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服务号消息通知规则大变革,你需要知道的都在这里

2024-07-18
来源:网络整理

2、订阅后,对于已经关注服务号的用户,消息通知会发送到服务号,对于尚未关注的用户,会发送到服务通知;

3、对于非公众服务号,按照微信目前的规定,每次给用户发送消息通知,都需要订阅,但用户可以选择长期订阅。

简单来说,服务号的消息通知方式和小程序一致,已关注但取消订阅的用户无法通过服务号直接推送模板消息,但用户取消订阅服务号后,仍然可以收到消息通知。

例如:改版后,即使您关注了XX银行信用卡中心但未订阅,也将无法通过服务号收到账户变动、还款等通知;但订阅并取消订阅后,您仍然可以收到服务号发来的通知。

2. 管理生态系统的决心——顶住压力,做出改变

据笔者非官方统计,国内有超过100万的开发者服务于微信生态,生态内有超过10万个公众号,其中服务号占比超过60%。(此处未统计服务号粉丝总数)

通过上面的描述,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在服务号开发者和用户数量如此庞大,且多数企业业务基本成熟稳定的情况下,微信决定进行订阅通知灰度测试,体现了治理模板消息滥用和过度恶意营销行为的决心。

从开发者的角度来看

我个人认为微信团队在模板消息滥用问题上的处理有些过于武断,为了控制1%的滥用,99%开发者的直接利益受到影响。

1. 一个动作影响整个身体

对于服务号开发者来说,这个简单的调整可以说颠覆了大多数公司的[业务基础]。

有很多创业公司全部营收都靠服务号,有的甚至严重依赖模板消息开展业务,甚至一些有一定规模、业务成熟的公司,很多系统功能都是围绕模板消息开发​​的,二次开发成本也不小。

2、被迫改变的无奈——APP开发与短信平台的春天

微信团队发布公告后,微信开放社区的情况可谓是“炸裂”。而且公告发布后,并没有明确的调整策略,这让开发者难以决定是否进行二次开发。如果微信选择在开发完成后不做调整,之前付出的开发成本就打了水漂。

经过这次事件,很多开发者选择转为短信通知,但发送短信的成本可能导致运维成本的急剧上升,甚至有开发者选择脱离微信生态,开发独立的APP来处理业务。

如果按照目前的情况继续发展的话,我个人认为会给APP开发服务商以及第三方短信平台带来更高,甚至是暴涨的利润。

从运营商的角度来看

对于服务号运营者来说,这个变化可谓是悲喜交加,悲的是操作难度大大增加,但如果你真的仔细研究新规则,就会发现操作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

1. 操作难度增加

以往服务号的运营只需要考虑如何引导用户上线、保证留存率,在新功能出现后,运营商可能需要做很多调整来引导用户订阅其消息通知,以完成商业闭环。

同时,运营人员需要关注的数据将不再像以前一样是关注数和取消关注数,必然会增加消息订阅数和取消订阅数,以保证消息通知的到达率。

因此,此前依靠模板消息完成营销、开展业务的服务号必须进行“转型”,才能在微信生态中生存下去。

2.操作方式的改变——新玩法的出现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消息通知方式改变之后,服务号的运营方式也出现了新的变化。以往,为了给用户发送消息通知,服务号大多采用引导关注的方式。但推出订阅通知之后,即使用户没有关注服务号,订阅消息后依然可以通过服务通知的方式获取消息。具体逻辑如下图所示。

根据新的消息发送方式,运营人员可以直接绕过关注服务号的步骤,直接使用H5页面进行引导订阅、给用户发送消息,甚至探索更多玩法。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

微信团队认为,从用户角度来看,部分用户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收到了与自己无关的信息,对用户造成了骚扰。

微信是老百姓必备的应用,我也是重度用户,我觉得这个改变有利有弊。

1. 运营成本增加

大多数用户都有一些需要接收的消息通知,比如信用卡消费提醒等。按照微信目前文档中提供的能力,微信改变通知方式后,用户必须逐一打开需要接收消息的服务号,找到订阅入口,手动订阅后,才可以继续收到消息通知。

这种方式无疑增加了用户的运营成本,用户需要重新订阅之前关注的服务号,而如果想在新关注的服务号中收到消息通知,则需要额外进行订阅操作。

另外,微信在订阅功能的开发文档中对开发者设置了一些门槛,这对用户来说也会不友好。

看下图是某开发者为了满足微信门槛而做的demo,我估算每个功能都会给用户增加15秒以上的操作时间。

2. 使用方式改变——消息列表更简洁

通知方式改变后,如果用户只想收到服务号内与自己相关的消息,不想收到群文章等,可以选择只订阅消息,不关注服务号。

网络时代,各种信息的轰炸给网民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对于用户来说,这让他们能够更加自由地接收信息,减轻了他们的信息压力。

终于

希望微信团队能够认真考虑调整策略,甚至考虑继续使用原有的模板消息推送方式,只增加“拒绝通知”的选项,以逐步解决生态中的问题。

我个人认为微信的这一举动表明了它的决心,建议大家尽早做好最坏的打算,避免影响到自己的业务。

我所在的行业对于模板消息的需求比较强烈,所以近期我会为大家提供一份我根据微信文档总结出的产品设计方案。

2、订阅后,对于已经关注服务号的用户,消息通知会发送到服务号,对于尚未关注的用户,会发送到服务通知;

3、对于非公众服务号,按照微信目前的规定,每次给用户发送消息通知,都需要订阅,但用户可以选择长期订阅。

简单来说,服务号的消息通知方式和小程序一致,已关注但取消订阅的用户无法通过服务号直接推送模板消息,但用户取消订阅服务号后,仍然可以收到消息通知。

例如:改版后,即使您关注了XX银行信用卡中心但未订阅,也将无法通过服务号收到账户变动、还款等通知;但订阅并取消订阅后,您仍然可以收到服务号发来的通知。

2. 管理生态系统的决心——顶住压力,做出改变

据笔者非官方统计,国内有超过100万的开发者服务于微信生态,生态内有超过10万个公众号,其中服务号占比超过60%。(此处未统计服务号粉丝总数)

通过上面的描述,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在服务号开发者和用户数量如此庞大,且多数企业业务基本成熟稳定的情况下,微信决定进行订阅通知灰度测试,体现了治理模板消息滥用和过度恶意营销行为的决心。

从开发者的角度来看

我个人认为微信团队在模板消息滥用问题上的处理有些过于武断,为了控制1%的滥用,99%开发者的直接利益受到影响。

1. 一个动作影响整个身体

对于服务号开发者来说,这个简单的调整可以说颠覆了大多数公司的[业务基础]。

有很多创业公司全部营收都靠服务号,有的甚至严重依赖模板消息开展业务,甚至一些有一定规模、业务成熟的公司,很多系统功能都是围绕模板消息开发​​的,二次开发成本也不小。

2、被迫改变的无奈——APP开发与短信平台的春天

微信团队发布公告后,微信开放社区的情况可谓是“炸裂”。而且公告发布后,并没有明确的调整策略,这让开发者难以决定是否进行二次开发。如果微信选择在开发完成后不做调整,之前付出的开发成本就打了水漂。

经过这次事件,很多开发者选择转为短信通知,但发送短信的成本可能导致运维成本的急剧上升,甚至有开发者选择脱离微信生态,开发独立的APP来处理业务。

如果按照目前的情况继续发展的话,我个人认为会给APP开发服务商以及第三方短信平台带来更高,甚至是暴涨的利润。

从运营商的角度来看

对于服务号运营者来说,这个变化可谓是悲喜交加,悲的是操作难度大大增加,但如果你真的仔细研究新规则,就会发现操作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

1. 操作难度增加

以往服务号的运营只需要考虑如何引导用户上线、保证留存率,在新功能出现后,运营商可能需要做很多调整来引导用户订阅其消息通知,以完成商业闭环。

同时,运营人员需要关注的数据将不再像以前一样是关注数和取消关注数,必然会增加消息订阅数和取消订阅数,以保证消息通知的到达率。

微信小程序订阅消息代码_微信小程序订阅消息云开发_微信小程序订阅通知

因此,此前依靠模板消息完成营销、开展业务的服务号必须进行“转型”,才能在微信生态中生存下去。

2.操作方式的改变——新玩法的出现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消息通知方式改变之后,服务号的运营方式也出现了新的变化。以往,为了给用户发送消息通知,服务号大多采用引导关注的方式。但推出订阅通知之后,即使用户没有关注服务号,订阅消息后依然可以通过服务通知的方式获取消息。具体逻辑如下图所示。

根据新的消息发送方式,运营人员可以直接绕过关注服务号的步骤,直接使用H5页面进行引导订阅、给用户发送消息,甚至探索更多玩法。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

微信团队认为,从用户角度来看,部分用户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收到了与自己无关的信息,对用户造成了骚扰。

微信是老百姓必备的应用,我也是重度用户,我觉得这个改变有利有弊。

1. 运营成本增加

大多数用户都有一些需要接收的消息通知,比如信用卡消费提醒等。按照微信目前文档中提供的能力,微信改变通知方式后,用户必须逐一打开需要接收消息的服务号,找到订阅入口,手动订阅后,才可以继续收到消息通知。

这种方式无疑增加了用户的运营成本,用户需要重新订阅之前关注的服务号,而如果想在新关注的服务号中收到消息通知,则需要额外进行订阅操作。

另外,微信在订阅功能的开发文档中对开发者设置了一些门槛,这对用户来说也会不友好。

看下图是某开发者为了满足微信门槛而做的demo,我估算每个功能都会给用户增加15秒以上的操作时间。

2. 使用方式改变——消息列表更简洁

通知方式改变后,如果用户只想收到服务号内与自己相关的消息,不想收到群文章等,可以选择只订阅消息,不关注服务号。

网络时代,各种信息的轰炸给网民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对于用户来说,这让他们能够更加自由地接收信息,减轻了他们的信息压力。

终于

希望微信团队能够认真考虑调整策略,甚至考虑继续使用原有的模板消息推送方式,只增加“拒绝通知”的选项,以逐步解决生态中的问题。

我个人认为微信的这一举动表明了它的决心,建议大家尽早做好最坏的打算,避免影响到自己的业务。

我所在的行业对于模板消息的需求比较强烈,所以近期我会为大家提供一份我根据微信文档总结出的产品设计方案。

2、订阅后,对于已经关注服务号的用户,消息通知会发送到服务号,对于尚未关注的用户,会发送到服务通知;

3、对于非公众服务号,按照微信目前的规定,每次给用户发送消息通知,都需要订阅,但用户可以选择长期订阅。

简单来说,服务号的消息通知方式和小程序一致,已关注但取消订阅的用户无法通过服务号直接推送模板消息,但用户取消订阅服务号后,仍然可以收到消息通知。

例如:改版后,即使您关注了XX银行信用卡中心但未订阅,也将无法通过服务号收到账户变动、还款等通知;但订阅并取消订阅后,您仍然可以收到服务号发来的通知。

2. 管理生态系统的决心——顶住压力,做出改变

据笔者非官方统计,国内有超过100万的开发者服务于微信生态,生态内有超过10万个公众号,其中服务号占比超过60%。(此处未统计服务号粉丝总数)

通过上面的描述,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在服务号开发者和用户数量如此庞大,且多数企业业务基本成熟稳定的情况下,微信决定进行订阅通知灰度测试,体现了治理模板消息滥用和过度恶意营销行为的决心。

从开发者的角度来看

我个人认为微信团队在模板消息滥用问题上的处理有些过于武断,为了控制1%的滥用,99%开发者的直接利益受到影响。

1. 一个动作影响整个身体

对于服务号开发者来说,这个简单的调整可以说颠覆了大多数公司的[业务基础]。

有很多创业公司全部营收都靠服务号,有的甚至严重依赖模板消息开展业务,甚至一些有一定规模、业务成熟的公司,很多系统功能都是围绕模板消息开发​​的,二次开发成本也不小。

2、被迫改变的无奈——APP开发与短信平台的春天

微信团队发布公告后,微信开放社区的情况可谓是“炸裂”。而且公告发布后,并没有明确的调整策略,这让开发者难以决定是否进行二次开发。如果微信选择在开发完成后不做调整,之前付出的开发成本就打了水漂。

经过这次事件,很多开发者选择转为短信通知,但发送短信的成本可能导致运维成本的急剧上升,甚至有开发者选择脱离微信生态,开发独立的APP来处理业务。

如果按照目前的情况继续发展的话,我个人认为会给APP开发服务商以及第三方短信平台带来更高,甚至是暴涨的利润。

从运营商的角度来看

对于服务号运营者来说,这个变化可谓是悲喜交加,悲的是操作难度大大增加,但如果你真的仔细研究新规则,就会发现操作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

1. 操作难度增加

以往服务号的运营只需要考虑如何引导用户上线、保证留存率,在新功能出现后,运营商可能需要做很多调整来引导用户订阅其消息通知,以完成商业闭环。

同时,运营人员需要关注的数据将不再像以前一样是关注数和取消关注数,必然会增加消息订阅数和取消订阅数,以保证消息通知的到达率。

因此,此前依靠模板消息完成营销、开展业务的服务号必须进行“转型”,才能在微信生态中生存下去。

2.操作方式的改变——新玩法的出现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消息通知方式改变之后,服务号的运营方式也出现了新的变化。以往,为了给用户发送消息通知,服务号大多采用引导关注的方式。但推出订阅通知之后,即使用户没有关注服务号,订阅消息后依然可以通过服务通知的方式获取消息。具体逻辑如下图所示。

根据新的消息发送方式,运营人员可直接绕过关注服务号的步骤,直接使用H5页面进行引导订阅、给用户发送消息,甚至探索更多玩法。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

微信团队认为,从用户角度来看,部分用户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收到了与自己无关的信息,对用户造成了骚扰。

微信是老百姓必备的应用,我也是重度用户,我觉得这个改变有利有弊。

1. 运营成本增加

大多数用户都有一些需要接收的消息通知,比如信用卡消费提醒等。按照微信目前文档中提供的能力,微信改变通知方式后,用户必须逐一打开需要接收消息的服务号,找到订阅入口,手动订阅后,才可以继续收到消息通知。

这种方式无疑增加了用户的运营成本,用户需要重新订阅之前关注的服务号,而如果想在新关注的服务号中收到消息通知,则需要进行额外的订阅操作。

另外,微信在订阅功能的开发文档中对开发者设置了一些门槛,这对用户来说也会不友好。

看下图是某开发者为了满足微信门槛而做的demo,我估算每个功能都会给用户增加15秒以上的操作时间。

2. 使用方式改变——消息列表更简洁

通知方式改变后,如果用户只想收到服务号内与自己相关的消息,不想收到群文章等,可以选择只订阅消息,不关注服务号。

网络时代,各种信息的轰炸给网民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对于用户来说,这让他们能够更加自由地接收信息,减轻了他们的信息压力。

终于

希望微信团队能够认真考虑调整策略,甚至考虑继续使用原有的模板消息推送方式,只增加“拒绝通知”选项,以逐步解决生态中的问题。

我个人认为微信的这一举动表明了它的决心,建议大家尽早做好最坏的打算,避免影响到自己的业务。

我所在的行业对于模板消息的需求比较强烈,所以近期我会为大家提供一份我根据微信文档总结出的产品设计方案。

分享