择“答题”,进入选手答题界面,如图1(c)所示。
图1. 小程序玩家登录界面
在“起点”、“10个签到点”、“终点”处分别设置二维码,图2为起点、终点、1号签到点的二维码。选手到达各点后,打开界面下方的摄像头形状的“扫码”按钮,扫描二维码即可显示相应题目。各签到点题目设计如表1所示。
答题界面如图3所示,答题流程包括“照片上传”和“数字或文字输入”。
① 上传照片
点击“上传图片”右侧的“相机”按钮,切换到手机相机,拍照并上传。如果界面上看到“缩略图”,则表示上传成功。如果想更改上传的内容,再次点击“相机”按钮,重新拍照并上传即可。
②输入数字或文字。
点击“文本框”空白处,输入数字或文字(注意不要超过50个字),“点击提交”,按钮变成绿色“Ö”,表示输入成功。如果要更改内容,再次点击“文本框”空白处,重新输入数字或文字,记得再次“点击提交”。
③ 每个签到点答完所有问题后,界面右下方红色的“任务未完成”会自动变为绿色的“任务完成!!”,“返回”按钮变为“下一步”。此时点击“下一步”按钮切换至图4选手答题界面,离开并前往下一个签到点,再次点击底部的“扫描二维码”按钮即可扫描二维码答题。
(2)评级体系
每道题由一名评委评分,做到标准统一、评分公平。评委姓名及手机号已提前绑定到小程序,每位评委进入小程序只能看到自己评分的题目。我们还设置了4名候补老师,候补老师的手机号可以看到全部题目,以防个别评委在比赛中手机出现故障,可以临时替补。
比赛时,评委用手机扫描小程序二维码进入小程序,点击“确认参赛”,进入信息登录界面,输入姓名、性别、比赛号码、手机号等信息,再次点击“确认参赛”,选择“评委”,进入评分界面,如图4所示。
登录后,评委可以看到需要评分的“未评分”和“已评分”的题目。未评分的题目按照选手提交答案的时间排序,点击“未评分”按钮可以看到最早提交选手的答案,如图5所示。在文本框中输入分数,此时注意后面的最高分提示,即给出的分数不能超过这个值。然后点击“确认”按钮,选择“继续”,可以看到下一个选手的答案,并依次评分。
2. 计时系统
本次比赛采用南京小鹿定向越野公司计时系统,如图6所示。为每位选手发放可插入指卡,提前在系统中绑定“指卡号”和“选手号”。在“起点”、“10个打卡点”、“终点”分别设置“计时打卡卡”,在报名区设置“清零站”,在终点区设置“主站”和“智能数据管理终端”。比赛时,选手先到报名区清零站签到,清零指卡上的时间信息;发出起跑口令时,到“起点站”签到开始计时;到达每个打卡点后,将指卡插入对应的打卡卡内记录时间;完成所有任务点后,到“终点站”签到停止计时。
3. 球员得分的计算
1. 回答问题并评分
比赛结束后,“出题与评分系统”小程序后台可导出各组选手的分数汇总表,如图7所示,其中包含“选手姓名、性别、选手编号、分数、答题数量、未答题数”等信息,若未答题数不为零,则需提醒相应评委完成系统内所有题目的评分。
2. 时间得分
比赛结束后,“计时系统”智能数据管理终端可以导出各组选手的时间汇总表,如图8所示,其中包含“选手编号、手指卡号、选手姓名、成绩”等信息。
对表中的成绩数据进行处理,使用公式“=LEFT(D2,2)”得出小时数,使用公式“=MID(D2,4,2)”得出分钟数,使用“=E2*60+F2”得出以分钟表示的总时间。
“时间得分”为相对得分,每组用时最短的选手得30分,用时最长的选手得0分,其他选手的得分按比例计算,公式为:
(玩家总时间 - 最短总时间)*30/(最长总时间 - 最短总时间)。
3.综合评分
将“题目得分汇总表”和“时间得分汇总表”合并为一张表,并核对选手编号和姓名。将同一选手的“题目得分”和“时间得分”相加,得出“综合得分”。最后将各组选手的“综合得分”从高到低进行排序,并根据参与比例颁发相应奖项。
四、结论
首届“兴源杯”全国地理实用技能越野赛,赛道总长约4.5公里,爬升高度约200米。“中学地理教师及教研人员组”最短用时80分钟,最长用时212分钟;“校内师范生组”最短用时72分钟,最长用时186分钟。此外,为保证各签到点不出现选手聚集现象,共分14批出发,各批之间间隔10分钟。因此,整个比赛耗时较长,共耗时7个小时。
如果使用纸质答题纸,则只能在终点处收回答题纸,单独计分后人工计算每位选手的总成绩。然后进入系统后,按选手编号排序,将每位选手的“答题成绩”和“时间成绩”相加。本次比赛“中学地理教师组”选手32人,“学校师范生组”选手92人,每位选手11张答题纸,共计1364张答题纸。计分、计算、加总成绩工作量巨大,而且容易出错。
本次比赛开发的“实时评分系统”效率很高,只要选手在比赛期间向某个签到点提交答案,评委就能同步看到,并实时给出分数。也就是说,每位选手的分数基本都是在比赛结束后同步给出的。所有选手比赛结束后,10分钟内完成所有评分工作,1小时内完成所有评分汇总工作,并同步给出获奖名单。
参考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3]陈洁,黄荣清,袁淑琪. 高中学生地理实践能力培养及评价模型[J]. 地理教学,2021(06):13-16.
[4]段玉山,杨欣,丁荣等.《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修订解读[J].环球教育导刊,2022,51(06):57-66.
[5]张佳佳,沈祥金,王向东.激发潜能教育下地理实践能力培养探索[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下半月),2019(22):13-16.
[6] 段玉山, 姚泽阳. 地理核心素养评估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基于2022年高考地理试卷的回顾[J]. 基础教育课程, 2022(Z2): 4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