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制度是以会计核算为基础的制度,是实施会计核算过程的程序的组合。
会计制度是以会计为基础的制度:会计是把企业各项有用的经济活动统一为货币单位,通过记账、核算、报告等一系列程序,提供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经济信息。会计制度是实施这些过程的程序的总和。
对于支付系统,会计制度一般会根据会计科目的划分,将系统的账户分为三类:资产、负债、损益,这三类账户又可以划分为多个总账账户,总账账户也是一级账户。
例如:资产类账户可细分为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负债类账户可细分为应付账款和其他应付款;损益类账户可细分为费用和收入。
如果需要更加细致的划分,一级学科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二级、三级、四级学科,具体级别根据需要而定。
支付系统的账户体系通常是指应付账款最后一项下所列的外部账户(为什么列在应付账款下呢?因为支付系统外部账户登记的资金额并不是支付机构自身的资产,而是其负债,是其应该支付给用户的资金额)。
这里说的账户体系,割裂了外部账户与内部账户的关系,毕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内部账户也是会计体系的一部分,是真正的最后一级账户,但根据账户性质,通常记录的是支付机构侧的资金变化情况;而外部账户则是相对于内部系统为用户设立的各种账户,记录的是用户侧的资金变化情况。
相应的,会计系统本身也可以分为外部账户的会计系统和账务系统,这样的设计可以更加快速、实时地响应用户账户资金的变化。
不过这里我们还是以两者结合的会计制度为例,虽然没有本质的区别,但是我个人觉得这样更符合记账的实际情况。
1. 复式簿记
复式簿记,顾名思义,是一种记账方法,根据不同的类型,复式簿记又可分为三类。但使用复式簿记时,只需要一种,即借贷记账法。
复式记账法是把任何一项业务都平等地记录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联系的账户中,以全面、系统地计算经济业务对各会计要素及其结果的影响。
1. 公式和规则
以下是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点:
复式记账有两个公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收入-费用;记账规则是:每笔贷记都要有借方,借方和贷方必须相等;2、记账方法:资产、成本、损益费用增加时都记在借方,减少时记在贷方;负债、所有者权益、损益收入减少时都记在借方,增加时记在贷方;会计分录:每项具体经济业务所涉及的不同账户之间的借方和贷方关系;会计凭证: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按照一定的格式编纂成登记会计账簿的书面凭证。由于凭证需要在不同的银行柜台之间传递记账,所以银行会计凭证又称“传票”。
一般来说,了解复式记账的这些方面就够了,重要的是要知道如何根据实际业务场景设置会计分录(如果不懂如何设置可以问财务人员),设置好分录之后,就可以根据分录记录科目流转了。
2. 会计制度实施
会计系统作为支付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其本身可分为三个功能模块:管理后台、其他子系统的会计接口、以及一套用于会计汇总、核对借贷余额的工具。
1. 管理后端
一般在功能设置上,会提供以账户及会计分录管理为中心的基础功能,以及包括手工调账、账户信息查询、内部账户余额及收支明细查询、总账查询、会计凭证查询等会计管理功能。
2. 会计界面
会计系统服务的其他子系统包括:客户系统、订单系统、对账系统、清算结算系统。
客户端系统调用会计系统的目的不是为了记账,而是为后续的会计核算做准备:用户注册成功后,调用开户接口为用户在支付系统中建立自己的虚拟账户,简称虚拟账户(可以类比于用户在银行开立的银行卡号)。
订单系统会计是唯一考验会计系统性能的子系统:如果订单系统交易量不大,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如果交易量很大,那么很可能就要像上面说的那样,将会计系统拆分成外部账户的会计系统和记账系统,这样会计系统才能更快、实时地响应用户账户资金的变化。
订单系统调用的会计接口有两种:正向交易(收款交易)和反向交易(付款交易)。
正向交易通常先成功收款,然后调用会计接口,会计系统应先登记交易流转,避免记账失败。根据业务类型获取会计分录进行记账,根据分录登记会计明细,检查借贷是否平衡,不平衡则标记交易流转。
(1)远期交易会计分录示例
假如用户A在支付平台通过银联充值5元,则录入如下:
注:借方应为银行存款,所有与渠道有关的会计分录都可以简单写成与银行存款账户的借贷关系,但为什么写成应收账款-渠道充值-银联呢?因为渠道方并不是实时向支付机构结算资金,通常需要T+1日才将交易金额汇总结算给支付机构,所以支付机构在这里的会计核算不会直接以银行存款进行借记和贷记,而是体现一个“应收”。
假如用户A在支付平台通过银联向商户B购买了一件价值5元人民币的商品,则分录如下(不含手续费):
该分录并未反映用户A虚拟账户资金的变化,如有必要,可对会计分录进行如下调整:
如果有政策考虑,不通过用户A的虚构账户进行转账,则可以对会计分录进行如下调整:
反向交易一般先调用会计接口,再进行付款,会计系统处理流程与正向交易相同。
(2)冲销交易的会计分录示例
假如用户A从支付平台提现5元,则分录如下:
注:这里为什么直接用银行存款就能形成借贷关系呢?因为支付操作主要由支付机构进行,而支付机构可以假定支付成功后,其银行存款会立刻支付5元给用户。
对账系统调用会计接口,一般在T+1日,与渠道提供的对账单对账完成后,将渠道充值金额折算为待结算金额,会计分录如下:
注意:对账时可能会出现不符,因此会设置错误账务处理功能,如果确实出现不符,需要查找错误原因,补单或者取消订单。不符一般分为多付和少付两种,但少付是绝对不允许发生的,一旦发生,说明系统存在漏洞。
逾期付款是指渠道方有扣款成功记录,但支付平台没有记录的情况,这种情况下需要进行补单处理,会计分录如下:
少付是指渠道方没有扣款记录,但支付平台有记录的情况,此时需要取消订单,但少付是绝对不允许发生的,一旦发生就说明系统存在漏洞,会计分录如下:
清算结算系统负责商户资金的结算以及与代理商的利润分成。
以商户结算为例,若结算至银行账户,会计分录如下:
如果结算到支付系统中的虚拟账户,会计分录如下:
此外:当账户出现差异时,手动调整是纠正错误的通用方法。
3. 余额查询及账户摘要
余额检查是指金额的试算表检查,即利用会计凭证核对每一笔交易的借方和贷方记录,检查该笔交易所涉及的各个账户的借方总额是否等于各个账户的贷方总额。
如果相等,可以初步判断记账没有问题,否则需要登记异常记录,人工查看记账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帐户汇总是指将会计系统中从上一个帐户到总帐帐户的每笔分录逐一进行汇总。
在应用程序级别,有两种方法可以实现此过程:
(1)每次记账时,账户摘要完成
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可以看到各个科目的实时账目变化,但我还是无法理解这种好处能给企业运营带来什么样的好处,不知道看到这种实时变化能不能决定企业战略,还是随时快速浏览一下数据变化就能获得某种满足感。
如果交易量很大,服务器满负荷运转的话,为了看到这种实时的账户变化,是否要占用服务器资源呢?显然不是,所以大部分公司都会采用第二种实现方式。
(2)设定一个时间点,作为会计周期的终止点,汇总该会计周期内的所有会计记录。
由于选定的时间点不一定是零点,所以这个会计周期又有一个不同于自然日的概念,称为会计日,而这个时间点又称为日终。
日终时间点的选择视具体行业而定,一般选择在交易量最低甚至没有交易的晚上,由于账户汇总处理的数据量巨大,占用服务器资源较多,所以选择交易量最低的时候比较合适。
帐户汇总完成后,需要进行试算表,即检查所有借方帐户的期末余额合计是否等于所有贷方帐户的期末余额合计。
此外,您还可以根据以下公式检查前一天帐户的期末余额加上帐户当天的金额是否等于帐户的期末余额:帐户期初余额+帐户每日金额=帐户期末余额。
总额对账的公式为:下级账户余额之和=上级账户余额。总额对账的目的在于将所有外部账户和内部账户的余额之和与其对应的上级账户的余额进行比较。
虽然人们用各种方法来检查会计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会计记录完全正确,因为有些会计记录错误很难发现,例如:借方和贷方同时记录相同金额的错误、同一经济交易的遗漏或重复、会计记录的借方和贷方方向错误等。这些错误需要用其他方法,如对账来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