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考古许卫红:在抖音分享考古故事,成为文博爱好者关注焦点

2024-07-18
来源:网络整理

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记者 周婷婷 李佳)“大家好,我是陕西考古的徐卫红,这是我第一次被赋予一个带有‘首席’二字的头衔——首席巡视员。当时我参与了兵马俑二号坑的发掘,并负责其中几个勘探方的具体工作。从业三十多年,在抖音平台上和大家分享‘有趣的考古’故事。”从半年前上线第一个抖音视频,点赞9200次,到如今粉丝过万,“陕西考古徐卫红”这个账号已经成为众多文博爱好者日常关注的焦点。

作为参与秦始皇陵兵马俑考古发掘和咸阳城遗址考古发掘20余年的专家,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秦都咸阳城考古发掘队队长徐卫红在抖音视频中讲述着秦帝国的故事,用通俗易懂的视频传播考古历史知识,让她一夜之间成为科普考古知识的权威“专家网红”。

秦始皇“兵城”之缘

与很多人印象中卷起裤脚、满身灰尘的考古学家形象不同,许伟宏始终给人以沉稳、温和、威严的印象。

正是这样一位女考古学家,在所有人都知道秦始皇留下了一座城(咸阳城)和八千士兵(兵马俑),却无人能够窥见真相的时候,把自己的青春岁月奉献给了探索这座城和这些士兵背后的秘密。

1989年,徐卫宏成为兵马俑坑考古队员,开始在三号坑工作。2009年,他担纲队长,领导了一号坑的第三次发掘。

“我被分配到兵马俑博物馆时,参加了三号坑的第二次发掘。现在发掘已经完成,大家可以完整地看到三号坑的全貌。1996年,我参加了二号坑的发掘,主要发掘了其建筑的屋顶部分。我们都说‘兵马俑坑’,但实际上兵马俑其实不是一个‘坑’,它其实是‘盖’着的,你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地下室建筑。著名的青面秦俑也在二号坑出土,第二次发掘还在继续。2009年,一号坑进行了第三次发掘。第三次发掘历时10年,我参与了5年,发掘了200平方米(2006年共发掘了400平方米)十年。”在兵马俑博物馆工作二十多年的考古经历,让徐卫宏与“秦”结下了一生的情缘。

2014年后,她调入咸阳城遗址考古现场,担任团队负责人。

在专家的指导下,徐卫宏撰写了考古总体方案,划分了工作区域,细化了工作目标,确定了秦咸阳城址的考古方向。徐卫宏初步确定了府库遗址这个工作重点,并于2016年启动了新一轮发掘。

2019年12月4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发布最新考古发现:考古人员在秦咸阳城遗址核心区内,距离秦始皇陵约40公里处,发现了一处制作石铠甲的遗址。这一发现,经过考古人员一步步的辛勤耕耘,终于揭开了历史的真面目。

徐卫红告诉记者,新发现的石甲制作遗址位于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姚店镇。2019年夏天,为配合一栋高层建筑的发掘,考古人员在周边再次进行勘察,在距离建筑北面约500米的地表杂草中发现散落的石甲碎片。出土了大量与铠甲制作有关的遗物,包括石料、毛坯、废料、碎片、铜条、铅条,还有铁锥、钻、刀、磨石等工具。

随着秦咸阳城遗址考古工作的不断推进,重大发现不断涌现,秦咸阳城昔日的辉煌逐渐显露出来。徐卫宏及其团队在2018年开始的秦咸阳城遗址保护区6号高台建筑遗址考古工作中也取得了重要成果。通过发掘,考古队发现秦国殿堂地下基础设施的排水管道和廊道遗迹也保存完好,这直接体现了古人对排水供水设施的重视。

“秦”的传播之路从科普开始

兵马俑考古意义何在?神秘的秦咸阳城遗址又有何发现?从兵马俑考古研究者到秦咸阳城遗址项目负责人,30余年来,徐卫红在探寻秦文化的道路上默默前行。无论是在考古现场,在工作站整理室,还是在《百家讲坛》录制现场,她都是一位严谨、沉浸的女考古学家,让人为她的职业折服。

除了大量的考古成果,徐卫红开始思考传播考古知识的重要性。2009年,她负责兵马俑一号坑的发掘,因工作原因,接待了大量媒体记者。她觉得,兵马俑虽然那么出名,但公众对其知之甚少,甚至还有谣言。女儿沈深对此表示“不满”,这让她开悟,“你不觉得自己很傲慢吗?作为文物、博物馆以外行业的人,你凭什么有资格‘自说自话’,我们凭什么要了解你的专业知识?”女儿帮她注册了微博账号“探区高级美女”,她开始尝试以自媒体身份做科普,写一些通俗的文物、博物馆故事。

周婷婷抖音_抖音周导个人简历_婷婷抖音名称有哪些

一开始,她也有顾虑:“我这样做,同行、领导会怎么看我?”“我的科普作品能得到业界的认可吗?”“会不会受到批评,比如不能专心学业?”等等。

做久了,徐卫红有了新的感受。“我发现,10年来,民众整体知识水平发生了很大变化。比如,2009年我们发掘一号坑时,进行了现场直播,就收到了很多误解。有人指责我们,说‘你们没事干,就乱动老祖宗的东西’、‘考古发掘就是破坏’。”

直到2020年6月,她又在现场做了一次直播。这一次,她明显发现,民众对考古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当时做了一个统计,80%以上的声音都是理性客观的。大多数人明白这是文化遗产,为祖国的历史文化多么伟大而感动。

许卫红曾多次登上《百家讲坛》讲述秦朝故事,她深受欢迎,并不满足于此。2020年10月,她出版了《考古有意思——秦始皇的兵与城》。这本书以她30年来亲身经历的发掘遗址为基础,结合秦都咸阳60年考古发掘的成果,从考古发现的物证中,讲述史书上没有记载的秦人生活场景、秦朝崛起的秘密、秦人创造的灿烂文化。“现在我越来越相信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也理解、接受包括女儿在内的年轻人的观点和创意。”许卫红更加坚定了走科普之路的信心。

新“专家级网络名人”在线谈论“秦”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大家的兴趣焦点慢慢从事物转移到某个社会、某个时代,有些人开始想知道那个时代发生了什么,对当时的整个社会背景和历史阶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023年5月19日,许炜红入驻抖音,发布自己的第一条视频,获9213个赞,截至11月30日,已发布32条视频。 内容包括《文物修复“慢”了吗?》《夫妻搭档在线聊文物》、《谈谈兵马俑上的“紫砂”》等。其中,《西安地铁考古故事》的点赞数达到1.1万次。网友“风月”评论说:要是每一条地铁发掘一个古墓,都有人这样讲解,大家就更了解西安这座文化底蕴很高的古城了。另一位网友“燕子农家味”问:为什么我看不到这条第一管线?徐卫红回答说:“秦宫道下2.9米”。还有网友表示:听了你的讲解,我决定专程坐地铁14号线去附近的秦汉遗址看看。

这些互动让许伟红很感动,但她也觉得自己的路还很长。

她反复讲述秦咸阳城遗址考古探索的最新发现和背后的故事,随着她的视频越来越受欢迎,她被越来越多人认可,在兵马俑、考古博物馆等展厅都得到了粉丝的认可,并被粉丝们跟随参观。

一家三口都是文物专业,在她的视频里,也会有一家人一起录制的视频内容。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自己的专业,大家各抒己见,互相学习。不仅可以互相学习,激发同事间的碰撞,还可以让家庭关系更加融洽,生活甜蜜幸福,成为连接粉丝和职场人的“温暖纽带”。

考古从来都不是寻宝,而是透过物看人、与古人沟通。正是因为考古学家的存在,我们才得以了解流传千古的文物的内在秘密。

“博物馆柔和灯光下陈列的是国宝,而那些不为人注意的碎砖碎石也镌刻着秦朝独有的密码。破碎的空砖、残骨,拼凑出史书缺失的秦朝工匠、官员、贵族的真实生活场景;破碎的石磬,展现出秦朝的强盛和对传统礼仪的传承;道路的宽阔,展现出秦朝道路交通规划的前瞻性。”许卫红说。每次讲起这个故事,许卫红都从容不迫,她的专业自信和知性气质,为她赢得了粉丝的认可和尊重。

未来,她还计划在短视频领域深耕细作,将短视频涉及的知识碎片化、浓缩化,计划年底出版《寻秦记》,希望能够更深入、系统地与爱好者分享考古知识和秦史。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