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5日,微信正式举办了一年一度的微信公开课PRO版,腾讯高级副总裁、“微信之父”张小龙在现场致开场词。作为微信钱包交易量最大的第三方,也是微信流量最大的受益者,我们公司对小程序的发展自然是充满期待的。但整堂课下来,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张小龙发明了小程序,却不知道怎么玩!
至于整个活动讨论的小程序,涉及到几个方面,包括跳转小游戏;小游戏外挂;用了就走;先紧后松。
(1)跳跃
相信大量用户最早是通过 Jump Jump 接触到小程序的。作为小程序内部原型,张小龙也表示效果完全超出自己的想象。从一年前不让小游戏上线,到今年小游戏带来的第一波小程序爆红,可以说蜕变非常大。腾讯也在邀请更多有实力的游戏开发商加入,大力开启小程序上小游戏的布局。
(2)Jump Jump插件
即便是小游戏有作弊,已经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张小龙担心作弊会破坏整个系统的规则,让规则失效。从我的角度看,作弊的出现是小游戏火爆的标志,早期的程序如果用户没有打破常规的欲望,就不能算成功。但作弊不是正道。微信刚创立时,靠着附近的人和摇一摇两款产品把竞争对手甩在身后。结合前两点的内容,社交背后的人性化需求是产品研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一部分是不能摆上台面的。就像相声一样,台上说的肯定是播不出来的,但一开始观众喜欢的,恰恰是台下播不出来的。
(3)使用后离开并再次回来
这次,张小龙进一步解释了去年公开课上提到的“用完即走”,其实后面还有一句话:“你走了还会回来”。现在大家突然觉得很难了,95%的人都能用完即走,但真正能回来的却不到5%,这个比例甚至更低。这句话的后半句,是检验一个小程序成功与否的关键,有点类似很多互联网公司内部数据里老用户占比,多频次客户,APP用户有空的时候也可以下载一个程序看看操作。小程序基本关闭之后,除非你想起,否则基本不会再打开。这也是为什么市面上好的小程序不多,不火爆的主要原因,也引出了很多人不看好小程序的关键点,非常难。
(4)先紧后松
张小龙对于小程序的管控是先紧后松。小程序作为一个新物种,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作为家长,腾讯当然希望它能够茁壮成长。不过在我看来,前期的紧应该更多的是“是”与“否”的决策,理性尤为重要。比如外挂、诱导转发、对赌,都是这个时期比较简单的决策。后期的松动才是真正的挑战。方法A可以,方法B也可以,这时候就看小程序团队的定位了。所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前面的“紧”是相对松的,这个阶段,各路高手可以各出奇招,抢占先机。至于小程序未来是“学艺”还是“练武”,这个时候基本就确定了。后期的松动,只是东拼西凑而已。
所以在微信公开课上说了这么多关于小程序的事情,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张小龙内心的想法:小程序还年轻,希望未来有很大的潜力。关键在于在座各位大师的培养,走邪路的人请远离。仅此而已。
张小龙为什么不亲自给大家指明一条清晰的道路?
了解张小龙的人都知道,他性格内向,对自己的名声极其谨慎。在做电子邮件的时候,他宁愿处于没落状态,也不愿将其商业化。这两种性格的结合,让他对人性洞察透彻,同时对产品体验的要求又高得离谱。同时,我们来看看张小龙的书单,《失控》、《信息简史》、《女性的起源》、《数字乌托邦》。这些书有两个共同的特点:
这两点也是我一直支持张小龙的原因,可以保证产品不被眼前利益和KPI束缚,只要把握住最基本的规律,外在的呈现不会差,但至于外在的呈现会是什么形式,这是不可言喻的,虚无缥缈的,也是无限可能的。
《道德经》说,道养万物,但不占有万物。这个道是最基本的自然法则。张小龙用了“器”这个词。养万物,但不占有万物——小程序只做赋能,让开发者自己按规律发展,不以自己为中心,也不强迫开发者做用户该做的事,甚至不引导行动。这个原则就像以前设计师做的一样。公园里怎么规划一条小路,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草都种上,2个月后,最科学的办法就是被踩踏。所以张小龙一直在做的,就是提供一块非常肥沃的土地。至于土地上会长出什么样的草花,那就需要自然的进化和选择。可以肯定的是,只要土壤肥沃,就一定可以培育出一大批物种,就等着它出现。这正是百家争鸣的时机,也是寻找出路的时机。 相信用不了多久,大家就会经常听到这样的惊呼:原来还可以这么玩!!
小程序创业团队能做什么?
我们先来看微信公众号最初的诞生。PC时代,流量入口是搜索,大家想要的内容都是网页形式,网页之间跳转相对快捷方便。随着无线智能手机的出现,大家都会在手机上下载APP,这导致了一个很大的变化,大家在前几个APP上花的时间越来越多,后面的APP就很难用了。微信作为留存时间最长的APP,就想到把长尾APP压缩到自己身上,做一个可以承载APP的超级APP,微信公众号就这样诞生了。
微信公众号诞生还存在一个问题,现在很多人关注微信公众号,但并不是一直都在用,很多人这么做可能是为了防止忘记,为了下次需要的时候能找到,其实是不愿意接受很多推送通知的。相比PC时代的独立网页切换,很多自主选择和隐私的权利都丧失了,这才是小程序诞生的初衷。所以微信想做的是把聊天以外的所有功能都通过小程序来实现,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最好是让用户很舒服,不产生反感(一旦产生反感,甚至可能对聊天功能产生更强烈的排斥,这样就会动摇微信的根基)。
我们先来看几个比较成功的小程序,包括跳一跳小游戏、携程春运火车票支持、美亚家打折促销、玉小歌电商等等。除了这些,我觉得如果要做一个爆款的小程序,有两个公司一定要仔细分析:拼多多和云集。这是两匹完全依托微信的黑马,比较有代表性。
从上面可以得到几个方向:
相比APP,小程序在研发设计上要简单便捷很多,很多小程序在上班时间就可以完成。在当下的时间点,对小程序的深刻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有大胆创新的思考尤为重要,这需要极客一样的热情与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