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北京华网天下科技有限公司,为您提供其中一项业务为:哔哩哔哩视频排名优化提升,和哔哩哔哩下拉词优化。
哔哩哔哩短视频排名优化,就是您发布的视频,在哔哩哔哩有排名,只要有排名,都可以进行优化到前3名。下拉词就是通过哔哩哔哩搜索时,能够让用户看到您的品牌名或者联系方式,也就是行业的热点搜索词,提升曝光度。您可以进入我们的公司官网或者联系商户经理微信ysfsyt1
B站负面下拉词顶掉【哔哩业务-欢迎光临-请进】哔站优化短视频排名B站 三季度投资亏损 7.24 亿,烧钱效率低,商业模式遭质疑
值得注意的是,在损失项目中,财报显示,哔哩哔哩第三季度投资损失7.24亿元,由去年同期的投资盈利转为大幅亏损,变化主要由于上市公司投资公允价值变动所致。
坦白讲,这部分投资亏损很大程度上是受市场影响较大,并非主力投资公司基本面有问题,毕竟腾讯三季度的投资收益也不算太好。
不过一般来说,一家公司在推进商业化时,随着营收的增长,各项费用率占比也应该降到合理水平。然而哔哩哔哩的费用率连续几个季度都没有明显改善,亏损速度依然大于营收增速。换言之,哔哩哔哩的“烧钱”效率太低了。
也难怪有人说哔哩哔哩越来越像快手、爱奇艺了,因为剥离游戏业务之后,哔哩哔哩的商业模式显得很普通,而且还需要继续加大在内容制作、版权采购等方面的成本投入。
Bilibili为何被低估?
Bilibili因ACG(二次元,游戏、动漫)诞生,如今又因“ACG”而被低估。
事实上,看淡B站的逻辑主要基于两点:一方面,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的崛起,会不断蚕食B站中长视频的粉丝基础;另一方面,随着B站的受众群体更加普惠,必然导致用户忠诚度下降、平台内容壁垒降低。
首先,随着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的繁荣,整体环境确实在悄然发生变化。
《2021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9.44亿,其中短视频用户达8.73亿。换言之,注意力经济正在被解构甚至重新洗牌。在短视频的冲击下,无论是中视频还是长视频形式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行业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其实在于用户需求的迭代。
一方面,人们获取信息的效率越来越高,对视频内容密度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碎片化的娱乐需求和线上社交行为的激增为短视频的野蛮生长提供了沃土;另一方面,年轻用户更喜欢个性化的表达、个性化的推荐,兴趣标签越鲜明,对差异化娱乐内容的要求就越高。
基于此,用户的注意力随着内容形式的变化而转移——抖音、快手本质上是“刺激剂”,在碎片时间里呈现更接地气、更刺激的内容,通过强悬念/强冲突刺激用户。随着用户越来越沉迷于即时反馈、密集梗带来的刺激,对一个完整的故事或剧情越来越没有耐心。
另一方面,用户的内容偏好和消费习惯正在发生改变,随着工作、生活的竞争越来越“复杂化”,时间对于用户来说越来越重要,他们更愿意牺牲一部分体验去换取更加便捷的娱乐方式,而短视频无疑成功驯化了新的娱乐方式。
那么,长视频与短视频之战的本质是什么?
博主@湾区林斯克曾指出,二者混战的本质,在于资本与工作者之间的战争:“长视频代表的是资本购买版权内容的模式,而短视频则是通过劳动力密集生产和技术算法迭代来创作内容。因此,资本只能用钱来抬高版权门槛,而工作者则可以通过产品来形成文化门槛。”
至少从用户规模来看,以资本模式创造内容的优酷、爱奇艺、腾讯视频,败给了以劳动力和技术模式创造内容的抖音、快手。
2018年,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中国总人口为13.9亿,其中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人口不到1亿,即使加上新一线城市,人口也不到3亿,其余10亿人口分布在全国300个城市、2856个县、41658个建制镇、662238个村。
但互联网公司早已超负荷为一二线城市用户提供服务,三四线城市及下线市场近10亿用户的娱乐需求并未得到充分满足。因此,三四线城市民众对待生活的方式从来都是循规蹈矩、安于现状,闲下来就迫切需要找点事情做来消磨时间,而即时“消磨时间”抖音、快手正好支撑了这种需求。
其中,快手解决了下沉市场用户娱乐消费的刚性需求,构建了深入底层毛细血管的网络服务;抖音则主打年轻人群,通过潮酷内容成功出圈。此后,抖音和快手在生态构建过程中衍生出了非常丰富的创作者群体,内容生态也愈发多元。
相比之下,优酷、爱奇艺、腾讯视频除了版权之外,尚未形成不可替代的竞争壁垒,谁利用大IP、谁做出爆款产品,谁就能带来热度和关注度。
但长短视频之争本质上是注意力的争夺,内容的想象力已不再局限于传播量,“短视频变长,长视频变短”正在成为当下的内容趋势。
在此趋势之下,B站作为中长视频形态最丰富的平台,拥有巨大的先发优势(B站各品类排行中,绝大多数热门视频集中在1到30分钟的时间段内)——既拥有平台的内容生产方式,又是不可多得的具备品牌影响力的内容平台。
首先,中长视频的制作逻辑和长短视频完全不一样,短视频制作更轻量,传播速度更快,认知门槛也相对较低,中长视频的内容深度是短视频无法比拟的。从产品上看,中长视频其实是在和短视频错位竞争,就像Youtube会受到TikTok的影响,但TikTok无法取代Youtube一样。
而且中长视频生态不可能通过平台补贴、流量扶持等手段完全打通,西瓜视频花重金挖走了巫师财经和敖导演,他们后续的发展受到阻碍就是一个例子。
这背后的原因也不难理解,社区基因和创作氛围的巨大差异,会决定创作土壤,也就是俗话说的“橘子长在淮南就叫橘子,橘子长在淮北就叫橘子”。从这个角度来说,平台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创作者的创造力,毕竟再优秀的创作者,换到另外一个环境,也未必能适应当地的环境。
因此,尽管B站从来不强调内容的长中短属性,但当用户有PGC甚至泛UGC视频内容需求时,B站永远是首选。换言之,抖音和快手不断相互渗透,却无法从根本上撬开B站的核心用户群。
《上瘾:如何打造让人上瘾的产品》一书中提到,首先要决定做“止痛药”还是“维生素”。大多数人认为,好的公司就应该做止痛药,但这本书的作者告诉我们,估值高的互联网产品都是维生素。估值高的原因很直接,就是设置钩子,让产品让人上瘾。
对此,哔哩哔哩在其Q2财报中披露:十年前注册哔哩哔哩的用户留存率依然高达50%;而且,截至三季度末,通过100道题社区考试的正式会员数量同比增长38%至1.3亿,其第12个月的留存率超过80%。
其次,作为内容平台,B站的弹幕文化和社区氛围远远领先于其他视频平台。
有人可能会质疑B站的动漫、剧集、鬼片等二次元视频内容占比过高(其实构成权重都是由生活、娱乐、游戏、科普、动画等构成),这类视频的变现势必会陷入长视频的版权竞争环境,而且二次元视频占比过高也会限制平台的用户构成,无法实现人群的普惠覆盖。
事实上,二次元以及由此延伸出来的社群一直是哔哩哔哩的护城河。随着Z世代的崛起,哔哩哔哩完成了从流媒体到综合生活平台的转型,成为年轻人追剧、学习、看鬼畜、动漫、二次元的入口。在这里,不仅可以避免因兴趣差异而产生的误会,由兴趣纽带形成的社区归属感也更强。
此外,不仅B站的晚会、宣传片、卫星发射等话题频频爆红,就连在平台成长起来的UP主影响力也开始辐射全网。比如何同学、Vicky宣宣就是很好的例子,她们的视频因为爆红而越来越优质,并且也在积极带动其他创作者让内容更加专业化。可见B站的内容壁垒并没有因为人群的泛化而被瓦解。
当然,B站出圈的过程,势必会入侵长短视频的领地。这时候就看谁能提供和别人不一样的内容了。恰巧,B站的内容和抖音、快手、优酷、爱奇艺、腾讯视频等平台都有着明显的区别。此前有数据显示,B站在视频平台上的独家内容占比达到45%,也就是说,B站近一半的内容是各大视频频道中独有的,在其他平台是看不到的。
对于外界普遍质疑的二次创作内容版权问题,近年来,OGV(包括动画、纪录片、电视剧、电影、综艺)版权内容在B站生态中的权重在逐渐提升。
就拿近期来说,在国产动画领域,今年下半年B站相继出品了《元龙》第二季《百妖》第二季《仙王的日常生活》第二季等作品;在纪录片领域,B站11月共发布21部重磅作品,其中不乏《一串生命3》《但还有书2》等多部热门IP作品的回归。
此外,哔哩哔哩也在加大虚拟主播的领先优势。Q2财报中,平台虚拟主播是增长最快的品类,全网超过60%(约3.2万)的虚拟主播在这里直播;而在Q3财报中,哔哩哔哩已经开始优化直播工具,以进一步提升虚拟主播(V-UP)的优势。
也就是说,B站正在通过视频、游戏、电竞、虚拟主播等业务,不断提升14岁至35岁年轻用户的粘性和忠诚度。
而对于哔哩哔哩备受诟病的商业模式,陈睿此前已经给出过答案。《晚点LatePost》此前撰文称,陈睿表示,“哔哩哔哩最终会成为一家文化品牌公司,就像迪士尼最初是一家漫画或电影公司,但归根结底还是一家文化品牌公司。”
也就是说,如果你只把B站当成一个纯视频平台,变现渠道无非就是广告、会员、电商。但如果把B站当成一个文化输出、IP制作公司,其辐射到文化层面的变现空间就极其广阔了。比如迪士尼动画IP孵化主题公园,日本动漫公司办展会演唱会等等,这才是文化产业的核心。
难怪有人执着地认为哔哩哔哩是一个潜在的巨头,至少可以成长为一个细分市场的领导者。“视频是互联网的未来,哔哩哔哩是视频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